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再热的热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521637 阅读:4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再热的热力系统,包括:高压缸、第一中压缸、第二中压缸和低压缸,所述高压缸、第一中压缸、第二中压缸和低压缸依次连接;第一再热器,设置于所述高压缸和所述第一中压缸之间;第二再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中压缸和所述第二中压缸之间;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从所述高压缸获得未经所述第一再热器再热的蒸汽以驱动所述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从所述第一中压缸获得未经所述第二再热器再热的蒸汽以驱动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以及至少一个回热设备,从所述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和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抽汽。与现有的二次再热热力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热力循环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适用于二次再热汽轮发电机组,尤其涉及一种配置背压式抽汽小机的二次再热的热力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采用二次再热技术的火力发电厂的再热系统大致为将主汽轮机内做了部分功的蒸汽引出进行再次加热,然后引回汽轮机继续做功,以提高热力系统效率。采用二次再热技术的火力电厂通常配置有回热系统,用主汽轮机抽汽的热量通过加热器来加热凝结水和给水,将抽汽的热量全部回收到工质水中,减少循环水带走的汽化潜热排放,以提高热力系统效率。抽汽最好过热度低,将过热部分能量做功,而将汽化潜热部分能量用来回热。但对有再热系统的火力发电厂,再热后的抽汽受再热作用,温度提高,过热度随之增加,使得可用来做功的能量用来加热凝结水和给水,影响了热力循环的效率。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两种现有技术的二次再热热力系统。在图1所示的二次再热主机抽汽的热力系统中,该热力系统主要包括高压缸 101、第一中压缸102-1、第二中压缸102-2、低压缸103、第一再热器104-1、第二再热器 104-2、凝汽式抽汽小机105、回热设备106等等。其中,汽轮机的高压缸101的排汽被引至第一再热器104-1,进行加热升温,然后进入汽轮机的第一中压缸102-1,从汽轮机的第一中压缸102-1中间设有一个抽汽口,从该抽汽口引出蒸汽,加热凝结水和给水,回收汽化潜热,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然后,第一中压缸102-1排汽引至第二再热器104-2,进行加热升温,然后进入第二中压缸102-2,中压缸102-2中间设有一个抽汽口,从该抽汽口引出蒸汽, 加热凝结水和给水,回收汽化潜热,从而提高热力循环效率。但,一次和二次再热后抽汽的温度较高,过热度大,过热部分的能量也随汽化潜热被用来加热水,影响热力循环效率。图1的现有技术二次再热的汽轮机发电机组为单轴型式,各汽轮机同轴驱动1台发电机;有少数二次再热的汽轮机发电机组为双轴型式(参见图幻,不同汽轮机分轴驱动2 台发电机,都存在抽汽过热度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二次再热热力系统的上述不足,本技术主要利用再热前的蒸汽,驱动背压式抽汽小机,从该背压式抽汽小机中抽汽,利用过热度较低的小机抽汽和排汽,通过诸如加热器的回热设备来加热凝结水和给水。与现有技术的二次再热热力系统相比,本技术可提高热力循环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再热的热力系统,包括高压缸、第一中压缸、第二中压缸和低压缸,所述高压缸、第一中压缸、第二中压缸和低压缸依次连接; 第一再热器,设置于所述高压缸和所述第一中压缸之间;第二再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中压缸和所述第二中压缸之间;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从所述高压缸获得未经所述第一再热器再热的蒸汽以驱动所述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从所述第一中压缸获得未经所述第二再热器再热的蒸汽以驱动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以及至少一个回热设备,从所述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和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抽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热力系统中,所述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和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分别连接并驱动一被驱动装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热力系统中,还包括第一蒸汽流量平衡管,连通所述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的输出管道与所述第一中压缸和所述第二中压缸之间的传输管道以稳定所述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的排汽压力;第二蒸汽流量平衡管,连通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的输出管道与所述第二中压缸和所述低压缸之间的传输管道以稳定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的排汽压力。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热力系统中,当与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相连接的所述回热设备所需的蒸汽流量大于所述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的排汽流量时,从所述第一中压缸向所述与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相连接的回热设备补充蒸汽;当与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相连接的所述回热设备所需的蒸汽流量大于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的排汽流量时,从所述第二中压缸向所述与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相连接的回热设备补充蒸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热力系统中,当所述与