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535760 阅读:8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在上下工作辊的左右两侧的辊承座之间设置多个弯辊油缸,轴承座与弯辊油缸之间为活动连接,弯辊油缸的缸头与辊承座内的T形槽之间设有间隙;将工作辊左右两侧的弯辊油缸分为两组,每组弯辊油缸分别通过独立的弯辊调节器进行控制,两组弯辊油缸及各自的弯辊调节器形成两个调节回路;选择两个弯辊调节器的设定值,以确保在整个弯辊力工作范围内,至少有一组弯辊油缸处于“撑开”或“拉紧”状态,并且总的弯辊力始终等于要求的工艺设定值。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确保弯辊油缸能与轴承座紧密接触,消除了上下工作辊之间处于“游离”的不确定状态。并且实现了正负弯辊之间的无间隙平滑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冶金技术,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冶金工厂各类轧机中,为了进行带钢或钢板的板形控制,常用的手段是工作辊的正负弯辊控制,其中,工作辊的正负弯切换功能是必不可少的。现有的正负弯辊切换装置,包括成组的弯辊油缸,弯辊油缸设置于上下工作辊的左右两侧的轴承座之间。通常是在工作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四个弯辊油缸,该四个弯辊油缸分别位于轴承座的4个角上。当四个弯辊油缸的缸头伸出时,上下工作辊的轴承座受到相向撑开的力,使工作辊正弯;当四个弯辊油缸缩进时,上下工作辊的轴承座受到相向拉紧的力,使工作辊负弯。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钢板表面质量,工作辊在轧制一定时间后必须更换。在更换工作辊时,工作辊连同轴承座一起拉出机架被更换,而弯辊油缸则留在机架内。为了方便工作辊的更换,工作辊的轴承座与弯辊油缸之间设计成活动连接。目前常用的结构是弯辊油缸的缸头为“T”形,而轴承座上设有“T”形槽,当新工作辊插入机架时,弯辊油缸的“T”形缸头会插入到轴承座的“T”形槽内,从而实现了弯辊油缸与轴承座间的活动连接。为了顺利进行工作辊的换辊,机械设计时还要求弯辊油缸的“T”形缸头与轴承座的“T”形槽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一般两侧相加后总间隙约10mm,如图1所示。由于弯辊油缸的缸头与轴承座之间存在空隙,该间隙会导致工作辊从正弯切换成负弯时,即弯辊油缸从“撑开方式”切换成“拉紧方式”时,油缸总共约有IOmm的空行程。当油缸处于空行程期间,由于此时弯辊油缸的缸头脱离了轴承座,造成上下工作辊之间处于 “游离”的不确定状态,此时弯辊油缸内的油压也不能代表弯辊力的大小,由此造成弯辊力无法正确测定,弯辊调节器也无法正常闭环控制。此外,由于间隙的存在,工作辊在切换后弯辊力还有冲击现象,造成弯辊油缸的缸头产生机械损伤。这些往往都导致轧钢时出现带钢跑偏和断带事故。同样,当工作辊从负弯切换成正弯时,也会出现相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它能够消除工作辊在正负弯辊切换过程中,上下工作辊之间处于“游离”的不确定状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在上下工作辊的左右两侧的辊承座之间设置多个弯辊油缸,轴承座与弯辊油缸之间为活动连接,弯辊油缸的缸头与辊承座内的T形槽之间设有间隙;将工作辊左右两侧的弯辊油缸分为两组,每组弯辊油缸分别通过独立的弯辊调节器进行控制,两组弯辊油缸及各自的弯辊调节器形成两个调节回路;选择两个弯辊调节器的设定值,实现对两个调节回路的弯辊力的调节,以确保在整个弯辊力工作范围内,至少有一组弯辊油缸处于“撑开”或“拉紧”状态。选择两个弯辊调节器的设定值的方法是将整个弯辊工作范围分成3种工作方式,第一种工作方式中,第一调节回路为负弯,第二调节回路为负弯;第二种工作方式中,第一调节回路为正弯,第二调节回路为负弯; 第三种工作方式中,第一调节回路为正弯,第二调节回路为正弯;将工艺控制要求的弯辊设定值Fkef与工作方式切换点-F。-F2, F3和F4的大小进行比较,确定弯辊控制器需要进入的控制方式当弯辊调节回路第一次投入时,对控制系统进行初始化,预置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状态;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且当Fkef ^ -F1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2切换成工作方式1 ;所述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2切换成工作方式1的切换方法是第一步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从“Fkef_Fbase”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Fbase”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0”,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步当CV1的设定值Fcti KEF = 0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w2 KEF仍然为 Feef,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仍然为“0”,但调节器 CV1进行开环控制,调节器输出取固定输出值“-νΛ ”,其方向使油缸头“缩进”,这时调节器 CV1进行消除“空隙”的动作,从正弯切换成负弯;第三步当第一调节回路的实际弯辊力达到Fcti FB = -Fbase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KEF从“Fkef”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2”,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eef从“0”以相同斜率Iceamp切换至Fkef-Fct2 ■”,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1且当Fkef彡-F2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1切换成工作方式2 ;所述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1切换成工作方式2的切换方法是第一步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从“Fkef/2”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Fef_f。V2—kef”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0”,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步当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 = 0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w2 KEF从 Feef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Fbase”,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1—KEF从“0”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FBASE”,但调节器CV1进行开环控制,调节器输出取固定值“V.”,方向要使油缸头“伸出”,这时调节器CV1进行消除“空隙”的动作,从负弯切换成正弯;第三步当第一调节回路的实际弯辊力达到Fcti FB = Fbase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KEF仍然为“Fkef-Fbase”,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 仍然为“Fbase”,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且当Fkef彡F3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2切换成工作方式3 ;所述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2切换成工作方式3的切换方法是6第一步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Fkef+Fbase”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从“-Fbase”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0”,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步当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w2 KEF = 0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仍然为“Fkef”,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仍然为“0”,但调节器CV2进行开环控制,调节器输出取固定值“Vwift”,方向要使油缸头“伸出”,这时调节器 CV2进行消除“空隙”的动作,从负弯切换成正弯;第三步当第二调节回路的实际弯辊力达到Fct2 FB = Fbase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1—KEF从“Fkef”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2”,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eef从“0”以相同斜率Iceamp切换至Fkef-Fcti BEF”,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3且当Fkef ( F4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3切换成工作方式2 ;所述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3切换成工作方式2的切换方法是第一步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FKEF/2”以斜率kKA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在上下工作辊的左右两侧的辊承座之间设置多个弯辊油缸,轴承座与弯辊油缸之间为活动连接,弯辊油缸的缸头与辊承座内的T形槽之间设有间隙;其特征在于:将工作辊左右两侧的弯辊油缸分为两组,每组弯辊油缸分别通过独立的弯辊调节器进行控制,两组弯辊油缸及各自的弯辊调节器形成两个调节回路;选择两个弯辊调节器的设定值,实现对两个调节回路的弯辊力的调节,以确保在整个弯辊力工作范围内,至少有一组弯辊油缸处于“撑开”或“拉紧”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在上下工作辊的左右两侧的辊承座之间设置多个弯辊油缸,轴承座与弯辊油缸之间为活动连接,弯辊油缸的缸头与辊承座内的T形槽之间设有间隙;其特征在于将工作辊左右两侧的弯辊油缸分为两组,每组弯辊油缸分别通过独立的弯辊调节器进行控制,两组弯辊油缸及各自的弯辊调节器形成两个调节回路;选择两个弯辊调节器的设定值,实现对两个调节回路的弯辊力的调节,以确保在整个弯辊力工作范围内,至少有一组弯辊油缸处于“撑开”或“拉紧”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弯辊调节回路的弯辊力设定值之和等于总的工艺控制要求的弯辊力设定值。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两个弯辊调节器的设定值的方法是将整个弯辊工作范围分成三种工作方式,第一种工作方式中,第一调节回路为负弯,第二调节回路为负弯;第二种工作方式中,第一调节回路为正弯,第二调节回路为负弯;第三种工作方式中,第一调节回路为正弯,第二调节回路为正弯;将工艺控制要求的弯辊设定值Fkef与工作方式切换点-Fp -F2, F3和F4的大小进行比较,确定弯辊控制器需要进入的控制方式当弯辊调节回路第一次投入时,对控制系统进行初始化,预置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状态;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且当Fkef ^ -F1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2切换成工作方式1 ;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1且当Fkef ^ -F2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1切换成工作方式2 ;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且当Fkef ^ F3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2切换成工作方式3 ;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3且当Fkef ( F4时,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3切换成工作方式2 ;工作方式切换点-F” -F2, F3和F4的选择如下 -F1 = -Fmin X 60% -F2 = -Fmin X 20% F3 = FmxX60% F4 = Fmax X 20 %Feef为工艺控制要求的弯辊力设定值 -Fmin为由设备确定的最小负弯辊力值 Fmax为由设备确定的最大正弯辊力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种工作方式中,两个弯辊调节回路的弯辊力设定值选取方法如下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1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2 kef = FEEF/2 ;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i kef = FEEF-FCV2 EEF ;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2时,当Fkef彡0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i KEF = Fbase,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2 kef = FEEF-Fbase ;当Fkef > 0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V2_EEF = -Fbase,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 Fcti kef = Feef+Fbase ;当弯辊调节回路处于工作方式3时,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i kef = FEEF/2 ;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取Fct2 eef = Feef-Fcvi eef ; 其中,Fcvleef为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 Fcv2 eef为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base为保证油缸的缸头能与轴承座紧密接触所需力,Fbase = FmxX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辊调节回路从方式2切换成工作方式1的切换方法是第一步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 kef从“Fkef-Fbase”以斜率kKAMP切换至“Fkef”,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从“Fbase”以相同斜率kKAMP切换至 “0”,调节器CV1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二步当CV1的设定值FCT1—KEF = 0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2—KEF仍然为“Fkef”,调节器CV2进行正常闭环工作;第一调节回路的设定值Fcti KEF仍然为“0”,但调节器CV1进行开环控制,调节器输出取固定输出值“-V—”,其方向使油缸头“缩进”,这时调节器CV1进行消除“空隙”的动作,从正弯切换成负弯;第三步当第一调节回路的实际弯辊力达到Fcti FB = -Fbase时,第二调节回路的设定值 Fcv2 eef从Fkef”以斜率kKA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育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