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座式单轨交通关节型道岔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16731 阅读:4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关节型道岔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主减速机各一台、5段道岔梁、位于道岔梁下的台车和转辙减速器以及长传动轴若干,驱动电机经主减速机后与万向节传动轴相连,然后再通过鼓形齿联轴器及长传动轴将转辙减速器、动力过渡传动轴相连。采用一台驱动电机驱动5段道岔梁转辙,运用了万向节传动轴先将地面的主减速机的动力传送到梁上,然后再利用联轴器及传动轴将5台转辙减速器连接实现同步转辙。(*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轨道道岔
,尤其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关节型道岔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运输系统,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大城市将会出现街道狭窄、建筑物密度大、市内交通拥堵等状况。因此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减轻拥挤状况、降低噪声等方面,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目前跨座式单轨交通系在日本美国等国家已具有成熟的技术,而在我国均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跨座式单轨交通关节型道岔驱动装置大都主要由道岔梁、驱动电机、减速机、转辙减速器、台车以及若干传动轴构成,每段道岔梁下分别有一转辙减速器和台车,由于各个道岔梁转臂转辙的角度不等,目前的道岔驱动装置大都采用多台驱动电机及减速机,使每一段道岔梁分别由一驱动电机及减速机驱动,但是利用多台电机进行驱动,容易造成各段道岔梁转辙时同步性不好,而且转辙线型偏差较大,同时使用多台电机也易造成能源及资源浪费,使成本更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尽管已经出现了利用3台电机驱动5段道岔梁的装置,但其效果同样不够理想。因此,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道岔驱动装置对我国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转辙偏差小、同步性更好且能有效节约能源及资源的跨座式单轨交通关节型道岔驱动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跨座式单轨交通关节型道岔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主减速机、台车及其滑轨、转辙减速器及其转辙臂、5段依次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道岔梁以及长传动轴若干,所述驱动电机和主减速机均为1台且固定在第一道岔梁下方的地基上,所述转辙减速器为5台,其中,第二道岔梁和第四道岔梁下各有2台,第五道岔梁下1台;在第一道岔梁上安装有一个动力过渡传动轴,第三道岔梁上安装有两个动力过渡传动轴,驱动电机与主减速机相连后通过一万向节传动轴与第一道岔梁上的动力过渡传动轴相连;第一道岔梁上的动力过渡传动轴与一刚性联轴器连接后利用鼓形齿联轴器及长传动轴将第二道岔梁下的转辙减速器、第三道岔梁下的动力过渡传动轴以及第四道岔梁和第五道岔梁下的转辙减速器顺次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台车为6台,其中,第一道岔梁和第五道岔梁下靠近端部处分别固定有1台,第二道岔梁和第四道岔梁下分别固定有2台且均位于靠近其两端处。进一步地,所述转辙减速器为蜗轮减速器。进一步地,在转辙臂上还安装有行程开关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一台驱动电机驱动5段道岔梁转辙,更加节约成本,将驱动电机及主减速机安装在地面上,使维护更加方便,运用了万向节传动轴先将地面的主减速机的动力传送到梁上,然后再利用联轴器及传动轴将5台转辙减速器连接,使转辙偏差更小,同步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图3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4为图2中局部B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 一图4,本技术包括驱动电机1、主减速机2、台车3及其滑轨、转辙减速器4及其转辙臂41、5段依次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道岔梁以及长传动轴6若干,其中,台车3为6台,第一道岔梁51和第五道岔梁55下靠近端部处分别固定有1台,第二道岔梁52和第四道岔梁M下分别固定有2台且均位于靠近其两端处,所述驱动电机1 和主减速机2均为1台且固定在第一道岔梁51下方的地基上,所述转辙减速器4为5台, 其中,第二道岔梁52和第四道岔梁M下各有2台,第五道岔梁55下1台,所述转辙减速器 4均采用蜗轮减速器,在转辙臂41上还安装有行程开关挡块,当转过规定的角度时,行程开关触发,使驱动电机1停止运转;在第一道岔梁51上安装有一个动力过渡传动轴8,第三道岔梁53上安装有两个动力过渡传动轴8,驱动电机1与主减速机2相连后通过一万向节传动轴7与第一道岔梁51 上的动力过渡传动轴8相连;第一道岔梁51上的动力过渡传动轴8与一刚性联轴器9连接后利用鼓形齿联轴器10及长传动轴6将第二道岔梁52下的转辙减速器4、第三道岔梁53下的动力过渡传动轴8以及第四道岔梁M和第五道岔梁55下的转辙减速器4顺次相连。工作原理驱动电机11的动力经主减速机2减速后通过万向节传动轴7传送到第一道岔梁51上的动力过渡传动轴8上,该动力过渡传动轴8经刚性联轴器9、鼓形齿联轴器 10、长传动轴6等最终传动到蜗轮减速器上、蜗轮轴驱动转辙臂41实现转辙运动,第三道岔梁53为动力过渡道岔梁,为第四道岔梁M和第五道岔梁55传输动力。本技术采用一台驱动电机1驱动5段道岔梁转辙,更加节约成本,将驱动电机 1及主减速机2安装在地面上,使维护更加方便,运用了万向节传动轴7先将地面的主减速机2的动力传送到梁上,然后再利用联轴器及传动轴将5台转辙减速器4连接,使转辙偏差更小,同步性更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跨座式单轨交通关节型道岔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主减速机(2)、台车(3)及其滑轨(31)、转辙减速器(4)及其转辙臂(41)、5段依次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道岔梁以及长传动轴(6)若干,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和主减速机(2)均为1台且固定在第一道岔梁(51)下方的地基上,所述转辙减速器(4)为5台,其中,第二道岔梁(52)和第四道岔梁(54)下各有2台,第五道岔梁(55)下1台;在第一道岔梁(51)上安装有一个动力过渡传动轴(8),第三道岔梁(53)上安装有两个动力过渡传动轴(8),驱动电机(1)与主减速机(2)相连后通过一万向节传动轴(7)与第一道岔梁(51)上的动力过渡传动轴(8)相连;第一道岔梁(51)上的动力过渡传动轴(8)与一刚性联轴器(9)连接后利用鼓形齿联轴器(10)及长传动轴(6)将第二道岔梁(52)下的转辙减速器(4)、第三道岔梁(53)下的动力过渡传动轴(8)以及第四道岔梁(54)和第五道岔梁(55)下的转辙减速器(4)顺次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跨座式单轨交通关节型道岔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主减速机(2)、台车(3)及其滑轨(31)、转辙减速器(4)及其转辙臂(41)、5段依次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道岔梁以及长传动轴(6)若干,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和主减速机(2)均为1台且固定在第一道岔梁(51)下方的地基上,所述转辙减速器(4)为5台,其中,第二道岔梁(52)和第四道岔梁 (54)下各有2台,第五道岔梁(55)下1台;在第一道岔梁(51)上安装有一个动力过渡传动轴(8),第三道岔梁(53)上安装有两个动力过渡传动轴(8),驱动电机(1)与主减速机(2)相连后通过一万向节传动轴(7)与第一道岔梁(51)上的动力过渡传动轴(8)相连;第一道岔梁(51)上的动力过渡传动轴(8)与一刚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世维罗小燕任艳军唐敏许以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华渝电气仪表总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