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椅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622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按摩椅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及 齿轮组,设置在该主体上,包含以间隔分置的蜗轮、螺旋齿轮、与该蜗轮相互啮合的蜗杆以及与该螺旋齿轮相互啮合的轴向螺旋齿轮,该蜗轮与螺旋齿轮各设有凸出于该主体两侧外的传动轴,而该蜗杆与轴向螺旋齿轮则套设于驱动轴上; 其中,该驱动轴与蜗杆间设有单向轴承,该驱动轴上设有离合器,该离合器具有两个可相互对接啮合的端部,其一端部与该轴向螺旋齿轮连接一体,另一端部可在该驱动轴上作轴向滑移,该离合器的另一端部环设有径向滑槽,在该径向滑槽上夹设拨杆。(*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摩椅驱动机构,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动按摩椅背部按摩,且具有单独进行揉捏与捶打动作的功能,也可使两动作同时进行的按摩椅驱动机构。然而,以往的按摩椅驱动机构,在使用上虽可调整其按摩时揉捏与捶打的力道强度,但由于该驱动轴同时带动螺杆与轴向螺旋齿轮作传动,所以其揉捏与捶打的动作同时进行,无法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按摩(如先揉捏→捶打后再以揉捏与捶打并行等等),难以提供使用者较为舒适的按摩效果。因此,由上可知,上述已知的按摩椅驱动机构,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失,而有待加以改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按摩椅驱动机构,利用该离合器的离、合作用以及马达的正、反转来达到控制揉捏或捶打动作的单独进行,同时也可使该两动作同时进行,进而提供使用者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按摩,并可视每一位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而符合其认为较舒适的按摩效果。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按摩椅驱动机构,包括主体及齿轮组;该齿轮组设置在主体上,包含以间隔分置的蜗轮、螺旋齿轮,与该蜗轮相互啮合的蜗杆以及与该螺旋齿轮相互啮合的轴向螺旋齿轮,该蜗轮与螺旋齿轮各设有凸出于主体两侧外的传动轴,而该蜗杆与轴向螺旋齿轮则套设在驱动轴上;其中,该驱动轴与蜗杆间设有单向轴承,且该驱动轴上设有离合器,具有两个可相互对接啮合的端部,其一端部与轴向螺旋齿轮连接一体,另一端部可在驱动轴上作轴向滑移,离合器的另一端部上环设有一径向滑槽,在该径向滑槽上夹设有拨杆;这样组成了按摩椅驱动机构。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作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如下。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驱动轴与离合器等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驱动轴与离合器等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呈结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呈分离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与按摩臂的立体分解图。该齿轮组2设置在前述主体1上,包含以间隔分置的蜗轮20、螺旋齿轮21,与该蜗轮20相互啮合的蜗杆22以及与该螺旋齿轮21相互啮合的轴向螺旋齿轮23。该蜗轮20与螺旋齿轮21各设有凸出于主体1两侧外的传动轴200、210,且该两传动轴200、210分别枢设于位在该主体1一侧的前、后两下半部分的限位槽10、11上,以使蜗轮20与螺旋齿轮11分别容置于限位槽10、11内;两传动轴200、210与主体1间又分别设置有轴承201、211以作为支撑其转轴与运转平稳性的需要,同时,在两限位槽10、11与外界相通的一侧上各锁设有护盖100、110,以供两传动轴200、210平稳枢设,并连接至按摩臂3(如图7所示)上。该蜗杆22与轴向螺旋齿轮23套设在驱动轴24上,该驱动轴24贯穿主体1前、后两端面处,用以使蜗杆22与轴向螺旋齿轮23容置在位于该主体1上半部且与两限位槽10、11交错设置的容置空间12内,且轴向螺旋齿轮23与驱动轴23间设有轴承230;该主体1前端面锁设有盖体120,以包覆驱动轴24凸出于主体1前端面的部分,且驱动轴24以一端面轴承240枢设于该盖体120内侧处,而另一端则以另一端面轴承241与主体1相枢接,同时,该驱动轴24的另一端也凸出于主体1后端面而设置皮带轮242,以通过皮带连接马达(图中未有所示)而使之驱动。