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康复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7464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个人使用的康复训练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设置驱动部分和肢体支承设备,驱动部分包括驱动器、底座和底座内的导轨滑块结构,驱动器的动力输出到可沿导轨移动的滑块,滑块与肢体支承设备之间采用铰链连杆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产生的被动运动轨迹贴和人体运动规律,而且功能多样,既能够锻炼手臂,又能够锻炼腿部,既可以锻炼整条手臂或腿部,也能够根据需要专门锻炼小臂或小腿,让病人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地进行康复与训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价格合理、功能齐全,同时满足了市场环境和病人需要。(*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个人使用的康复训练器。技术背景为了帮助肢体活动不便的人们,尤其是帮助偏瘫病人康复,市面上已出现 了一些康复训练器。现有产品中,有些虽然可以实现肢体的康复与训练,但必 须有专人帮助,使得治疗费用大大增加;或者结构非常复杂,因而品体大笨重 价格昂贵,不适于推广使用;或者结构简单,但产生的被动运动轨迹不能贴和 人体运动规律,达不到康复训练的目的。而且市面上的功能单一,或者只能锻 炼手臂,或者只能锻炼腿部,也增加了复健训练的成本。提供平价高效的康复 训练器,是医学应用领域亟待解决的现实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单结构提供合理被动运动轨迹的康复 训练器。为实现本技术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康复训练器,设置驱动部分 和肢体支承设备,驱动部分包括驱动器、底座和底座内的导轨滑块结构,驱动 器的动力输出到可沿导轨移动的滑块,滑块与肢体支承设备之间采用铰链连杆 机构连接。而且,所述肢体支承设备为小腿小臂支承器,所述铰链连杆机构采用支条, 小腿小臂支承器一端轴接在底座上,另一端与支条之间铰连。而且,所述肢体支承设备由联动的小腿小臂支承器和大腿大臂支承器构成, 所述铰链连杆机构包括与大腿大臂支承器铰连的上支条和与小腿小臂支承器铰 连的下支条,滑块结构的滑块与下支条之间铰连,上支条与底座轴接。而且,小腿小臂支承器和大腿大臂支承器采用四连杆机构。而且,将驱动器的动力输出到滑块的传动元件采用丝杠螺母组,丝杠螺母 组包括丝杠和丝杠上的传动螺母,丝杆沿导轨设置,传动螺母与滑块连接,驱 动器输出接入丝杠。而且,驱动器采用可调速控制电机。本技术结构简单,产生的被动运动轨迹贴和人体运动规律,而且功能 齐全,既能够锻炼手臂,又能够锻炼腿部,既可以锻炼整条手臂或腿部,也能 够根据需要专门锻炼小臂或小腿,病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地进行康复与训 练。因此本技术具有携带方便、价格合理、应用广泛等特点,足以满足家 庭个人使用,在公共医疗也有很大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肢体支承设备结构图;图5A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滑块滑到右极限位置的运动过程简图;图5B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滑块运动中的运动过程简图;图SC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滑块滑到左极限位置的运动过程简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运动过程简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说明书附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康复训练器,设置驱动部分和肢体支承设备,驱动部分包括驱动器、底座al和底座al内的导轨滑块结构,驱动器 的动力输出到可沿导轨移动的滑块a2,导轨滑块结构的滑块a2与肢体支承设备 之间采用铰链连杆机构连接。通过导轨滑块结构转换驱动力,再利用导轨和铰 链连杆结构,产生贴和人体运动规律的被动运动轨迹。本技术提供两种肢体支承设备 一种为锻炼小腿或小臂设计,肢体支 承设备为小腿小臂支承器b2,所述铰链连杆机构采用支条bl,小腿小臂支承器 b2 —端轴接在底座al上,另一端与支条bl之间铰连; 一种为锻炼整个腿部或 手臂而设计,由联动的小腿小臂支承器c2和大腿大臂支承器cl构成,所述铰链 连杆机构包括与大腿大臂支承器cl铰连的上支条c3和与小腿小臂支承器c2铰 连的下支条c4,滑块结构的滑块a2与下支条c4之间铰连,上支条c3与底座al 轴接。