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52072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一光源模组及一与其相结合的电源模组。该光源模组包括一基板、至少一固态发光元件、多个电极端及多个第一导热齿状结构。该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与其相对的第二表面,该至少一固态发光元件与多个电极端电连接且均设置在第一表面,该多个第一导热齿状结构设置在第二表面。该电源模组包括一壳体、多个电源端及多个第二导热齿状结构,该壳体具有一光源插槽及设置在光源插槽底部的导热部,该多个电源端设置在光源插槽内,该多个第二导热齿状结构设置在光源插槽底部且与导热部热连接,该光源模组可拆卸地插设于该光源插槽内以使第一导热齿状结构与第二导热齿状结构相啮合并使多个电极端与多个电源端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等固态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很多领域,在此, 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可参见Daniel A. Steigerwald等人在文献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 Vol. 8, No. 2, March/April 2002中的Illumination With Solid State Lighting Technology—文。发光二极管一般可发出特定波长的光,例如 可见光,但是发光二极管所接收能量的大约80 90%被转换为热量,其余的能量才被真正转换 为光能。因此,发光二极管发光所产生的热量必须被疏散掉以保证发光二极管的正常运作。如图1所示, 一种照明装置10,其包括一壳体ll, 一个光源模组12及一个灯罩13。该光 源模组12设置在该壳体11中,且该灯罩13设置在该光源模组12的上方以保护该光源模组12。 该光源模组12包括 一个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121、设置在该印刷电 路板121上的一个金属线路层122与多个发光元件123(如,LED),以及覆盖该发光元件123的 封装体124。该多个发光元件123与该金属线路层122电性连接。然而,该多个发光元件123所 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有效的从该壳体ll中排除,进而降低了该多个发光元件123的发光效率 。由此可见,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效率较高的照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散热效率较高的照明装置。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一个光源模组及一个与该光源模组相结合的电源模组,该光源模 组包括一个基板、至少一个固态发光元件、多个电极端及多个第一导热齿状结构,该基板具 有一个第一表面及一个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至少一个固态发光元件与该多个电 极端电连接且均设置在该基板的第一表面,该多个第一导热齿状结构设置在该基板的第二表 面;该电源模组包括一个壳体、多个电源端及多个第二导热齿状结构,该壳体具有一个光源 插槽及设置在该光源插槽底部的导热部,该多个电源端设置在该光源插槽内,该多个第二导 热齿状结构设置在该光源插槽底部且与该导热部热连接,该光源模组可拆卸地插设于该光源 插槽内以使该第一导热齿状结构与该第二导热齿状结构相啮合并使该多个电极端与该多个电源端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光源模组插入该电源模组后,该第一导热齿状结构与该第二导热齿 状结构相啮合,二者之间形成良好的热性接触且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所以该多个固态发光 元件发光时产生的热量传入该第一导热齿状结构后,能够有效的通过第二导热齿状结构传入 该导热部,进而快速的传导至该壳体之外,使得该照明装置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 了该多个固态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及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 一种现有的照明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照明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照明装置包括电源模组具有一个基座及一个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20,其包括一光源模组21以及一个与该光 源模组21相结合的电源模组22。在本实施例中,该光源模组21设于该电源模组22内,并与该 电源模组22电连接。该光源模组21包括一个基板210、多个固态发光元件211, 一个第一电极 端212, 一个第二电极端213及一个第一导热齿状结构214。该基板210为矩形板状结构,其具有一个第一表面2101及一个与该第一表面2101相对的 第二表面2102。该基板210的位于该第一表面2101与该第二表面2102之间的一个侧面设置有 一个定位栓2103。