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相连接的回热设备所需的蒸汽流量小于所述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的排汽流量时,从所述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向所述第一中压缸排汽溢流;当所述与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相连接的回热设备所需的蒸汽流量小于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的排汽流量时,从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向所述第二中压缸排汽溢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热力系统中,还包括凝汽器,从所述低压缸获得蒸汽并获得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的排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热力系统中,还包括小机启动排汽管,连接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和所述凝汽器,以在所述热力系统启动阶段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无法向所述第二中压缸排汽时向所述凝汽器排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热力系统中,所述回热设备是加热器或除氧器。应当理解,本技术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技术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技术原理的作用。 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一种二次再热的热力系统,该热力系统采用了凝汽式抽汽小机,且回热设备采用再热后高过热度蒸汽。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另一种二次再热的热力系统。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二次再热热力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其中采用背压式抽汽小机。4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二次再热热力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二次再热热力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的二次再热热力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技术。术语的简要说明小机小汽轮机,是主汽轮机热力系统中的辅助汽轮机。再热将汽轮机内做了部分功的蒸汽引出进行再次加热,然后引回汽轮机继续做功。这种方式称为再热。通过合理的再热,可以降低排汽湿度,提高热力循环效率。凝汽式排汽到低于大气压的真空凝汽器的汽轮机称为凝汽式。背压式排汽到高于大气压的管系或换热器的汽轮机称为背压式。抽汽从汽轮机排汽前的中间级抽出蒸汽。本申请的技术人发现抽汽最好过热度较低,将过热部分能量做功,而将汽化潜热部分能量用来回热。但,对现有技术的有再热系统的火力发电厂,再热后的抽汽的受再热作用,温度提高,过热度随之增加,使得可用来做功的能量用来加热凝结水和给水,影响了热力循环的效率。因此,本技术针对现有二次再热热力系统上述情况,利用再热前的蒸汽,驱动背压抽汽小机,从小机中抽汽,利用过热度较低的小机抽汽和排汽,通过加热器来加热凝结水和给水,与现有热力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再热的热力系统,包括:高压缸、第一中压缸、第二中压缸和低压缸,所述高压缸、第一中压缸、第二中压缸和低压缸依次连接;第一再热器,设置于所述高压缸和所述第一中压缸之间;第二再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中压缸和所述第二中压缸之间;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从所述高压缸获得未经所述第一再热器再热的蒸汽以驱动所述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从所述第一中压缸获得未经所述第二再热器再热的蒸汽以驱动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以及至少一个回热设备,从所述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和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抽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再热的热力系统,包括高压缸、第一中压缸、第二中压缸和低压缸,所述高压缸、第一中压缸、第二中压缸和低压缸依次连接;第一再热器,设置于所述高压缸和所述第一中压缸之间; 第二再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中压缸和所述第二中压缸之间; 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从所述高压缸获得未经所述第一再热器再热的蒸汽以驱动所述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从所述第一中压缸获得未经所述第二再热器再热的蒸汽以驱动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以及至少一个回热设备,从所述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和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抽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和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分别连接并驱动一被驱动装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蒸汽流量平衡管,连通所述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的输出管道与所述第一中压缸和所述第二中压缸之间的传输管道以稳定所述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的排汽压力;第二蒸汽流量平衡管,连通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的输出管道与所述第二中压缸和所述低压缸之间的传输管道以稳定所述第二背压式抽汽小机的排汽压力。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与第一背压式抽汽小机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松林林磊叶勇健陈仁杰施刚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