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湿排汗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2005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湿排汗面料,由经线与纬线交织而成,经线或纬线包括环形壁和中空部,在环形壁上设有多个将其贯穿的孔。经线或纬线的截面为环形。采用上述结构的吸湿排汗织物,一方面撑大了经线和纬线的间隙,有助于内表面吸湿,并且可以提高间隙将湿气传导到织物的外表面,提高间隙把空气传进去;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织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了织物外表面的干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品,尤其涉及一种吸湿排汗面料
技术介绍
布面料一般都具有吸水、吸湿的功能,但是不同材质的布面料吸水吸湿的效果不同,通常来说,吸水的水分都残留在布料的内外表面,水分无法排掉,如湿的衣服贴附在身体上,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天然纤维吸湿性好,穿着舒适的优点,但当人体排汗量较大时, 衣服会紧贴身体,令人感觉湿冷的缺点。吸湿排汗纤维因为可调节衣服内气候,呈现出表面粗糙的风格,可改善肌肤周围舒适性环境。市场上常规的吸湿排汗功能纤维是利用“工”字形、“十”字形或“Y”字形等截面形状的改变来增加比表面积,从而达到吸湿排汗功能。这种吸湿排汗功能纤维所增加的表面积较小,且在热定型加工过程中易受到变形而影响吸湿排汗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湿排汗面料。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湿排汗面料,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经线或纬线包括环形壁和中空部,在环形壁上设有多个将其贯穿的孔。优选地,经线或纬线的截面为环形。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所述结构的吸湿快干织物,利用纤维表面(纵深)形成的大量微孔,使纤维比表面积成倍增加,同时形成毛细效应,极大地增强了纤维的吸湿和吸水性能。一方面撑大了经线和纬线的间隙,有助于内表面吸湿,并且可以提高间隙将湿气传导到织物的外表面, 提高面料的透气性;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织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了织物外表面的干燥。且在热定型加工过程中因环形截面而不易变形,使面料的吸湿排汗功能更持久;2.多孔结构使纤维表面摩擦系数提高,增加纱线中的纤维抱合力,减少纤维末端滑脱,织物的抗气球性提高;3.多孔结构中的大量空气,有效降低了纤维的导热系数,缓冲了织物与皮肤的热交换,使导热系数远低于普通聚酯,而与纤维素纤维相似;纤维微多孔结构增大了纤维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差值,消除了一般聚酯织物粘涩的蜡质感,具有纤维素纤维自然的触感;4.多孔结构使纤维表面漫反射,而获得柔和的光泽和浓染增深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经线或纬线截面示意图。图中标号为31、经线;2、纬线;3、环形壁;4、孔;5、中空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两个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参照附图1,一种吸湿排汗面料,由经线1与纬线2交织而成。参照附图2,经线1或纬线2的截面为环形,经线1或纬线2包括环形壁3和中空部5,在环形壁3上设有多个将其贯穿的微小的孔4。采用上述结构的吸湿排汗织物,一方面撑大了经线1和纬线2的间隙,有助于内表面吸湿,并且可以提高间隙将湿气传导到织物的外表面,提高间隙把空气传进去;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织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了织物外表面的干燥。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吸湿排汗面料,由经线(1)与纬线(2)交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线(1)或所述纬线(2)包括环形壁(3)和中空部(5),在所述的环形壁(3)上设有多个将其贯穿的孔(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湿排汗面料,由经线(1)与纬线(2)交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线(1)或所述纬线(2)包括环形壁(3)和中空部(5),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丽芳钟菊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科达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