该基板210所用材料为铜、铝、陶瓷或高分子材料等高导热材料。该多个固态发光元件211均匀设置在该基板210的第一表面2101。在本实施例中,该固态 发光元件211为发光二极管。该第一电极端212与第二电极端213均设置在该基板210的第一表 面2101,其分别设置在该基板210的相对的两侧且分别与该多个固态发光元件211电连接。在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端212及第二电极端213均为长条状,使得其与电源模组22具有良好 的电性接触。该第一导热齿状结构214凸设在该基板210的第二表面210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热 齿状结构214为长条形且具有基本相同的截面形状。该基板210上还设置有一个信号端子215及一个与该信号端子215电连接的传感器216。该 信号端子215可设置在该第一电极端212与第二电极端213之间。该传感器216与该多个固态发 光元件211相邻设置,其可为温度传感器、光波长传感器或亮度传感器,用以感测该多个固态发光元件211的工作状态。该电源模组22包括一个壳体221, 一个灯罩222, 一个第一电源端223、 一个第二电源端 224以及一个信号传输端225。该壳体221包括一个底板2210,位于该底板2210的相对两侧的第一侧壁2211、第二侧壁 2212,以及位于该第一侧壁2211与第二侧壁2212之间的第三侧壁2213。由该第一侧壁2211, 第二侧壁2212及该第三侧壁2213围成一光源插槽226,该光源插槽226的与该第三侧壁2213相 对的一侧具有一开口2214。该底板2210具有一导热部2215,且该底板2210的内侧设置有多个 第二导热齿状结构227,该多个第二导热齿状结构227均沿远离该底板2210的方向延伸。该导 热部2215由导热材料制成,例如铜、铝等,其与该底板2210可为分体结构或一体成型成型结 构。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热部2215与该底板2210为分体结构,且该多个第二导热齿状结构 227均与该导热部2215热连接。该光源模组21可经由该开口2214插入该光源插槽226内,且该 第一导热齿状结构214与该第二导热齿状结构227相啮合。该灯罩222设置在该壳体221内且与该底板2210相对,即设置在该光源插槽226的与其底 部相对的一侧,该光源模组21发出的光线经由该灯罩222射出。该灯罩222可为平面透镜、凹 透镜、凸透镜、菲涅耳透镜(Fresnel Lens)或其他具有周期性结构的透镜。该第一电源端223,该第二电源端224及该信号传输端225分别设置在该壳体221的第一侧 壁2211、第二侧壁2212及第三侧壁2213的内侧。该第三侧壁2213的内侧边缘处设置有一个定 位孔2216,该基板210上的定位栓2103可对应插入该定位孔2216内,从而可使得该光源模组 21较牢固的固定在该光源插槽226内。请参见图3,当该光源模组21插入该电源模组22内时,该基板210上的定位栓2103对应插 入该第三侧壁2213内侧的定位孔2216内,该第一导热齿状结构214与该第二导热齿状结构 227相啮合以形成良好的热接触,该第一电极端212、第二电极端213、信号端子215分别与该 第一电源端223、第二电源端224、信号传输端225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一个光源模组及一个与该光源模组相结合的电源模组,该光源模组包括一个基板、至少一个固态发光元件、多个电极端及多个第一导热齿状结构,该基板具有一个第一表面及一个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至少一个固态发光元件与该多个电极端电连接且均设置在该基板的第一表面,该多个第一导热齿状结构设置在该基板的第二表面;该电源模组包括一个壳体、多个电源端及多个第二导热齿状结构,该壳体具有一个光源插槽及设置在该光源插槽底部的导热部,该多个电源端设置在该光源插槽内,该多个第二导热齿状结构设置在该光源插槽底部且与该导热部热连接,该光源模组可拆卸地插设于该光源插槽内以使该第一导热齿状结构与该第二导热齿状结构相啮合并使该多个电极端与该多个电源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权利要求1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一个光源模组及一个与该光源模组相结合的电源模组,该光源模组包括一个基板、至少一个固态发光元件、多个电极端及多个第一导热齿状结构,该基板具有一个第一表面及一个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至少一个固态发光元件与该多个电极端电连接且均设置在该基板的第一表面,该多个第一导热齿状结构设置在该基板的第二表面;该电源模组包括一个壳体、多个电源端及多个第二导热齿状结构,该壳体具有一个光源插槽及设置在该光源插槽底部的导热部,该多个电源端设置在该光源插槽内,该多个第二导热齿状结构设置在该光源插槽底部且与该导热部热连接,该光源模组可拆卸地插设于该光源插槽内以使该第一导热齿状结构与该第二导热齿状结构相啮合并使该多个电极端与该多个电源端电连接。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模组还包括一个信号端子及一个与该信号端子电连接的传感器,该信号端子与该传感器均设置在该基板的第一表面且与该多个电极端相邻,该传感器用于感测该至少一个固态发光元件的工作状态。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弘光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