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件上加工流道的方法及其治具技术

技术编号:6559389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具,该治具用于在工件上加工流道,该治具包括第一工具及用于对刀的第二工具,第一工具内开设一通孔,对刀时该第二工具装配于该通孔中且该第二工具的一端伸出该通孔并露出于该第一工具之外,对刀完成后第二工具从该通孔中取出,加工流道时该工件装配于该通孔中且该工件的一端伸出该通孔而露出于该第一工具之外,该第二工具伸出该通孔的一端与该工件伸出该通孔的一端形状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治具使得加工流道更精准简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在工件上加工流道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模具上加工流道的方法及治具。
技术介绍
模具装置是进行射出成型产品的重要工具,包括模仁及套在模仁内的注口衬套。模仁上开设若干模穴及若干流道。注口衬套包括贯穿其中的注口以及注口壁,注口壁上开设有分流流道,注口的一端与一射出机连接,注口的另一端通过注口衬套的分流流道及模仁的流道与模穴连通。射出成型时,射出料被加入到射出机的料筒中,经加热到熔融状态,在射出机的螺杆或柱塞的推动下,经射出机的喷嘴进入注口 ,并分流到各个分流流道及流道中,从而进入各个模腔。 然,直接将注口衬套固定于机床上加工分流流道,加工精度较低且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制造成本较低且加工较为精确的在工件上加工流道的方法及其治具。 —种治具,该治具用于在工件上加工流道,该治具包括第一工具及用于对刀的第二工具,第一工具内开设一通孔,对刀时该第二工具装配于该通孔中且该第二工具的一端伸出该通孔并露出于该第一工具之外,对刀完成后第二工具从该通孔中取出,加工流道时该工件装配于该通孔中且该工件的一端伸出该通孔而露出于该第一工具之外,该第二工具伸出该通孔的一端与该工件伸出该通孔的一端形状相同。 —种在工件上加工流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第一工具,将该第一工具定位于机床上,该第一工具内开设有一通孔;提供一第二工具,将该第二工具装配于第一工具的通孔中,使第二工具的一端伸出该通孔之外;将机床上的刀具抵靠第二工具伸出该通孔之外的一端的外表面以对刀;将第二工具从该第一工具的通孔中取出;将工件装入该通孔中并固设于第一工具内,使工件的一端伸出该通孔之外,该工件伸出该通孔的一端与该第二工具伸出该通孔的一端形状相同;以及利用刀具在该工件的加工面上加工形成所需的流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在工件上加工流道的治具利用第一工具将工件固定于机床上,并且利用第二工具完成对刀,加工精度较高且成本较低。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在工件上加工流道方法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对刀步骤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工具及第二工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倒转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在工件上加工流道方法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加工步骤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第一工具、第三工具及工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倒转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沿图6中VII-VII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在工件上加工流道方法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加工完成后工件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加工注口衬套为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在工件上加工流道的方法及其治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工件40 (图5所示)呈圆柱阶梯形状,包括第一柱体41及第二柱体42,第一柱体41的顶面45位于工件40的顶端,第二柱体42的底面46位于工件40的底端。