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树脂的制备方法;丙烯与1-丁烯单体同时预聚合,1-丁烯单体质量为丙烯和1-丁烯单体总质量的2.0-4.0%;催化剂为MgCl2负载的Ziegler-Natta,Ti质量为催化剂总质量的1-4%;催化剂外给电子体选择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或两种的复合;外给电子体加入量Si/Ti摩尔比为20~80;在共聚聚合工艺条件中Al/Ti摩尔比为600~1000;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颗粒形态和适宜的粒度分布、细粉含量较少、冲击强度以及模量等力学性能较高、透明性高,可用于BOPP或CPP薄膜的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丙烯Λ- 丁烯无规共聚树脂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BOPP或CPP 薄膜专用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均聚聚丙烯低温冲击强度、热封温度和透明性相对较差,这些缺点限制了其在包装材料方面的应用。通过丙烯与α-烯烃(如乙烯或1-丁烯)无规共聚可有效提高聚丙烯的透明性、降低树脂的起始热封温度,同时共聚树脂还具有低结晶度、高透明度和柔软性等优点,可与其它一些透明树脂(如PC和PS)相媲美。在以丙烯为主的丙烯/1- 丁烯无规共聚物制备专利中,CN1201468A公布了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方法,可以工业规模生产,优选气相法生产,产品具有较好的颗粒形态,用于薄膜及模塑制件,此方法采用茂金属催化剂与现有工业聚丙烯生产方法相差较大;CN1202186A也公布了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一种熔点低于145°C的丙烯/1-丁烯共聚物制备方法;US4168361公布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生产方法,采用 MgC12负载的Z-N催化剂,共聚物雾度小于40%,断裂伸长率大于300%,产品表面不发粘, 优选在惰性溶剂中聚合,1-丁烯摩尔分数为60% 10%,此方法1-丁烯含量高,在惰性溶剂中反应,需要产品后处理过程;Fabricio等采用气相共聚及高效MgC12负载Z-N催化剂制备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Macromol. Chem. Phys. 2005,206 :2333-2341.);徐君庭等 (高分子学报,1996,(1) :65-71)及文煜峰等采用常压淤浆方法合成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14O) :44-46)。上述这些聚合方法不同于本体聚合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本体法制备丙烯/1- 丁烯无规共聚树脂的方法。使用MgCl2负载的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调整外给电子体种类以及本体法共聚聚合工艺条件优化,提高催化剂的共聚活性,制备的共聚树脂中1-丁烯单元含量在2. 0wt% 4. 0wt%,同时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颗粒形态和适宜的粒度分布、细粉含量较少、冲击强度以及模量等力学性能较高、透明性高,可用于BOPP或CPP薄膜的生产。本体法共聚聚合试验步骤如下在2L本体聚合釜中,加入助催化剂烷基铝、外给电子体和MgCl2负载的 Ziegler-Natta催化剂。使用的MgCl2负载的Ziegler-Natta催化剂的Ti含量为l_4wt%, 优选2-3wt% ;外给电子体可选择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CHMMS)、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 (DDS)、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DCPMS)、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或两种给电子体复合;外给电子体加入量为Si/Ti (摩尔比)为20 80,优选Si/Ti为40 60 ;烷基铝加入量为Al/ Ti (摩尔比)为600 1000,优选Al/Ti为700 800 ;共聚单体1_ 丁烯加入方式为三种过程中的一种,优选第2种聚合方式。(1)丙烯单体预聚,再加入1-丁烯单体,然后升温进行共聚合反应。(2)丙烯与1-丁烯单体同时进料,预聚合,再升温进行共聚合反应。(3)丙烯预聚,再升温聚合10 60min,再加入1_ 丁烯单体继续进行共聚合反应。控制预聚合反应温度为0°C 50°C,优选预聚合反应温度10°C 20°C。预聚合反应时间为1 60min,优选预聚合反应时间为10 20min。丙烯与1- 丁烯共聚反应温度为 50 100°C,优选的共聚反应温度为70V 80°C ;反应时间为1 4h,优选的反应时间为 1. 5 2h ;反应压力3. 0 4. 5Mpa,优选的反应压力为3. 0 3. 5MPa。