本技术主要是在该驱动轴24与蜗杆22间设有单向轴承220,且该驱动轴24上设有离合器25(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该离合器25可为方形颚爪离合器,具有两个可相互对接啮合的端部250、251,其一端部250与轴向螺旋齿轮23的一端面连接一体,另一端部251则与具有栓槽键253的套筒252相配合而套接,且该套筒252以栓设组件254固接在驱动轴24上,以使该离合器25的另一端部251可在驱动轴24上作轴向滑移,同时,该离合器25的另一端部251上环设有径向滑槽255,该径向滑槽255可供呈冂形的拨杆26夹设于其上。该拨杆26呈冂形的两末端处以枢杆260枢接在主体1上,而可带动离合器25的另一端部251在驱动轴24上作轴向滑移,以操控该离合器25的两端部250、251产生离、合作用;该拨杆26除了可以手动控制外,也可通过电磁阀27来操控。该电磁阀27设在位于该主体1顶端的中空槽座13内,并以盖板130锁设在该主体1顶端面上;该电磁阀27上套设连动杆270以及设在该连动杆270与电磁阀27之间的弹性组件271,该弹性组件271套设在连动杆270上,且该连动杆270前端与拨杆26顶端活动连结,同时通过该弹性组件271提供回复作用;因此当电磁阀27通以电流而产生磁力时,该连动杆270会受到磁力的吸附而拉动拨杆26使离合器25呈结合状态(如图5所示),并将弹性组件271予以压缩而使其储存弹力,一旦电磁阀27的磁力消失时(即停止供给其电流),该连动杆270则会因弹性组件271的储存弹力而推动拨杆26使离合器25呈分离状态(如图6所示),进而可通过该电磁阀27的通电与否来操控拨杆26控制离合器25的离、合作用。因此,通过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技术按摩椅驱动机构。如图5所示,当该离合器25呈结合状态,且皮带轮242通过皮带与马达(图中未有所示)连接而驱使驱动轴24作正转时,位于该驱动轴24上的蜗杆22因设有单向轴承220而随之转动(假设驱动轴24正转时为该单向轴承220的止推方向),并与其相啮合的蜗轮20作传动,另外,轴向螺旋齿轮23套设在该驱动轴24上而不会随之转动,但由于离合器25的另一端部251与固接于驱动轴24上的套筒252作轴向套接,所以仍会使得该离合器25随驱动轴24转动,因而使轴向螺旋齿轮23与其相啮合的螺旋齿轮21作传动,以使按摩臂3同时达到揉捏与捶打的效果;反之,该驱动轴24作反转时,蜗杆22并不会随驱动轴24作转动,而仅有轴向螺旋齿轮23传动与之啮合的螺旋齿轮21,故此时的按摩臂3仅具有揉捏的效果。如图6所示,当该离合器25呈分离状态且驱动轴24作正转时,蜗杆22又会随着驱动轴24作转动并传动与之啮合的蜗轮20,然而,由于分离器25的两端部250、251呈分离状态,故轴向螺旋齿轮23不受该分离器25的影响而不随驱动轴24作转动,所以此时的按摩臂3仅具有捶打的效果。因此,通过本技术按摩椅驱动机构,可利用该离合器的离、合作用以及马达的正、反转来达到控制按摩臂单独作揉捏或捶打的动作,与该两动作同时进行的目的,进而提供使用者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按摩,并可视每一位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而选择符合其认为较舒适的按摩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解决了上述已知技术的缺陷。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按摩椅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及齿轮组,设置在该主体上,包含以间隔分置的蜗轮、螺旋齿轮、与该蜗轮相互啮合的蜗杆以及与该螺旋齿轮相互啮合的轴向螺旋齿轮,该蜗轮与螺旋齿轮各设有凸出于该主体两侧外的传动轴,而该蜗杆与轴向螺旋齿轮则套设于驱动轴上;其中,该驱动轴与蜗杆间设有单向轴承,该驱动轴上设有离合器,该离合器具有两个可相互对接啮合的端部,其一端部与该轴向螺旋齿轮连接一体,另一端部可在该驱动轴上作轴向滑移,该离合器的另一端部环设有径向滑槽,在该径向滑槽上夹设拨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一侧的前、后两个下半部分别设有限位槽,该蜗轮与螺旋齿轮分别容置于该两个限位槽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椅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限位槽与外界相通的一侧分别锁设有护盖。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椅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上半部分设有与该两个限位槽交错设置的容置空间,该蜗杆与轴向螺旋齿轮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前端面上锁设有盖体。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鸿麟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好家庭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