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阀用连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40416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向阀用连杆组件,包括连杆(20)和支撑架(21),所述连杆(20)包括连杆本体(22)和位于所述连杆本体(22)两端沿相反方向折弯的折弯部(23),所述支撑架(21)具有与所述连杆本体(22)连接的第一折边(L11)及与所述折弯部(23)连接的第二折边(L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L11)与所述连杆本体(22)通过铆钉或螺钉连接的同时进一步用焊接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向阀用连杆组件连接强度一致性更好,更加可靠,连杆的抗弯能力及抗疲劳能力提高,还可以很容易地控制产品的质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制冷控制系统的
,具体涉及一种换向阀用连杆组件结构。
技术介绍
在制冷、空调等系统中,广泛采用换向阀(如四通换向阀)来实现制冷制热的切换, 换向灵活可靠。现今,商用空调机市场已经得到迅速发展,市场对商用机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对商用机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因此要求其零部件性能与之相匹配,也就要求四通换向阀也具有优异的性能及较高的可靠性。现有的四通换向阀由主阀、导阀和电磁线圈组成。主阀和导阀由位于主阀上的支架和导阀上的连接架装配在一起。电磁线圈通过螺丝钉固定在导阀上,通过导阀控制主阀,采用压差切换动作,自动控制系统中冷媒流动方向,从而实现制冷制热的切换。如图1四通换向阀结构示意图所示,其中连杆12主要与活塞部件11分别通过螺钉13连接成一体。在四通阀工作过程中,活塞部件11受到压力后,通过螺钉13使得连杆 12受到向两侧的拉力。因此在拉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图2 (c)所示的连杆12的折边10就会产生超出允许范围的变形,最终使得活塞翻转后因无法密封而失效。因此连杆12的耐压性能直接影响到四通换向阀的使用可靠性及使用该四通换向阀空调系统的可靠性。图2(a)为现有技术连杆组件的俯视图;图2 (b)为图(a)的主视图;图2 (c)为图2 (a)的左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连杆组件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 (a)为现有技术连杆组件的支撑架的主视图;图4 (b)为图4 (a)的俯视图。如图4 (a)、图4 (b)所示,支撑架101包括折边Ll与折边L2。如图2 (a)、图2 (b)所示,现有技术连杆组件其支撑板101 的折边Ll与连杆12的本体102的连接方式是采用对焊点103进行电阻点焊的方式。该连接方式主要缺点有焊点一致性不好,主要是对连接强度影响较大;另外焊点的检测度很差, 焊点无法用一般的手段检查到缺陷的存在。因此,首先现有技术产品由于连接点强度问题, 使得支撑板101的加强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在耐压能力上存在不足;其次,由于电阻点焊采用通电使得两焊接工件的母材接触部分产生高温熔化而形成焊缝,因此焊缝的强度受接触面积大小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其强度一致性较差,即工序能力较差,无法保证全部焊点焊接可靠,且无法通过不破坏工件的方式进行检查,因此导致产品的可靠性大大降低。并且在实际的试验过程中也存在焊点拉脱后导致耐压压力大大下降的案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连接强度一致性好,性能可靠、抗弯能力及抗疲劳能力提高并且还可以很容易地控制产品的质量的换向阀用连杆组件。本技术公开的换向阀用连杆组件,包括连杆和支撑架,所述连杆包括连杆本体和位于所述连杆本体两端沿相反方向折弯的折弯部,所述支撑架具有与所述连杆本体连接的第一折边及与所述折弯部连接的第二折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连杆本体通过铆钉连接固定的同时,进一步用焊接方式连接固定。优选地,如上所述结构的换向阀用连杆组件,所述每个支撑架的第一折边上具有两个支撑架铆钉孔,所述连杆本体上具有与所述支撑架铆钉孔相应的连杆铆钉孔。本技术公开的另一种换向阀用连杆组件,包括连杆和支撑架,所述连杆包括连杆本体和位于连杆本体两端沿相反方向折弯的折弯部,所述支撑架具有与所述连杆本体连接的第一折边及与所述折弯部连接的第二折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连杆本体通过螺钉连接固定的同时,进一步用焊接方式连接固定。优选地,如上所述结构的换向阀用连杆组件,所述每个支撑架的第一折边上具有两个支撑架螺钉孔,所述连杆本体上具有与所述支撑架螺钉孔相应的连杆螺钉孔。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结构的换向阀用连杆组件,所述连杆本体在靠近连杆折弯处设置有凸筋。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结构的换向阀用连杆组件,所述连杆本体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弯边及第二弯边,所述凸筋位于所述第一弯边与所述第二弯边的端部连线上。优选地,如上所述结构的换向阀用连杆组件,所述凸筋为四个,并以所述连杆本体的横向轴线和纵向轴线对称。优选地,如上所述结构的换向阀用连杆组件,所述焊接方式为氩弧焊。优选地,如上所述结构的换向阀用连杆组件,至少一个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连杆本体的过度部分布有加强筋。