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舶堵漏装置,特别是速闭式船舶电磁堵漏器。技术方案是:包含本体(2)、橡胶密封面(7)、限位器(9)、卡位爪(4)、电磁圈组(8),卡位爪铰接在本体下部,橡胶密封面设置在本体的上部,在本体的上部设有限位器,限位器的形状与橡胶密封面相匹配,电磁圈组包含设置在本体上的内电磁圈和设置在橡胶密封面上的外电磁圈,内电磁圈和外电磁圈相互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改变电磁力方向实现堵漏,橡胶密封面能能够在电磁力作用下迅速张开并吸附在船板上,保证能承受较大的液体冲击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便、堵漏迅速、耐高压、堵漏效果好,可成批量加工制作,并且体积小,携带方便,是现代船舶理想的堵漏工具。(*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船舶堵漏装置,特别是速闭式船舶电磁堵漏器。
技术介绍
随着航运业的迅猛发展,船舶交通流量迅速增加,船舶发生事故的概率越来越多,事故很容易造成船舶破损进水,常常由于无法及时有效堵漏造成船毁人亡的灾难性事故。事故一旦造成船舶燃油舵破损,导致燃油泄漏,会给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事故发生后,船体破损,无法有效进行堵漏是事故恶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对船舶进行堵漏是有效避免损失扩大、保护海洋环境的必要措施,对于保护人命财产、防止溢油事故扩大、保护海洋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处理船体破损方法分以下几种:(1)对于水线以下船体破洞且直径小时,采用软木塞或者堵漏板进行堵漏;(2)当直径较大时,选择堵漏毯临时堵住洞口,排水后用水泥箱堵漏;(3)水线以上船体破洞,选择从外向里堵;(4)对于裂缝,采用麻丝或者破布,橡胶盖住裂缝然后钉牢。目前,主要堵漏器材有堵漏毯、堵漏板、堵漏箱、堵漏螺杆、堵漏柱、堵漏木塞等,由于船舶破洞的形状复杂,漏洞处通常压力较大、泄漏速度快,上述方式都不能迅速有效地完成堵漏工作,主要原因是:(1)操作复杂、堵漏时间长;(2)堵漏效果差,承受压力过小,难以持续稳定工作;(3)存在设计缺陷,无法批量加工制作。本人2009年申请并取得的专利“速闭式耐压便携船舶堵漏器”,专利号:200920317069.1,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由于是单一的机械动作结构,使得堵漏器在复杂流体力作用下的打开缺乏必要的保障,操作也显复杂,堵漏的迅速性、稳定性也有差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速闭式船舶电磁堵漏器,通过机械装置与电磁圈组的组合,使得堵漏器在复杂流体力作用下的打开得以电磁力作用保障,操作更简便,堵漏更迅速,堵漏器工作更稳定,可成批量加工制作,携带方便,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速闭式船舶电磁堵漏器,包含本体、橡胶密封面、限位器、卡位爪、电磁圈组,卡位爪铰接在本体下部,橡胶密封面设置在本体的上部,在本体的上部设有限位器,限位器的形状与橡胶密封面相匹配,电磁圈组包含设置在本体上的内电磁圈和设置在橡胶密封面上的外电磁圈,内电磁圈和外电磁圈相互匹配,通过改变电磁力作用方向实现橡胶密封面的迅速闭合。所说的本体是空心的,中心装设数组内电磁圈,所说的橡胶密封面上设有骨架,骨架铰接在本体上,骨架内部装设数组外电磁圈,内电磁圈的数量、位置与外电磁圈的数量、位置相对应;电磁圈组还包括本体顶部设的顶部电磁圈,所说的限位器位于本体顶部,内部装设磁铁,顶部电磁圈与电磁铁相匹配,当本体顶部电磁圈的电磁力力改变方向时弹开,使橡胶密封面能够打开。本体内部所有电磁圈均能通过改变电流方向而改变电磁力作用方向,当本体内电磁力作用方向改变时,橡胶密封面可迅速张开,并在电磁力作用下吸附在船板上。-->橡胶密封面骨架的数量是任意的,均匀分布在橡胶密封面上,提高强度。所说的卡位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本体上。卡位爪是弧形的,数量是任意的,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本体上,例如三个弧形卡位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本体上。