具体实施时,生产厂家可以在一套康复训练器中同时提供小腿小臂支承 器b2和已连接好的小腿小臂支承器c2和大腿大臂支承器cl,使用时根据需要 选用并连接到复健支持设备即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案,将曲柄滑块机构巧妙应用于康复训练, 而且能够产生恰当的小臂/小腿运动轨迹。参见附图1、 2提供的实施例一,这种 结构适合锻炼小臂。除小腿小臂支承器b2可以用来固定小臂外,还设计了托住 大臂的大臂托接器b3。滑块a2的平动通过支条bl铰动传递到小腿小臂支承器 b2,推动它绕轴转动,从而实现上了小臂的康复与训练。具体实施时,小腿小 臂支承器b2的固定肢体部位可使用弹性材料,以适应肢体尺寸变化。当用于小 臂训练时,可以添设能够移动的手柄b4供握捏,适应不同的手臂长度。这种结 构稍加变化,将底座竖立使用,不设大臂托接器b3,手柄b4作为脚踏使用,便 适合于以坐姿锻炼小腿。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是曲柄滑块机构和多连杆结构的巧妙组合,能够产生恰当的腿部/手臂运动轨迹。参见附图3、 4提供的实施例二,这种 结构适合锻炼整个腿部,这种情况下小腿小臂支承器c2需要结合大腿大臂支承 器cl设计,可以采用简单的二连杆铰接结构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大腿 连接部位和小腿连接部位分别设置在铰接的一对上连杆1和一对下连杆2之间。 本技术为了能够提供使用者自行施力锻炼的功能,将上连杆1和下连杆2 作为杠杆使用,在上连杆1上设置手部施力端(图3中的拉环5或图4中的手 柄5'),当不使用驱动器时,使用者在手部施力端使力,上连杆l另一端的大 腿连接部位会给使用者相反方向的力,达到多重锻炼目的。同样这种结构稍加 变化,设计为可调整尺寸,即可用于锻炼整个手臂。为了加强对大腿的支撑作用,实施例二采用四连杆机构实现小腿小臂支承 器c2和大腿大臂支承器cl。本技术实施例二在上连杆1和下连杆2上基础 上,添设了与上连杆1铰接的第-一辅助连杆3和与下连杆2铰接的第二辅助连 杆4,第一辅助连杆3、第二辅助连杆4与上连杆1、下连杆2共同构成了四连 杆机构。四连杆机构同样起杠杆作用,而且当使用者用手在手部施力端向下施 力时,第一辅助连杆3对大腿也有支撑力,减轻了大腿连接部位对大腿的支撑 负担,令使用者感觉更为舒适。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系列细部改进以提高实用性能设置支撑组件,包 括底座al下的支撑长管7、连接在支撑长管7两端的滚轮6和伸縮管8,上支 条c3 —端与上连杆1固接、另一端与伸縮管8轴连。支撑组件中的伸縮管8,通过调节可以伸縮管8的长度,以适应不同的大腿或手臂长度。滚轮6可以帮助使用者携带,作用近似行李箱底部的滚轮。在底座al下设置支撑长管7可以 便于安装滚轮6和伸縮管8,而且能起一定支撑作用,用者在锻炼时,可以将康 复训练器搁置在地面或床上,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当适用于不同训练方式时, 伸縮管8的设置可根据人体形态适当调整。为了提供复健支持动力,本技术将驱动器的动力输出到滑块a2的传动 元件采用丝杠螺母组,丝杠螺母组包括丝杠和丝杠上的传动螺母,丝杆沿导轨 设置,传动螺母与滑块a2连接,电机输出接入丝杠。具体实施时可采用电机作 为驱动器,电机输出轴通过变速机构与丝杆相连,将动力传递给丝杆。丝杠应 当与底座al内的导轨(图3中a3处示意)平行,可设有2根导杆分布在丝杠 两边,丝杆的两端通过一对角接触球轴承连接到底座al两端,并固定。丝杆上 装有传动螺母,可将丝杆的转动变为传动螺母的来回平动,传动螺母通过螺母 与滑块a2固定,并能带动滑块a2沿导轨来回移动。滑块a2的移动则带动支条 bl或下支条c4的移动,带动人的肢体做出相应动作,用以肢体关节活动。为了满足不同的锻炼需求,采用可调速控制电机提供不同的锻炼强度。根 据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设置驱动部分和肢体支承设备,驱动部分包括驱动器、底座和底座内的导轨滑块结构,驱动器的动力输出到可沿导轨移动的滑块,滑块与肢体支承设备之间采用铰链连杆机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设置驱动部分和肢体支承设备,驱动部分包括驱动器、底座和底座内的导轨滑块结构,驱动器的动力输出到可沿导轨移动的滑块,滑块与肢体支承设备之间采用铰链连杆机构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支承设备为小 腿小臂支承器,所述铰链连杆机构采用支条,小腿小臂支承器一端轴接在 底座上,另一端与支条之间铰连。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支承设备由联 动的小腿小臂支承器和大腿大臂支承器构成,所述铰链连杆机构包括与大 腿大臂支承器铰连的上支条和与小腿小臂支承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卫平李星辉董森林刘意邹易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