在制备的丙烯/1- 丁烯共聚树脂中I- 丁烯单体所占的百分比为2. Owt % 4. Owt %。本方法通过本体法聚合工艺优化以及外给电子体的筛选及复合,使丙烯与1-丁烯的共聚反应催化剂活性与丙烯均聚反应相当,均大于17KgPP. (g Cat)—1,有效提高了催化剂的共聚活性,共聚产物的颗粒形态好,粒度分布与均聚聚丙烯接近,100目以上的小颗粒均低于5%,细粉含量低;共聚产物中丁烯含量较高为2. Owt % 4. Owt %,且丁烯在共聚产物中无规分布,有效降低了共聚产物的熔点。当共聚物中1-丁烯重量分数为2. 时,共聚物模量达到1153Mpa,冲击强度达到5. ^J/m2,雾度为33. 4% (Imm),产品具有透明性高、二甲苯可溶物低、模量高等优点,可应用于BOPP或CPP薄膜的生产。本专利技术采用本体聚合方法,通过给电子体和工艺过程的优化,来制备1-丁烯单元含量为2. Owt % 4. Owt %的丙烯/1- 丁烯无规共聚树脂,保证共聚物具有较好的颗粒形态。在现有丙烯Λ- 丁烯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技术中,主要有采用茂金属催化剂、气相聚合方法、在惰性溶剂中聚合。其中茂金属催化剂在使用Z-N催化剂的聚丙烯装置应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气相聚合方法只适用于气相法聚丙烯装置;采用惰性溶剂聚合需要有繁琐的产品后处理过程。本专利技术的丙烯Λ-丁烯无规共聚方法适用于本体聚合装置,尤其是不具有乙烯原料的聚丙烯装置生产共聚产物。本专利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内外给电子体复配技术,控制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丁烯单元含量为2. 4. 0wt%,同时有效控制产品的形态,保证产品具有较高的堆积密度和适宜的粒度分布。由于共聚单体1-丁烯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以及给电子体效应,必须选择具有高电荷密度、高配位能力、较大空间位阻,并具有保护性碳氢化合物部分的外给电子体与内给电子体相互复配,提高催化剂的共聚性能,保证产品具有较高的等规度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案例13样品的13C NMR谱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以下实施例中均采用2L搅拌聚合反应釜,预聚合反应温度为20°C,预聚合反应时间为lOmin,丙烯、1-丁烯共聚合反应温度为70°C,共聚合反应时间为90min,所制备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树脂,直接进行压片,然后测熔点,结晶度及力学性能等。实施例1 实施例3为三种不同工艺过程的实验结果。实施例1:反应釜加入丙烯预聚,再加入1- 丁烯单体进行共聚合反应,丙烯加量为350g,1-丁烯加量为10g,分析结果见表1。实施例2:反应釜依次加入1-丁烯、丙烯预聚合,然后升温进行共聚合反应,丙烯加量为 350g, 1- 丁烯加量为10g,分析结果见表1。实施例3:反应釜加入丙烯预聚合,然后升温到70°C,聚合30min,再加入1_ 丁烯进行共聚合反应60min,丙烯加量为350g,1- 丁烯加量为10g,分析结果见表1。表1共聚单体加入方式的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丙烯与1-丁烯单体同时预聚合,再升温进行共聚合反应,共聚单体1-丁烯质量为丙烯和1-丁烯单体总质量的2.0-4.0%;催化剂为MgCl2负载的Ziegler-Natta催化剂,Ti质量为催化剂总质量的1-4%;催化剂外给电子体选择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或两种的复合;外给电子体加入量Si/Ti摩尔比为20~80;在共聚聚合工艺条件中Al/Ti摩尔比为600~1000;预聚合反应温度为0℃~50℃,预聚合反应时间为1~60min;丙烯与1-丁烯共聚反应温度为50~100℃,反应时间为1~4h,反应压力3.0~4.5Mp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丙烯与1-丁烯单体同时预聚合,再升温进行共聚合反应,共聚单体1-丁烯质量为丙烯和1-丁烯单体总质量的 2. 0-4. 0% ;催化剂为MgCl2负载的Ziegler-Natta催化剂,Ti质量为催化剂总质量的;催化剂外给电子体选择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或两种的复合;外给电子体加入量Si/Ti摩尔比为20 80 ;在共聚聚合工艺条件中Al/Ti摩尔比为600 1000 ;预聚合反应温度为0°C 50°C,预聚合反应时间为1 60min ;丙烯与1- 丁烯共聚反应温度为50 100°C,反应时间为1 4h,反应压力3. 0 4. 5Mp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彦杰,刘立新,邹恩广,赵晓非,张明强,吴林美,李波,王文燕,姜进宪,葛腾杰,张德英,王世华,张瑞,李广东,吕红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油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