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接柱,包括一个本体及与之连接的铆接部,该铆接部包括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该第一凸缘与该第二凸缘之间围成一收料槽,该第二凸缘相对该第一凸缘更靠近该本体,该第一凸缘外侧面至该铆接柱轴心线的距离小于至少部分该第二凸缘外侧面至该铆接柱轴心线的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铆接柱的铆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铆接结构具有铆接强度较大且可改善外观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铆接柱及采用该铆接柱的铆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计算机、DVD、 VCD等的机箱结构中,为使机箱板之间或机箱板与电路板等其他元件相连接,通常需要用螺纹配合固定。螺纹配合固定方法先在机箱板上形成螺纹孔,然后用螺钉固定。然而这类电子设备的机箱一般是采用壁厚较薄的板材制得,所以使用螺钉连接时螺钉与机箱板之间的作用面积较小,连接强度不大,且容易影响机箱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铆接强度较大且可改善外观的铆接柱及采用该铆接柱的铆接结构。一种铆接柱,包括一个本体及与之连接的铆接部,该铆接部包括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该第一凸缘与该第二凸缘之间围成一收料槽,该第二凸缘相对该第一凸缘更靠近该本体,该第一凸缘外侧面至该铆接柱轴心线的距离小于至少部分该第二凸缘外侧面至该铆接柱轴心线的距离。一种铆接结构,包括铆接柱及对接件,该铆接柱铆接于该对接件,该对接件上设有一铆接孔,该铆接柱包括一个本体及与之连接的铆接部,该铆接部铆合于该铆接孔内,该铆接部包括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该第一凸缘与该第二凸缘之间围成一收料槽,对接件在铆接时所产生的碎料至少部分容纳在该收料槽中,该第二凸缘相对该第一凸缘更靠近该本体,该第一凸缘外侧面至该铆接柱轴心线的距离小于至少部分该第二凸缘外侧面至该铆接柱轴心线的距离。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铆接柱本体内设置有一螺纹孔,其可用于与外接螺钉螺合,其螺合作用面积大,从而具有较大螺合强度;且第一凸缘及第二凸缘之间围成一收料槽,可使得铆合过程中产生的碎料至少部分容纳在其中,避免铆接压印产生,从而确保对接件具有较好的外观。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铆接柱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铆接结构的分解图。图3为图2所示的铆接结构的装配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铆接柱及采用该铆接柱的铆接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及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铆接结构100,其包括对接件10及与其铆接的铆接柱20。对接件10可为机箱板,其厚度小于或等于2mm,且对接件10的硬度小于铆接柱20的硬度。对接件10上开设有一个圆形铆接孔12,其为盲孔。铆接柱20包括一个本体22及与之连接的铆接部24。本体22为圆柱状柱体,其内设有一个螺纹孔221。螺纹孔221为通孔,其贯穿本体22及铆接部24。铆接部24包括第一凸缘242及第二凸缘244。第一凸缘242位于铆接部24的一端且与端面平齐,第二凸缘244相对第一凸缘242更靠近本体22。第一凸缘242包括上底面2421 、下底面2422及侧面2423,上底面2421、下底面2422与侧面2423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一倒角2424。第二凸缘244大体为多边形柱状体,其包括上底面2441、下底面2442及多个侧面2443,上底面2441及下底面2442为六角形,多个侧面2443间的连接处均设有第二倒角2444。第一凸缘242及第二凸缘244之间围成一收料槽246。第一凸缘242外侧面2423至铆接柱20轴心线26的距离为D^第二凸缘244外侧面2443至铆接柱20轴心线26的距离为D2,对接件10上盲孔12的半径为D3, D3^D工〈D2。此外,铆接部24的最小壁厚&大于本体22的壁厚H2。第二凸缘244的厚度为h,第一凸缘242与第二凸缘244之间的间距为T2,第一凸缘242的厚度为T3。 ^, T2, h与对接件10的材质、所需连接强度的大小相关,为避免铆接柱20在铆接过程中变形及第一凸缘242在铆接过程中被挤断,优选地,H^0. 25mm, T2^0. 25mm, T3^0. 3mm。可以理解,第二凸缘244可为不对称结构,即只要部分的第二凸缘244外侧面至铆接柱20的轴心线26的距离大于第一凸缘242的外侧面至铆接柱20的轴心线26的距离,即可形成收料槽246 ,实现铆接柱20与对接件10的铆接。如图3所示,铆接结构1 OO采用铆接柱20铆接对接件10,铆接柱20的本体22内设置的螺纹孔221的螺纹长度较大,因此当外接螺钉与其配合连接时有较大的作用面积,从而产生较大的螺纹结合力。并且,由于第二凸缘244外侧面2443至铆接柱20轴心线26的距离D2大于第一凸缘242外侧面2423至铆接柱20轴心线26的距离Dh第一凸缘242及第二凸缘244之间围成一收料槽246,在将铆接柱20铆接入对接件10的过程中产生的碎料122可容纳于收料槽246内,从而可避免在铆合过程中由于多余碎料122挤压对接件10的铆接孔12孔壁产生凸印,使对接件10具有较好的外观。进一步,由于第一凸缘242的第一倒角2424及第二凸缘244的第二倒角2444,在使用外力将铆接柱20铆合入对接件10的过程中,对接件10的碎料122较易在第一倒角2424、第二倒角2444的导引下流进收料槽246,从而更易于提高对接件10与铆接柱20的铆接强度及避免凸印产生。进一步,由于第二凸缘244的上底面2441及下底面2442呈六角形,当铆接柱20被铆接入对接件10后不能再转动,提高铆接后的抗扭力;且该第二凸缘244侧面2442间连接处的第二倒角2444使第二凸缘244周围的碎料流动更加均匀,确保铆接的稳固性。进一步,铆接部24的最小壁厚&大于本体22的壁厚H2,铆接部24的强度较大,因此更易防止铆接部24在铆接时损坏。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铆接柱20的本体22内的螺纹孔221还可为盲孔,第二凸缘244的上底面2441及下底面2442还可为八角形,对接件10上的铆接孔12还可为通孔,收料槽246还可仅容纳部分的铆接时所产生的碎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铆接柱,包括一个本体及与之连接的铆接部,其特征在于:该铆接部包括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该第一凸缘与该第二凸缘之间围成一收料槽,该第二凸缘相对该第一凸缘更靠近该本体,该第一凸缘外侧面至该铆接柱轴心线的距离小于至少部分该第二凸缘外侧面至该铆接柱轴心线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权利要求1一种铆接柱,包括一个本体及与之连接的铆接部,其特征在于该铆接部包括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该第一凸缘与该第二凸缘之间围成一收料槽,该第二凸缘相对该第一凸缘更靠近该本体,该第一凸缘外侧面至该铆接柱轴心线的距离小于至少部分该第二凸缘外侧面至该铆接柱轴心线的距离。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铆接柱, 面及下底面为六角形或八角形。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铆接柱,面与侧面连接处均设有倒角。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铆接柱, 连接处设有倒角。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铆接柱, 大于或等于O. 3mm。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铆接柱, 及该第一凸缘与该第二凸缘之间的间距均大于或等于O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铆接柱, 厚大于所述本体的壁厚。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铆接柱,孔。9 一种铆接结构,包括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理营,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