端子结构及使用该端子结构的电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0653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子结构及使用该端子结构的电缆连接器。端子结构包括具有一接点部的弹性臂,以及自弹性臂一端延伸并以一特定角度弯折而成的支撑部。支撑部具有一对第一刺破片及形成于第一刺破片之间的第一刺破夹槽,其中弹性臂连接支撑部之处的宽度大于接点部宽度,且支撑部宽度大于或等于接点部宽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子结构及使用该端子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端子结构及使用该端子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已知电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多利用焊接技术,如手焊将复数缆线焊接于端子的一末端如焊接部上,以达到电性连接的目的。若焊接时的焊料过多,易使过量焊料溢出而导致数条缆线之间的相互传导呈现短路现象;反之,若焊料太少,则不足以电性连接缆线与焊接部,易造成断路状态。由于目前连接器的尺寸设计趋向轻薄短小,连带端子尺寸需更纤细及端子间的排列间隔(Pitch)更为狭小,这使缆线与端子间的焊接趋于困难,因此相关的技术工艺必须提升,否则无法解决上述焊接问题。此外,以人工施行焊接作业,不仅需耗费相当的人力及工时,且人工焊接的失误率高。虽然己有已知技术揭露一种绝缘刺破连接a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IDC)技术,试图根本解决上述缆线与端子间的焊接问题,但并未考虑到端子结构必须稳固的定位于电连接器,特别是端子与缆线间的IDC卡合易于松动的问题仍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结构及使用该端子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可快速地将电缆芯线稳固的固定于端子,进而解决焊接施工耗时及降低人工焊接失误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结构及使用该端子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以稳固支撑端子结构于电缆连接器中。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结构,特别是适用于一种序列高阶附加技术接口(SATA)连接器。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子结构及使用该端子结构的电缆连接器。端子结构包括具有接点部的弹性臂,以及自弹性臂一端延伸并以特定角度弯折而成的支撑部,且支撑部具有一对第一刺破片及形成于第一刺破片之间的第一刺破夹槽。弹性臂连接支撑部之处的宽度大于接点部宽度,且支撑部宽度大于或等于接点部宽度。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端子结构还包括缆线,用于连接支撑部且缆线包覆芯线,以供第一刺破夹槽刺破缆线与芯线电性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上述端子结构以及绝缘本体。端子结构具有一缆线,该缆线分别与第一刺破夹槽及/或第二刺破夹槽卡合,以形成电性连接,且绝缘本体具有至少一插槽以供端子结构插接,使端子结构的接点部对应伸入绝缘本体内。因此,藉由本技术的端子结构及使用该端子结构的电缆连接器,可以解决已知焊接施工耗时及降低人工焊接失误的问题,并且稳固支撑端子结构于电缆连接器上。附图说明图IA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端子结构的立体图。图IB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图IC是本技术图IB中沿着A-A’剖面线的电缆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ID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缆连接器的爆炸视图。图2A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端子结构的立体图。图2B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C是本技术图2B中沿着B-B’剖面线的电缆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2D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电缆连接器的爆炸视图。图3A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一视角的端子结构的立体图。图;3B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端子结构的侧视图。图3C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具有一缆线卡制块的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具有另一缆线卡制块的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A,其显示一种依据本技术的第一最佳实施例的端子结构100a,包括弹性臂102、支撑部104及分别连接弹性臂102与支撑部104连结部118。弹性臂102具有形成圆弧状的接点部106及位于弹性臂102侧缘至少一固定部114,且支撑部104自弹性臂102 —端延伸并以一特定角度弯折而成。支撑部104更具有一对第一刺破片110及第一刺破夹槽108形成于该对第一刺破片110之间。如图IA及IB所示,弹性臂102的接点部106是用于使电缆连接器112电性连接另一对接连接器的对应端子(未图示),例如电缆连接器112可为公接头(Plug Connector) 用于与一外部母接头连接器(Socket Connector)互相对接。在本最佳实施例中,电缆连接器112可为一种序列高阶附加技术接口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SATA)连接器。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实施例中,电缆连接器112亦可为压接式连接器(Crimp Connector)、牛角型连接器(Header Connector)或是其它适合的连接器。如图IA及IB所示,位于弹性臂102两侧的固定部114用于与绝缘本体116的相对插槽126紧密(干涉)配接,以使端子结构100a稳固地固定于绝缘本体116的插槽1 内,其中固定部114可为卡勾、倒刺或凸刺等形状,以利嵌合于绝缘本体116上。如图IA及IC所示,支撑部104相对于弹性臂102的特定角度较佳是介于85度至 95度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以90度为最佳,但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述特定角度可为使端子结构100a固定于绝缘本体116的任意斜角。如图IA及IC所示的本实施例中,上述支撑部104的侧缘还包括固定部114,用于使支撑部104与绝缘本体116之间紧密(干涉)配接,以使端子结构100a固定于绝缘本体 116上。如图所示,固定部114的设置位置较佳是低于或是等于第一刺破夹槽108底部的高度,以利于第一刺破夹槽108弹性夹持缆线120的芯线120a,不会因端子结构100a组装于绝缘本体116产生变形,进而影响缆线120的装配。在此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支撑部104侧缘且位于第一刺破片110的固定部114是具有定位及支撑缆线120的作用。然而位于弹性臂102侧缘的固定部114则同样具有定位端子结构IOOa的功效。请继续参考图IA以及IC图,支撑部104的第一刺破夹槽108的两侧夹槽周缘较佳具有导角111,以利于穿刺芯线120a,并与端子结构IOOa形成电性接触。第一刺破夹槽108 的开口大小可依据不同芯线120a直径大小作相对改变,以刺破对应缆线120的芯线120a。 在此所指的缆线120可为单芯线或是复数芯线组成,亦可为双绞线(Twisted Pair Wire)、 铁氟龙线(Teflon Cable)或其它适合的缆线。在图IC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刺破夹槽108 的顶部开口宽度Wl较佳小于或是等于底部宽度W2,其作用在于当第一刺破夹槽108夹住芯线120a之后,可防止缆线120自第一刺破夹槽108中脱落,并且藉由第一刺破夹槽108与芯线120a的紧密接触增加接触面积(圆弧底部),以改善芯线120a与第一刺破夹槽108之间的电性接触。另外,第一刺破片110靠近第一刺破夹槽108的开口两侧设置倒角150,以便于缆线120定位于第一刺破夹槽108开口处。如图IA所示的本实施例中,弹性臂102连接支撑部104之处的宽度D2实质上是大于接点部106的宽度D1,且支撑部104宽度D3较佳大于或等于接点部106宽度D1。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实施例中,支撑部104宽度D3的尺寸亦有可能小于接点部106宽度Dl的尺寸。请进一步参考图1C,当弹性臂102插入绝缘本体116的插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结构包括:一弹性臂,该弹性臂具有一接点部;以及一支撑部,该支撑部自该弹性臂一端延伸并以一特定角度弯折而成,该支撑部具有一对第一刺破片及一第一刺破夹槽,该第一刺破夹槽形成于该对第一刺破片之间,其中连接于该支撑部处的该弹性臂宽度大于该接点部宽度,且该支撑部宽度大于或等于该接点部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志煜
申请(专利权)人: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