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极驱动系统、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531162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扫描电极驱动系统、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其中,该系统包括:升压单元,用于对电路工作电压进行升压处理,以获取栅极开启电压;降压单元,用于对电路工作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获取栅极关闭电压,栅极关闭电压包括第一栅极关闭电压和第二栅极关闭电压;栅极驱动单元,用于控制栅极开启电压、第一栅极关闭电压以及第二栅极关闭电压的输出时序。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消除馈穿电压,使得避免显示器显示画面闪烁,提高了用户体验。(*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扫描电极驱动系统、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设备的日益广泛应用,对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如何提高显示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就成为了科研工作者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现有的液晶面板分为两种架构一种为存储电容通过栅极线gate走线完成;另一种为存储电容通过公共基准电压(common)走线完成。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Clc为液晶电容,Cs为储存电容,Cgd为TFT本身栅极(gate)和漏极(drain)之间的寄生电容,储存电容Cs的一端连接在栅极线上。现如今使用的液晶显示设备,栅极驱动器基本都是采用双路电压驱动,即栅极驱动器电压只有两路,一路栅极打开电压(VON)和一路栅极关闭电压(VOFFl),由于这种液晶显示面板采用薄膜晶体管TFT作为控制元件,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间有寄生电容, 寄生电容极易受到栅极驱动电压的影响,而造成电容上电位的改变,从而通过电容耦合影响到显示电极电压的变化,这种电压量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馈穿电压,因此导致正负极性灰阶电压不对称,使得灰阶品质会比较差,很大程度上影响影像品质。图2是根据图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的二阶驱动时序图。如图2所示的驱动波形图,每一个栅极gate按照脉冲高电平对应的时间依次打开的过程中,二阶驱动虽然在驱动电压上较简单,但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馈穿电压,所以会造成画面闪烁,需要通过外部调试设备调节公共基准电压VCOM来改善闪烁程度,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增加成本。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由于双路电压驱动电路产生馈穿电压,导致正负极性灰阶电压不对称,使得显示画面闪烁,影响显示器效果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描电极驱动系统、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由于双路电压驱动电路产生馈穿电压,导致正负极性灰阶电压不对称,使得显示画面闪烁,影响显示器效果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扫描电极驱动系统。根据本技术的扫描电极驱动系统包括升压单元,用于对电路工作电压进行升压处理,以获取栅极开启电压;降压单元,用于对电路工作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获取栅极关闭电压,栅极关闭电压包括第一栅极关闭电压和第二栅极关闭电压;栅极驱动单元,用于控制栅极开启电压、第一栅极关闭电压以及第二栅极关闭电压的输出时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扫描电极驱动方法。根据本技术的扫描电极驱动方法包括对电路工作电压进行升压处理,以获取栅极开启电压;对电路工作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获取栅极关闭电压,栅极关闭电压包括第一栅极关闭电压和第二栅极关闭电压;控制栅极开启电压、第一栅极关闭电压以及第二栅极关闭电压的输出时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器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扫描电极驱动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上述液晶显示面板。通过本技术,采用升压单元,用于对电路工作电压进行升压处理,以获取栅极开启电压;降压单元,用于对电路工作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获取栅极关闭电压,栅极关闭电压包括第一栅极关闭电压和第二栅极关闭电压;栅极驱动单元,用于控制栅极开启电压、 第一栅极关闭电压以及第二栅极关闭电压的输出时序,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由于双路电压驱动电路产生馈穿电压,导致正负极性灰阶电压不对称,使得显示画面闪烁,影响显示器效果的问题,达到了消除馈穿电压,使得避免显示器显示画面闪烁,提高了用户体验的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图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的二阶驱动时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图3所示液晶显示器的扫描电极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图3所示液晶显示器的扫描电极驱动系统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图3所示液晶显示器的扫描电极驱动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图3所示液晶显示器的扫描电极驱动系统的原理图;图8是根据图3所示液晶显示器的三阶驱动波形图;图9是根据图3所示液晶显示器的三阶驱动时序图;以及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扫描电极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扫描电极驱动系统。