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凹槽的无内胎车轮轮辋,包括轮缘部、15°斜面的胎圈座和深槽部,轮缘部、胎圈座和深槽部依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胎圈座与深槽部的连接处或胎圈座还设有一凹槽。采用该结构后,使胎圈座在受力时增加了韧性,使此处在受力后能迅速的回弹保持原样,有效地保证了此处气体的密封,同时与同规格的轮辋相比,增加了轮胎内的充气量,增加了轮胎受力负荷。(*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辋,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凹槽的无内胎车轮轮辋。
技术介绍
车轮是居于车桥与轮胎之间来传递旋转负荷及支撑负荷的重要部件,一般由轮辋及轮辐构成,轮辐起与车桥连接的作用,轮辋起装配轮胎的作用。车轮按配用轮胎的种类分为有内胎车轮与无内胎车轮两大类。无内胎车轮由于重量轻、节能环保及安全性能好,已逐渐取代有内胎车轮。在欧洲卡、客车辆无内胎车轮使用已得100%,美国得到90%以上,日本也已得到85%以上,最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增加,节能减排任务的日趋严重,我国无内胎车轮的使用每年在以30%的速度在增加,预计再经过5-7年的时间我国卡、客车的无内胎化将得到85%以上。但随着无内胎车轮的大量使用,由于其轮辋制造工艺及结构特殊的因素,轮辋上的两端胎圈座部位受轮胎的拉应力及压应力两项应力, 是轮辋上受力较大部位,强度不能较好的满足使用要求,往往在一些载重卡车上,胎圈座的 15°斜面部位由于受力较大,经常变形,在车辆转弯时由于再加上承受的侧向力,此处受力更大,这种损坏现象尤其严重。车轮轮辋的胎圈座的15°斜面处变形会引起轮胎失压,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凹槽的无内胎车轮轮辋,使胎圈座在受力时增加了韧性,使此处在受力后能迅速的回弹保持原样,有效地保证了此处气体的密封,同时与同规格的轮辋相比,增加了轮胎内的充气量,增加了轮胎受力负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凹槽的无内胎车轮轮辋,包括轮缘部、15°斜面的胎圈座和深槽部,轮缘部、胎圈座和深槽部依次相连接;所述的胎圈座与深槽部的连接处或胎圈座还设有一凹槽。所述的轮缘部和15°斜面的胎圈座分别为二段,第一段轮缘部、第一段胎圈座、深槽部、第二段胎圈座、第二段轮缘部依次相连接;所述的凹槽为一个,设在第一段胎圈座与深槽部的连接处或第二段胎圈座与深槽部的连接处或第一段胎圈座中或第二段胎圈座中。所述的轮缘部和15°斜面的胎圈座分别为二段,第一段轮缘部、第一段胎圈座、深槽部、第二段胎圈座、第二段轮缘部依次相连接;所述的凹槽为二个,分别设在第一段胎圈座与深槽部的连接处和第二段胎圈座与深槽部的连接处,或第一段胎圈座和第二段胎圈座中。所述的凹槽的形状是圆弧形或弧形。所述的凹槽与深槽部侧边相交处呈现凹、凸不平的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不用改变制造工艺条件下,利用原有工艺适当改进模具即可制造,无需另外增加投资;第二,由于胎圈座设有凹、凸的形状结构设计,相当3于增加了材料厚度,就像角铁或槽钢一样,用较薄的材料通过弯形设计结构,从而达到很好的抗弯曲强度。同时增加了该部位的弹性;第三,由于凹形环形体的增设,与同规格的轮辋相比,增加了轮胎内的充气量,增加了轮胎受力负荷。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带有凹槽的无内胎车轮轮辋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带有凹槽的无内胎车轮轮辋,包括轮缘部、15°斜面的胎圈座和深槽部3,所述的轮缘部和15°斜面的胎圈座分别为二段, 第一段轮缘部1、第一段胎圈座2、深槽部3、第二段胎圈座4、第二段轮缘部5依次相连接; 所述的凹槽6为二个,分别设在第一段胎圈座2与深槽部3的连接处和第二段胎圈座4与深槽部3的连接处。所述的凹槽6的形状是圆弧形或弧形,所述的凹槽6与深槽部3侧边相交处呈现凹、凸不平的结构。实施例2,本技术的一种带有凹槽的无内胎车轮轮辋,包括轮缘部、15°斜面的胎圈座和深槽部,所述的轮缘部和15°斜面的胎圈座分别为二段,第一段轮缘部、第一段胎圈座、深槽部、第二段胎圈座、第二段轮缘部依次相连接;所述的凹槽为二个,分别设在第一段胎圈座和第二段胎圈座中。所述的凹槽的形状是圆弧形或弧形,所述的凹槽与深槽部侧边相交处呈现凹、凸不平的结构。实施例3,本技术的一种带有凹槽的无内胎车轮轮辋,包括轮缘部、15°斜面的胎圈座和深槽部,所述的轮缘部和15°斜面的胎圈座分别为二段,第一段轮缘部、第一段胎圈座、深槽部、第二段胎圈座、第二段轮缘部依次相连接;所述的凹槽为一个,设在第一段胎圈座与深槽部的连接处或第二段胎圈座与深槽部的连接处。所述的凹槽的形状是圆弧形或弧形,所述的凹槽与深槽部侧边相交处呈现凹、凸不平的结构。实施例4,本技术的一种带有凹槽的无内胎车轮轮辋,包括轮缘部、15°斜面的胎圈座和深槽部,所述的轮缘部和15°斜面的胎圈座分别为二段,第一段轮缘部、第一段胎圈座、深槽部、第二段胎圈座、第二段轮缘部依次相连接;所述的凹槽为一个,设在第一段胎圈座中或第二段胎圈座中。所述的凹槽的形状是圆弧形或弧形,所述的凹槽与深槽部侧边相交处呈现凹、凸不平的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第一,钢板裁为一定尺寸的条料后(或直接采用定尺的钢带经开平后),经卷圆、焊接、扩张、用与轮廓相同的模具滚压成型,再经过扩张定径、冲气门嘴孔等工序,制造成无内胎车轮轮辋;第二,圆管经扩口、用与轮廓相同的模具滚压成型,再经过扩张定径、冲气门嘴孔等工序,制造成无内胎车轮轮辋;第三,铸造或锻造而成符合本技术的无内胎车轮轮辋。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一种带有凹槽的无内胎车轮轮辋,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凹槽的无内胎车轮轮辋,包括轮缘部、15°斜面的胎圈座和深槽部,轮缘部、胎圈座和深槽部依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胎圈座与深槽部的连接处或胎圈座还设有一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凹槽的无内胎车轮轮辋,包括轮缘部、15°斜面的胎圈座和深槽部,轮缘部、胎圈座和深槽部依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胎圈座与深槽部的连接处或胎圈座还设有一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凹槽的无内胎车轮轮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缘部和 15°斜面的胎圈座分别为二段,第一段轮缘部、第一段胎圈座、深槽部、第二段胎圈座、第二段轮缘部依次相连接;所述的凹槽为一个,设在第一段胎圈座与深槽部的连接处或第二段胎圈座与深槽部的连接处或第一段胎圈座中或第二段胎圈座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正兴车轮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