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密封壳体内设置有电机部和压缩机构部,压缩机构部包括一个以上的气缸,气缸内设置有气缸压缩腔,活塞收纳在气缸压缩腔中,滑片的先端与活塞外周相接且把气缸压缩腔划分为高压腔和低压腔,曲轴与活塞相接且驱动活塞,以及用于支撑曲轴且安装于气缸上的主轴承和副轴承,主轴承与曲轴的主轴相接,副轴承与曲轴的副轴相接,其特征是在活塞的二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靠向其端面的位置设置有圆周槽,圆周槽的开口朝向活塞内部,圆周槽的外侧设置有弹性的薄壁;通过活塞内部与外部的压力差调整二个端部分别与主轴承和副轴承之间形成的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有效降低泄漏损失、大幅度地提高压缩机的能效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从防止地球温室化的角度出发,搭载到空调或冷冻系统上的旋转式压缩机的效率提高是大课题。由于旋转式压缩机的活塞和轴承之间形成有活塞高度间隙,高压气体会从活塞内部泄漏到气缸压缩腔内发生再膨胀,从而对旋转式压缩机的效率有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有效降低来自于旋转式压缩机活塞内部的高压气体泄漏损失、并可大幅度地提高压缩机的能效、适用范围广的旋转式压缩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密封壳体内设置有电机部和压缩机构部,压缩机构部包括一个以上的气缸,气缸内设置有气缸压缩腔,活塞收纳在气缸压缩腔中,滑片的先端与活塞外周相接且把气缸压缩腔划分为高压腔和低压腔,曲轴与活塞相接且驱动活塞,以及用于支撑曲轴且安装于气缸上的主轴承和副轴承,主轴承与曲轴的主轴相接,副轴承与曲轴的副轴相接,其特征是在活塞的二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靠向其端面的位置设置有圆周槽,圆周槽的开口朝向活塞内部,圆周槽的外侧设置有弹性的薄壁;通过活塞内部与外部的压力差调整二个端部分别与主轴承和副轴承之间形成的间隙。所述压缩机构部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中板设置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之间,第一活塞设置在第一气缸内,第二活塞设置在第二气缸内,圆周槽设置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共四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上;通过第一活塞和/或第二活塞的内部与外部的压力差调整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端部相对于主轴承、副轴承和中板中的任意二者之间形成的间隙。所述曲轴的主轴的轴径比副轴的轴径大,活塞朝向副轴承的端部的宽度比朝向主轴承的端部的宽度大。所述活塞上设置有油孔,该油孔的一端开孔于活塞的端面,油孔的另一端开孔于圆周槽。所述活塞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与油孔相通。所述圆周槽内设置有用于增加薄壁的弹性变形量的凹位。所述凹位设置在圆周槽内靠向薄壁的一侧。所述主轴承和/或副轴承朝向活塞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润滑膜。所述主轴承、副轴承和/或中板朝向活塞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润滑膜。所述旋转式压缩机为卧式旋转式压缩机或者立式旋转式压缩机,该旋转式压缩机与冷凝器、膨胀装置和蒸发器构成冷冻循环。本专利技术通过沿着活塞的二个端部且从活塞内部开始设置圆周槽,使得被薄壁化的活塞的二个端部能根据活塞内部和气缸压缩腔的压力差进行弹性变形,从而优化活塞高度间隙,因此,可减少高压气体的泄漏、防止压缩机的效率下降,且使旋转式压缩机更容易起动。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有效降低来自于旋转式压缩机活塞内部的高压气体泄漏损失、并可大幅度地提高压缩机的能效、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X-X向的剖面图。图3为实施例1中的压缩机构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以往旋转式压缩机的效率曲线图。图5为实施例1中的压缩机构部的受力状况图。图6为实施例1中的薄壁的弹力变形图。图7为实施例1中的活塞在气缸压缩腔偏心回转时回转角度θ为90度时的模式变化图。图8为实施例1中的活塞在气缸压缩腔偏心回转时回转角度θ为190度时的模式变化图。图9为实施例1中的活塞在气缸压缩腔偏心回转时回转角度θ为360度时的模式变化图。图10为实施例1中的活塞高度间隙的曲线图。