优选地,如上所述结构的换向阀用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由板状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换向阀用连杆组件,采用铆钉连接加氩弧焊固定连接的方式,使得支撑架与连杆之间的连接强度一致性更好,更加可靠。此外,本技术还可以在不破坏工件的前提下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技术还采用了凸筋和加强筋两种自增强结构,提高了连杆自身的抗弯能力及抗疲劳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四通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 (a)为现有技术连杆组件的俯视图; 图2 (b)为图(a)的主视图; 图2 (c)为图2 (a)的左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连杆组件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 (a)为现有技术连杆组件的支撑架的主视图; 图4 (b)为图4 (a)的俯视图;图5 (a)为本技术给出的连杆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 (b)为图5 (a)的主视图; 图5 (c)为图5 (a)的左视图; 图6 (a)为图5中支撑架的主视图; 图6 (b)为图6 (a)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给出的连杆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加强筋的局部剖视图;图9 (a)、图9 (b)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凸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凸筋的位置示意图;图11 (a)为本技术给出的连杆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1 (b)为图11 (a)的主视图;图11 (c)为图11 (a)的左视图;图12 (a)为图11中支撑架的主视图;图12 (b)为图11中支撑架的俯视图图13为本技术连杆组件与现有技术连杆组件的压力一折弯部变形量对比分析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5 (a)为本技术给出的连杆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 (b)为图5 (a)的主视图;图5 (C)为图5 (a)的左视图;图6 (a)为图5中支撑架的主视图;图6 (b)为图6 (a)的俯视图。具体地讲,如图5 (a)所示,连杆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由板材加工而成的连杆20, 还包括支撑架21,如图5 (b)所示,连杆20包括连杆本体22及位于连杆本体22两端的沿相反方向折弯的折弯部23。如图5(b)、图6(a)、图6 (c)所示,每个支撑架21具有与连杆本体22连接的第一折边Lll及与连杆折弯部23连接的第二折边L22。第一折边Lll上具有两个支撑架铆钉孔201,该两个铆钉孔201位于与连杆折弯处相平行的一条直线上。在连杆本体22上具有与支撑架铆钉孔201相应的连杆铆钉孔。支撑架铆钉孔201与连杆铆钉孔通过相应的铆钉204连接,从而实现支撑架21与连杆本体22的初步连接固定。之后,如图5 (c)所示,支撑架21的第二折边L22与连杆组件的折弯部23通过在焊点205处进行电阻点焊的方式连接,该处主要起连接固定的作用,没有承受载荷。如图 5(a)所示,在每个第一折边Lll与连杆折弯处相平行的端部直线上分布有两个焊点203,此处通过氩弧焊的方式使支撑架21与连杆本体22的连接更加紧密可靠。最后,如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向阀用连杆组件,包括连杆(20)和支撑架(21),所述连杆(20)包括连杆本体(22)和位于所述连杆本体(22)两端沿相反方向折弯的折弯部(23),所述支撑架(21)具有与所述连杆本体(22)连接的第一折边(L11)及与所述折弯部(23)连接的第二折边(L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L11)与所述连杆本体(22)通过铆钉连接固定的同时,进一步用焊接方式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阀用连杆组件,包括连杆(20)和支撑架(21),所述连杆(20)包括连杆本体 (22)和位于所述连杆本体(22)两端沿相反方向折弯的折弯部(23),所述支撑架(21)具有与所述连杆本体(22)连接的第一折边(Lll)及与所述折弯部(23)连接的第二折边(L22),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Lll)与所述连杆本体(22)通过铆钉连接固定的同时,进一步用焊接方式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用连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支撑架(21)的第一折边(Lll)上具有两个支撑架铆钉孔(201),所述连杆本体(22)上具有与所述支撑架铆钉孔(201)相应的连杆铆钉孔。3.一种换向阀用连杆组件,包括连杆(20)和支撑架(21),所述连杆(20)包括连杆本体 (22)和位于所述连杆本体(22)两端沿相反方向折弯的折弯部(23),所述支撑架(21)具有与所述连杆本体(22)连接的第一折边(Lll)及与所述折弯部(23)连接的第二折边(L22),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Lll)与所述连杆本体(22)通过螺钉连接固定的同时,进一步用焊接方式连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