第一柱体41的直径小于第二柱体42的直径,第一柱体41与第二柱体42之间形成第一台阶43,第一台阶43上开设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安装孔44。顶面45作为加工面,用于加工形成流道47(图8所示)。 治具包括第一工具10、第二工具20及第三工具30。第一工具10呈长方体状,包括上表面11、下表面12、第一侧面13及第二侧面14,上表面11与下表面12相对设置,第一侧面13及第二侧面14分别连接于上表面11与下表面12之间,第一侧面13位于第一工具10的前侧,第二侧面14位于第一工具10的右侧,第一侧面13与第二侧面14相互邻接且垂直设置,第一侧面13与第二侧面14作为第一工具10安装于机床上的定位基准面。第一工具10内开设一通孔15,该通孔15为阶梯状,包括第一孔16及第二孔17(图3),第二孔17为矩形孔且靠近于下表面12 —侧。第一孔16靠近于上表面11 一侧,包括大孔162及小孔161,大孔162与小孔161均为圆形,小孔161更靠近上表面11 一侧而位于大孔162的上方,大孔162更靠近下表面12 —侧而与第二孔17相邻。小孔161与大孔162之间形成第二台阶18,第二台阶18上设置两个第二安装孔181 (图7)。大孔162与第二孔17之间形成第三台阶19,第三台阶19上开设两个第三安装孔191。 工件40可装配于第一孔16中,即工件40的第一柱体41与小孔161的直径相当,第一柱体41的高度大于小孔161的深度,第二柱体42与大孔162的直径相当,第二柱体42的高度等于大孔162的深度,工件40的第一台阶43抵靠于第一工具10的第二台阶18上,即第二台阶18用于将工件40定位于通孔15的第一孔16中,工件40的底面46与第一工具10的第三台阶19平齐,第一柱体41的顶面45伸出于通孔15并露出第一工具10之外,即工件40的顶端伸出通孔15而露出第一工具10之外。 第二工具20呈圆柱状,包括顶面21、底面23及外圆周面22,顶面21及底面23分别位于第二工具20的两端,外圆周面22连接于顶面21及底面23之间,第二工具20的直径与小孔161的直径相当,第二工具20的长度大于通孔15的深度,即第二工具20可装配于第一工具10的通孔15中。当第二工具20安装于第一工具10的通孔15时,第二工具20的底面23与第一工具10的下表面12平齐,第二工具20的顶面21伸出通孔15并露出第一工具10之外,即第二工具20的顶端伸出通孔15而露出第一工具10之外。第二工具20伸出通孔15的顶端与工件40伸出通孔15的顶端的形状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其形状均为圆柱状且直径相同。 第三工具30呈长方体状,包括顶面31及底面32,第三工具30的尺寸与第一工具10的第二孔17相当,即第三工具30可装配于第二孔17中。第三工具30内开设两个分别与第三安装孔191相对应的第四安装孔33,第四安装孔33贯通第三工具30的顶面31及底面32。当第三工具30装配于第二孔17内时,第三工具30的顶面31平贴于第三台阶19及工件40的底面46上,第三工具30的底面32与第一工具10的下表面12在同一平面上。 在工件40上加工流道47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第一侧面13与第二侧面14作为定位基准面,将第一工具10固定于机床(图未示)上,上表面11朝向刀具50—侧; 将第二工具20安装于第一工具10的通孔15中,第二工具20的顶面21伸出通孔15之外并朝向刀具50 —侧; 将机床的刀具50抵靠于第二工具20伸出通孔15外的外圆周面22上以对刀,从而设定刀具50加工时的周向、径向进刀位置以及加工行程; 将第二工具20从第一工具10的通孔15中取出,并将第一工具10从机床上取下; 将工件40装入第一工具10的第一孔16中,工件40的第一柱体41的顶面45伸出第一工具10的上表面11,通过螺丝(图未示)分别穿过工件40的第一安装孔44及第一工具10的第二安装孔181,从而将工件40螺接于第一工具10上; 将第三工具30装入第一工具10的第二孔17中,并通过螺丝分别穿过第三工具30的第四安装孔33及第一工具10的第三安装孔191,将第三工具30螺接于第一工具10内; 将第一工具10、工件40及第三工具30 —同固定于机床上,第一工具10的上表面11及工件40的第一柱体41的顶面45朝向刀具50 —侧; 刀具50与工件40的第一柱体41的顶面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具,该治具用于在工件上加工流道,该治具包括第一工具及用于对刀的第二工具,第一工具内开设一通孔,对刀时该第二工具装配于该通孔中且该第二工具的一端伸出该通孔并露出于该第一工具之外,对刀完成后第二工具从该通孔中取出,加工流道时该工件装配于该通孔中且该工件的一端伸出该通孔而露出于该第一工具之外,该第二工具伸出该通孔的一端与该工件伸出该通孔的一端形状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后尧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