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整车及轨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44523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雷整车及轨道车,该防雷整车包括一车体和两转向架,其中,还包括防雷接地装置,所述防雷接地装置包括一引雷装置、一电缆组和至少一接地导流装置;至少一所述接地导流装置设置于两所述转向架的至少一转向架上;所述引雷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车顶;且所述车体和所述接地导流装置由所述电缆组连接导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雷整车及轨道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常年运行在高原铁路的轨道车一旦遭到雷电击中,其内的司乘人员及电气设备、通信设施的安全易受到威胁的缺陷,实现了在轨道车被雷击后,能将雷电流迅速接入导引接地的目的,有效地保护了车厢内司乘人员的安全、并有效地防止了对车载电气设备及通信设施所造成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中防雷接地
,尤其涉及一种防雷整车及轨道车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雷电是天空云层中一种自然的放电现象,雷电流是一种强度极大,作用时间极短的瞬变过程。而运行在高原铁路的轨道车作为良好导体,是雷击率最大的目标,轨道车一旦遭到雷电击中,其内的司乘人员及电气设备、通信设施的安全将受到威胁。因此, 长年运行在高原铁路的轨道车急需采取相关措施,避免雷击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雷整车及轨道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年运行在高原铁路的轨道车一旦遭到雷电击中,其内的司乘人员及电气设备、通信设施的安全易受到威胁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防雷整车,其中,包括一车体和两转向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防雷接地装置,所述防雷接地装置包括一引雷装置、一电缆组和至少一接地导流装置;至少一所述接地导流装置设置于两所述转向架的至少一转向架上;所述引雷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车顶;且所述车体和所述接地导流装置由所述电缆组连接导通。本专利技术另一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雷轨道车,其中,包括至少一节上述的防雷整车。且至少一节所述防雷整车为带牵引装置的车头。本专利技术的防雷整车及轨道车,通过防雷轨道车包括至少一节防雷整车,且防雷整车中两转向架的至少一转向架上设置有至少一接地导流装置,引雷装置设置于车体的车顶,电缆组连接于车体和接地导流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常年运行在高原铁路的轨道车一旦遭到雷电击中,其内的司乘人员及电气设备、通信设施的安全易受到威胁的缺陷,实现了在轨道车被雷击后,能将雷电流迅速接入导引接地的目的,有效地保护了车厢内司乘人员的安全、并有效地防止了对车载电气设备及通信设施所造成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雷整车中防雷接地装置的引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雷整车中转向架的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防雷整车为一节车厢或带牵引装置的车头,其包括一车体、两转向架和一防雷接地装置,该防雷接地装置包括一引雷装置、一电缆组和至少一接地导流装置,其中,该引雷装置设置于车体的车顶、至少一接地导流装置设置于两转向架的至少一转向架上,且车体和接地导流装置由电缆组连接导通,以构成引雷装置、车体和导流装置的雷击电流导体通道,而达到将雷击电流接地导流的目的。具体地,一接地导流装置可设置于一转向架的其中一轮对轴箱的一侧,由于一转向架包括两轮对轴箱,且每个轮对轴箱有两侧,则在一转向架中最多可设置有四个接地导流装置,即一节防雷整车上最多可设置有八个接地导流装置。下面以其中一个轮对轴箱的一侧所设置的一个接地导流装置,来详细介绍防雷接地装置与车体和其所在转向架的连接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雷整车中防雷接地装置的引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雷整车中转向架的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如图 1、图2和图3所示,引雷装置包括避雷针101和安装座102,通过避雷针101连接于安装座 102,且安装座102连接于车体上的方式,而使引雷装置作为车体的最高点而设置于车体的车顶上,其中,避雷针101可由一端加工成圆锥形状且直径为12mm的圆钢制成,安装座102 可为三角架形状。该引雷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特点。引雷装置用于将雷击电流通过避雷针101和安装座102传导至车体上。电缆组可包括第一段电缆103和第二段电缆104,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段电缆103 对应于同一转向架只需一条,而第二段电缆104与接地导流装置配套设置,即接地导流装置的数量与第二段电缆104的数量相同;其中,第一段电缆103连接于车体和转向架的构架 105,第二段电缆104连接于构架105和接地导流装置,且第一段电缆103用于将雷击电流从车体传导至转向架的构架105上,第二段电缆104则用于将雷击电流从构架105传导至接地导流装置上。