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蓄电池组并网放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513503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型蓄电池组并网放电系统,包括监控管理单元、电池测量单元、逆变单元以及并网单元,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组的输出母线连接,逆变单元的输出端与并网单元相连,并网单元与电网连接,监控管理单元分别与电池测量单元和并网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安全、便捷、自动化程度高、可以远方监控等特点,电池测量单元以及监控管理单元的配合能够使传统的蓄电池容量测试维护只的人工操作和手工检测数据记录,变为智能化自动测试记录,极大地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其使用简单、安全可靠、恒流精度高,能够广泛应用于需要对蓄电池组或电源进行恒流负载测试的场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
,具体是一种智能型蓄电池组并网放电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进步,阀控闭封铅酸蓄电池以其重量轻、占地少、无酸雾污染,少维护工作等突出优点,大规模地取代了以前的防酸隔暴电池。阀控密封式电池组在具有突出技术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测试困难,不能补充电解液,对浮充、使用环境要求较高等不足之处。因此蓄电池投入使用后,由于电池出厂前的设计、工装设备、质量控制等因素,以及所有后的浮充电压设定,使用环境温度等,会导致活性物质脱落、变坏、正极栅格腐蚀及硫化等现象,从而会使得整组电池出现容量丢失,电压差不均,以及单体电池落后等情况,而开口式铅酸蓄电池运行监测维护方法已不再适用于阀控式铅酸电池。这样将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出现电网故障时需电池供电,而电池放不出电的恶性事故,因此,维护规程中要求对蓄电池进行核对性容量试验和脱载试验,目的就是测知电池组的实际容量,找出落后电池,消除隐患。但目前,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仪器仪表,对蓄电池组容量测试还停留在人工检测水平上,这是一项操作繁琐、工作量大,效率极低的工作,同时造成大部分局均未能按照规程要求对蓄电池进行容量测试维护。新电池组在投运前、需要进行容量试验;运行中的电池组,为了检验可备用时间及实际容量,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也需要对蓄电池组进行核对性放电测试,一般每年一次,同时每三个月或半年要蓄电池组活化放电工作。电池作为电力操作电源最后一道关口,如果听任其长期处于状态不明的情况下运行,那么隐患之处将多不胜数。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池使用年限的增加,由电池引起的中断事故将防不胜防。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可靠、能够方便地蓄电池组进行恒流负载测试的智能型蓄电池组并网放电系统。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型蓄电池组并网放电系统,包括监控管理单元、用于检测蓄电池组状态的电池测量单元、用于实现直流交流转换的逆变单元以及用于将电量送往电网的并网单元,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组的输出母线连接,逆变单元的输出端与并网单元相连,并网单元与电网连接,监控管理单元分别与电池测量单元和并网单元连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监控管理单元包括显示/键盘部件、上位通讯部件以及下位通讯部件,监控管理单元分别通过上位通讯部件和下位通讯部件与上位机和下位机通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逆变方法将蓄电池组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回馈电网,整个放电过程利用监控管理单元进行智能自动控制,具有高效节能、安全、便捷、自动化程度高、可以远方监控等特点,这一逆变方法释放蓄电池电能的方式没有高热量辐射,既避免火灾隐患又具有节能效果,与通常使用的电阻放电和耗能型电力电子元件的负载相比有显著的优点,本技术的电池测量单元以及监控管理单元的配合能够使传统的蓄电池容量测试维护只的人工操作和手工检测数据记录,变为智能化自动测试记录,极大地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减轻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节能环保, 从而达到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其使用简单、安全可靠、恒流精度高,能够广泛应用于需要对蓄电池组或电源进行恒流负载测试的场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的智能型蓄电池组并网放电系统100,包括监控管理单元1、 用于检测蓄电池组状态的电池测量单元2、用于实现直流交流转换的逆变单元3以及用于将电量送往电网的并网单元4,所述逆变单元3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组的输出母线连接,逆变单元3的输出端与并网单元4相连,并网单元4与电网连接,监控管理单元1分别与电池测量单元2和并网单元4连接。为了更加方便地进行安装、操作和管理,上述各单元优选采用模块化结构,确保各单元具有移动性好的特点。逆变单元一般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利用有源逆变方法将蓄电池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回馈电网,整个放电过程智能自动控制。本技术在工作时,蓄电池组中的电量经逆变单元3逆变,通过监控管理单元1 自动调控放电电流,实现定电流恒流,再经并网单元4将电量并往电网,实现并网放电。放电过程的同时,通过测量单元2实时显示记录电池组端电压、单体电池电压、放电电流、放电容量、放电时间及放电曲线,并自动保存放电数据且掉电不丢失。另外,本系统还可以在监控管理单元配置完善的计算机管理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下载、查询、分析和报表打印, 准确判断电池组的实际容量。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机交互,监控管理单元1 一般包括显示/键盘部件5,利用此显示/键盘部件5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地现场读取信息和进行系统操作。另外,为了实现远程控制,监控管理单元1 一般还包括上位通讯部件6以及下位通讯部件7,监控管理单元1分别通过上位通讯部件6和下位通讯部件7与上位机和下位机通讯连接。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型蓄电池组并网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管理单元(1)、用于检测蓄电池组状态的电池测量单元(2)、用于实现直流交流转换的逆变单元(3)以及用于将电量送往电网的并网单元(4),所述逆变单元(3)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组的输出母线连接,逆变单元(3)的输出端与并网单元(4)相连,并网单元(4)与电网连接,监控管理单元(1)分别与电池测量单元(2)和并网单元(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型蓄电池组并网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管理单元(1)、用于检测蓄电池组状态的电池测量单元(2)、用于实现直流交流转换的逆变单元(3)以及用于将电量送往电网的并网单元(4),所述逆变单元(3)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组的输出母线连接,逆变单元 (3)的输出端与并网单元(4)相连,并网单元(4)与电网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朗尔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