图11为实施例1中的活塞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1中的活塞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1中的活塞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4为实施例1中的活塞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中的活塞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6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中的活塞另一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19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旋转式压缩机,2为密封壳体,3为吐出管,5为室外换热器,7为膨胀阀, 8为储液器,9为吸入管,10为吐出孔,11为吐出阀,13为轴心孔,14为偏心轴油孔,15为油池,17为偏心轴,18a为主轴承安装面,18b为副轴承安装面,21为压缩机构部,22为电机部, 23为汽缸,24为汽缸压缩腔,25为主轴承J6为副轴承,27为曲轴,28为活塞,四为滑片, 31a为高压腔,31b为低压腔,32为润滑膜,34a为主轴,34b为副轴,36为活塞的端部,37为圆周槽,38为薄壁,39为凹位,40为汽缸螺钉,41为油孔,42为环形槽,50为双缸旋转式压缩机,51为双缸压缩机构部,52a为第一汽缸,52b为第二汽缸,53为中板,54a为第一活塞, 54b为第二活塞,55为双缸轴承,56为主轴承,57为副轴承,60为密封壳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以下以卧式旋转式压缩机为例进行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旋转式压缩机1由安装于圆柱形的密封壳体2内部的压缩机构部21、以及配置于其上部的电机部22构成。压缩机构部21由气缸23、在气缸压缩腔M内作偏心回转的活塞28、与活塞观相接且往复运动的滑片四、驱动活塞观的曲轴27、润滑支撑曲轴27的主轴承25和副轴承沈构成,上述各零部件通过五组气缸螺钉40组装在一起。主轴承25上设置有由吐出孔10和吐出阀11构成的吐出装置。组装完成的压缩机构部21,通过气缸23的外周固定于密封壳体2的内壁上。油从吐出管3注入,囤积于壳体2底部的油池15。在搭载旋转式压缩机1的系统中,从吸入管9注入的低压气体在气缸压缩腔M中压缩后变为高压气体,高压气体从吐出孔10开始喷出,并经由吐出阀11吐出到密封壳体2 的内部。因此,密封壳体2的内部压力为与吐出压力相当的高压侧。其后,从吐出管3吐出的高压气体,从室外换热器5开始,经由膨胀阀7,从室内换热器6流入储液器8,最后流进吸入管9,再被吸入到气缸压缩腔M中。参见图2-图3,配置于被固定在密封壳体2内壁上的气缸23的中央部的气缸压缩腔对,通过活塞28和滑片29,被划分为高压腔31a和低压腔31b。被曲轴27偏心轴17驱动的活塞观,如箭头所示,顺时针地进行每秒数次的自转, 沿着气缸压缩腔M的内壁、与电机部22的回转速度同步,进行每秒约50 60次的偏心回转。与活塞观外壁相接的滑片四,与活塞观的偏心回转同步,进行往复运动。因此,低压腔31b和高压腔31a在高速下改变容积。对位于气缸压缩腔M外侧的圆形的副轴承安装面18b进行平面度为约2 μ m的精密研磨加工。如图3所示,通过气缸螺钉40,副轴承沈被牢固地安装于副轴承安装面18b, 主轴承25被牢固地安装于气缸23上面的主轴承安装面18a。在此,把气缸23的主轴承安装面18a和副轴承安装面18b之间形成的尺寸当作气缸高度尺寸He,同样地把圆柱形的活塞观的上下二个端面之间的尺寸当作活塞高度尺寸 Hr,这些高度尺寸的差是气缸23上下二个轴承安装面和活塞观的上下二个端面之间形成的间隙总和,把其称为活塞高度间隙ΔΓ。有Ar = Hc-Hr。活塞高度间隙Ar的一半,即1/2 Ar,变成活塞观上下二个端部分别滑动的滑动间隙。在旋转式压缩机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密封壳体(1)内设置有电机部(22)和压缩机构部(21),压缩机构部包括一个以上的气缸(23),气缸内设置有气缸压缩腔(24),活塞(28)收纳在气缸压缩腔中,滑片的先端与活塞外周相接且把气缸压缩腔划分为高压腔(31a)和低压腔(31b),曲轴(27)与活塞相接且驱动活塞,以及用于支撑曲轴且安装于气缸上的主轴承(25)和副轴承(26),主轴承与曲轴的主轴(34a)相接,副轴承与曲轴的副轴(34b)相接,其特征是在活塞的二个端部(36)中的至少一个端部靠向其端面的位置设置有圆周槽(37),圆周槽的开口朝向活塞内部,圆周槽的外侧设置有弹性的薄壁(38);通过活塞内部与外部的压力差调整二个端部分别与主轴承(25)和副轴承(26)之间形成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密封壳体(1)内设置有电机部02)和压缩机构部(21),压缩机构部包括一个以上的气缸(23),气缸内设置有气缸压缩腔(M),活塞08)收纳在气缸压缩腔中,滑片的先端与活塞外周相接且把气缸压缩腔划分为高压腔(31a)和低压腔(31b),曲轴(XT)与活塞相接且驱动活塞,以及用于支撑曲轴且安装于气缸上的主轴承05)和副轴承(26),主轴承与曲轴的主轴(34a)相接,副轴承与曲轴的副轴(34b)相接,其特征是在活塞的二个端部(36)中的至少一个端部靠向其端面的位置设置有圆周槽(37),圆周槽的开口朝向活塞内部,圆周槽的外侧设置有弹性的薄壁(38);通过活塞内部与外部的压力差调整二个端部分别与主轴承0 和副轴承06)之间形成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压缩机构部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中板(5 设置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之间,第一活塞设置在第一气缸内,第二活塞设置在第二气缸内,圆周槽(37)设置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共四个端部(36)中的至少一个端部上;通过第一活塞和/或第二活塞的内部与外部的压力差调整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端部相对于主轴承、副轴承和中板中的任意二者之间形成的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津政雄,李华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