接地导流装置包括接地端盖106、压缩弹簧107、外压盖108、碳棒109和芯轴110 ; 其中,接地端盖106绝缘地栓接于现有轮对轴箱118的轴箱压盖111上,且外压盖108栓接于接地端盖106上;并在接地端盖106上设置有第三通孔,该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为事先在现有轮对轴箱118的轴头压盖112上和其轴箱压盖 111上所分别设置的;芯轴110为凸形阶梯圆柱,该芯轴110的细端穿设于第一通孔内,并由第一通孔的边沿抵住芯轴的台阶,且该芯轴110的粗端穿设于第二通孔内;碳棒109则穿设于第三通孔内,并抵住芯轴110 ;而压缩弹簧107设置于碳棒109和外压盖108之间,该压缩弹簧107的一端抵住碳棒109,且压缩弹簧107的另一端抵住外压盖108,该压缩弹簧 107可在防雷整车行驶的过程中对碳棒109和芯轴110起到缓冲的作用。进一步地,接地端盖106和轴箱压盖111之间可设置一橡胶垫113,该橡胶垫113 可使接地端盖106与轴箱压盖绝缘,并起到缓冲的作用。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接地导流装置还包括第二接地台114,该第二接地台114 栓接于接地端盖106的上,对应于该第二接地台114,构架105上设置有第一接地台115 ;通过第二段电缆104连接于构架105的一端卡合于第一接地台115和螺栓之间,且第二段电缆104连接于接地导流装置的一端卡合于第二接地台114和螺栓之间,可使第二段电缆104 将雷击电流从构架105传导至接地导流装置上。并且第一段电缆103也可通过接地台的接线方式,连接于车体和转向架的构架105之间。在实际应用中,当防雷整车受到雷击时,由于引雷装置为防雷整车为最高点,雷击电流通过避雷针101和安装座102达到车体上,再由第一段电缆103将雷击电流从车体引导至转向架的构架105上,再通过接地端盖106、碳棒109、芯轴110、轴头压盖112、车轴 116、轮对117和钢轨将雷击电流导引接地,从而达到了防雷接地的目的,并且该雷击电流所导通的路线没有通过轮对轴箱118的轴承部分,从而对轴箱内的轴承部分起到了保护的作用。本实施例的防雷整车,通过防雷整车中两转向架的至少一转向架上设置有至少一接地导流装置,引雷装置设置于车体的车顶,电缆组连接于车体和接地导流装置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常年运行在高原铁路的轨道车一旦遭到雷电击中,其内的司乘人员及电气设备、通信设施的安全易受到威胁的缺陷,实现了在轨道车被雷击后,能将雷电流迅速接入导引接地的目的,有效地保护了车厢内司乘人员的安全、并有效地防止了对车载电气设备及通信设施所造成的损坏。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防雷轨道车包括至少一节上述实施例的防雷整车,即可在防雷轨道车收到雷击时,对雷击电流起到导引接地的作用。且该防雷轨道车中的至少一节防雷整车为带牵引装置的车头。本实施例的防雷整车,通过防雷轨道车包括至少一节防雷整车,且防雷整车中两转向架的至少一转向架上设置有至少一接地导流装置,引雷装置设置于车体的车顶,电缆组连接于车体和接地导流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常年运行在高原铁路的轨道车一旦遭到雷电击中,其内的司乘人员及电气设备、通信设施的安全易受到威胁的缺陷,实现了在轨道车被雷击后,能将雷电流迅速接入导引接地的目的,有效地保护了车厢内司乘人员的安全、 并有效地防止了对车载电气设备及通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雷整车,包括一车体和两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雷接地装置,所述防雷接地装置包括一引雷装置、一电缆组和至少一接地导流装置;至少一所述接地导流装置设置于两所述转向架的至少一转向架上;所述引雷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车顶;且所述车体和所述接地导流装置由所述电缆组连接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雷整车,包括一车体和两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雷接地装置,所述防雷接地装置包括一引雷装置、一电缆组和至少一接地导流装置;至少一所述接地导流装置设置于两所述转向架的至少一转向架上;所述引雷装置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车顶;且所述车体和所述接地导流装置由所述电缆组连接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雷装置包括避雷针和安装座, 所述避雷针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且所述安装座连接于所述车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导流装置设置于所述转向架的至少一轮对一侧的轮对轴箱上,且在所述轮对轴箱的轴头压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在所述轮对轴箱的轴箱压盖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接地导流装置包括接地端盖、压缩弹簧、外压盖、碳棒和芯轴;所述接地端盖绝缘栓接于所述轴箱压盖,所述外压盖栓接于所述接地端盖;所述接地端盖上设置有第三通孔, 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同轴设置;所述芯轴为凸形阶梯圆柱,所述芯轴的细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并由所述第一通孔的边沿抵住所述芯轴的台阶,且所述芯轴的粗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碳棒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并抵住所述芯轴;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住所述碳棒,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宏荆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