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血泵位置自适应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516024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主动脉血泵位置自适应驱动系统,一种主动脉血泵位置自适应驱动装置,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该系统由体外永磁体转子(1)、无刷电机(3)、体内的主动脉血泵本体(2)组成。体外永磁体为径向充磁的轴柱状永磁体,主动脉血泵本体由血泵外壳和安装在血泵外壳内的径向充磁的叶轮构成。体外永磁体由体外无刷电机带动,由于存在磁耦合,体外永磁体转子带动主动脉血泵转动,为人体供血。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体外旋转磁场来直接为血泵提供动能,不需要内置电池以及经皮导线,避免了感染的危险,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本系统可以调整并保证体内血泵与体外永磁体转子平行或者置位成最小角度,通过调整体外永磁体转子便可调整体内血泵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动脉血泵位置自适应驱动装置,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血泵已经逐渐成为了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传统的血泵系统中, 大多数采用内置电池或者经皮导线的方式来向体内血泵传送能量。但是不管是内置电池储能或者通过经皮导线能量传送都存在一些弊病。这些弊病主要表现在对于内置电池方式,由于目前电池技术限制,不可能长时间为血泵系统提供能量,同时由于将整个血泵系统植入人体,增加了人体内部的异物体积,因此了人体的排异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这类系统只适合短期辅助,不能够长时间连续运行;而经皮导线能量传递方式虽然可以解决系统连续运行的问题,但是由于导线会穿过人体皮肤,因此极其容易造成感染和排异反应, 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体外旋转磁场来直接为血泵提供动能,不需要内置电池以及经皮导线提供电能的主动脉血泵及其能量传递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动脉血泵位置自适应驱动系统,包括由无刷电机带动的体外永磁体转子和置于人体主动脉内的主动脉血泵本体,其中,所述体外永磁体转子为圆柱形永磁体,径向充磁; 所述主动脉血泵本体包括血泵外壳和螺旋状永磁体叶轮,叶轮安装在血泵外壳内,且叶轮径向充磁。所述体外永磁体转子和主动脉血泵本体内的叶轮均采用钕铁硼N50材料制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血泵本体的转动能量是靠体外永磁体转子通过磁感应提供的,所以不需要内置电池以及经皮导线,避免了感染的危险,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另外, 由于通过磁感应血泵本体总是随着体外永磁体转子的位置改变而改变的,所以该装置可以调整并保证动力系统和血泵本体在同一平面会自动平行或者置位成小角度,当体外永磁体转子空间位置稳定后,该装置会调整动力系统和血泵本体自动靠近并且旋转到转矩最小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动脉血泵位置自适应驱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构造原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体外永磁体转子和主动脉血泵本体的横截面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主动脉血泵本体的构造原理剖面图。图中,1、体外永磁体转子,2、主动脉血泵本体,3、无刷电机,4、叶轮,5、血泵外壳, 6、磁力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一实施例作具体描述。本实施例的主动脉位置自适应驱动系统中,体外永磁体转子1为圆柱体,采用钕铁硼N50材料,径向充磁四对磁极,外径为40mm,长度为40mm。主动脉血泵本体2外径为 40mm,长度为40mm,由血泵外壳5和螺旋状永磁体叶轮4构成,血泵外壳5为圆柱形,两头中间设有轴窝,叶轮4的轴的两头架设在轴窝内;叶轮4采用钕铁硼N50材料,径向充磁2对磁极。主动脉血泵本体2放置在主动脉内,位于主动脉根与主动脉弓之间,体外永磁体转子1放置在患者胸外部,靠近皮肤,与身体内的主动脉血泵本体2平行。体外永磁体转子 1由无刷电机3带动旋转,旋转的体外永磁体转子通过磁力线8带动主动脉血泵本体内的叶轮4同速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主动脉血泵位置自适应驱动系统,包括由无刷电机(3)带动的体外永磁体转子(1)和置于人体主动脉内的主动脉血泵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永磁体转子(1)为圆柱形永磁体,径向充磁;所述主动脉血泵本体(2)包括血泵外壳(5)和螺旋状永磁体叶轮(4),叶轮(4)安装在血泵外壳(5)内,且叶轮(4)径向充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主动脉血泵位置自适应驱动系统,包括由无刷电机(3)带动的体外永磁体转子(1) 和置于人体主动脉内的主动脉血泵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永磁体转子(1)为圆柱形永磁体,径向充磁;所述主动脉血泵本体(2)包括血泵外壳(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宇高斌谷凯云刘有军乔爱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