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图3所示液晶显示器的扫描电极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图3所示液晶显示器的扫描电极驱动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4所示,该系统包括扫描电极驱动装置和栅极驱动器,其中,扫描电极驱动装置包括升压单元1,用于对电路工作电压进行升压处理,以获取栅极开启电压;降压单元2,用于对电路工作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获取栅极关闭电压,栅极关闭电压包括第一栅极关闭电压和第二栅极关闭电压;而栅极驱动器包括栅极驱动单元3,用于控制栅极开启电压、第一栅极关闭电压以及第二栅极关闭电压的输出时序。本技术通过将栅极驱动电路采用三路电压驱动,即一路栅极开启电压(正极性电压)、两路栅极关闭电压(负极性电压),相对于传统的二路电压驱动方式,增加了一路负极性驱动电压,两路负极性电压对应的电路产生的馈穿电压可以相互抵消,因此不会产生正负极性灰阶电压不对称的现象,所以无需调试公共基准电压也可以实现高影像画质的目的。上述方案改进了液晶面板显示灰阶品质的应用电路,可以不用调节公共基准电压即可实现高图像品质的效果,省去了使用外部设备调节公共基准电压的工序,且节省了公共基准电压对应的外围电路设计,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图5是根据图3所示液晶显示器的扫描电极驱动系统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如图5 所示,本技术图4中的升压单元1可以包括一级正电极充电单元11,将电路工作电压升高一倍,以获取第一栅极开启电压,以及二级正电极充电单元13,与一级正电极充电单元 11连接,将第一栅极开启电压升高一倍,以获取栅极开启电压;本技术图4中的降压单元2包括一级负电极放电单元21,将电路工作电压降低一倍,以获取一级负电压;二级负电极放电单元23,与一级负电极放电单元连接,将一级负电压降低一倍,以获取栅极关闭电压。如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4,用于调节输出的栅极开启电压和栅极关闭电压,该控制单元4具体的可以包括正极性电压控制单元41,用于获取栅极开启电压,并对栅极开启电压进行调节;以及负极性电压控制单元42,用于对获取到的栅极关闭电压进行调节,以获取第一栅极关闭电压和第二栅极关闭电压。综上图4和5所示,本技术的上述步骤中的第一栅极关闭电压和第二栅极关闭电压可以直接通过降压单元2生成,然后由栅极驱动单元来控制其输出时序,另外的,可以通过负极性电压控制单元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描电极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升压单元,用于对电路工作电压进行升压处理,以获取栅极开启电压;降压单元,用于对所述电路工作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获取栅极关闭电压,所述栅极关闭电压包括第一栅极关闭电压和第二栅极关闭电压;栅极驱动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栅极开启电压、所述第一栅极关闭电压以及所述第二栅极关闭电压的输出时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描电极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升压单元,用于对电路工作电压进行升压处理,以获取栅极开启电压; 降压单元,用于对所述电路工作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获取栅极关闭电压,所述栅极关闭电压包括第一栅极关闭电压和第二栅极关闭电压;栅极驱动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栅极开启电压、所述第一栅极关闭电压以及所述第二栅极关闭电压的输出时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压单元包括一级正电极充电单元,将所述电路工作电压升高一倍,以获取第一栅极开启电压; 二级正电极充电单元,与所述一级正电极充电单元连接,将所述第一栅极开启电压升高一倍,以获取所述栅极开启电压; 所述降压单元包括一级负电极放电单元,将所述电路工作电压降低一倍,以获取一级负电压; 二级负电极放电单元,与所述一级负电极放电单元连接,将所述一级负电压降低一倍, 以获取所述栅极关闭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用于获取并调节所述栅极开启电压以及所述栅极关闭电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正极性电压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栅极开启电压,并对所述栅极开启电压进行调节;负极性电压控制单元,用于对获取到的所述栅极关闭电压进行调节,以获取所述第一栅极关闭电压和所述第二栅极关闭电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滤波电容,一端连接在所述正极性电压控制单元和所述栅极驱动单元之间的通路的节点上,另一端接地;第二滤波电容,一端连接在所述负极性电压控制单元和所述栅极驱动单元之间的第一通路的节点上,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通路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栅极关闭电压;第三滤波电容,一端连接在所述负极性电压控制单元和所述栅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好强张钰枫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