本技术设有电源,为外接蓄电池电源,二组电源线分别通住本体和密封面骨架,连接电磁圈组,通往本体的电源可通过开关改变电流方向。使用本技术,将本体带有限位器的一端塞入船舶漏洞,卡位爪卡在船体上,操纵电源改变电流流向,进而改变电磁力作用方向,由于电磁力作用,使限位器弹开,橡胶密封面在电磁力作用下迅速张开,扣在漏洞处,完成堵漏。打开的橡胶密封面像雨伞一样张开,在电磁力与液体压力共同作用下牢牢吸附在船板上,提高堵漏的强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改变电磁力方向实现堵漏,橡胶密封面能能够在电磁力作用下迅速张开并吸附在船板上,由于橡胶密封面具有钢筋骨架,就像一把耐高压雨伞扣在漏洞处,保证能承受较大的液体冲击力。本技术操作简便、堵漏迅速、耐高压、堵漏效果好,外接蓄电池电源,可长时间稳定工作,结构设计合理,可成批量加工制作,并且体积小,携带方便,是现代船舶理想的堵漏工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电磁圈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使用过程示意图;图4是图3的电磁圈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完成堵漏示意图;图6是图5的电磁圈组示意图;图7是限位器示意图;图中:电源1,本体2,爪套3,卡位爪4,卡位爪限位器5,卡位爪弹簧6,橡胶密封面7,电磁圈组8,限位器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实施例中,速闭式船舶电磁堵漏器包含本体2、橡胶密封面7、限位器9、卡位爪4,本体中心装设二组内电磁圈,能通过改变电流方向而改变电磁力作用方向;橡胶密封面设置在本体的上部,设有六根骨架,均匀分布在橡胶密封面上,骨架铰接在本体上,骨架内部装设二组外电磁圈,位置与本体中两组内电磁圈水平,当本体内电磁力作用方向改变时,可迅速张开,并在电磁力作用下吸附在船板上。限位器9是一端带锥形帽的柱体,内部装设磁铁,本体顶部设有顶部电磁圈,当本体顶部电磁力改变方向时,限位器弹开,使橡胶密封面能够打开。主要部件说明:电源1,外接蓄电池电源,二组电源线分别通住本体2和密封面骨架6,通往本体的电源可通过开关改变电流方向。本体2,中空,内部和顶部装设内电磁圈和定部电磁圈,受电源1控制改变电磁力-->方向,外部安装卡位爪限位器5,上端通过电磁力吸附限位器9。钢套3,套在本体上,卡住卡位爪4。卡位爪4,共三根,成等边三角形安装在本体2下面,可以以安装点为支点垂直于水平面方向转动。卡位爪限位器5,由套装在本体2上空心柱体和三根连接在卡位爪4上的钢筋组成,可在本体2移动,限制卡位爪4的转动行程。卡位爪弹簧6,连接在本体2和卡位爪限位器5之间,常受力为拉力,摘下钢套3后,卡位爪限位器5在其拉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使卡位爪4受力张开。橡胶密封面7,由六根内部装设电磁圈的骨架与耐水耐压橡胶材料组成,下端安装在本体2上面,可以垂直于水平面方向转动,上端塞入限位器9的锥形帽中。电磁圈组8,包括内电磁圈、外电磁圈、顶部电磁圈,外电磁圈分别装设在每根密封面骨架中,内电磁圈设置在本体2中与之对应的位置,顶部电磁圈与限位器9中磁铁相对应。限位器9,钢体,下端为圆管,上端为锥形,锥形边缘为竖边,套住橡胶密封面上部,内部装设磁铁,未使用时扣住密封面,使其不能打开,使用时在电磁力作用下弹出,使得密封面可以打开。本技术使用过程:第一步:打开钢套3,使得卡位爪4在卡位爪限位器5的作用下张开;第二步:将本技术塞入漏洞,卡位爪4卡在船体内部;第三步:通过改变电源1电流方向,使得限位器9弹开,同时橡胶密封面7在电磁力作用下张开,扣在漏洞处,达到堵漏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速闭式船舶电磁堵漏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本体(2)、橡胶密封面(7)、限位器(9)、卡位爪(4)、电磁圈组(8),卡位爪铰接在本体下部,橡胶密封面设置在本体的上部,在本体的上部设有限位器,限位器的形状与橡胶密封面相匹配,电磁圈组包含设置在本体上的内电磁圈和设置在橡胶密封面上的外电磁圈,内电磁圈和外电磁圈相互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速闭式船舶电磁堵漏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本体(2)、橡胶密封面(7)、限位器(9)、卡位爪(4)、电磁圈组(8),卡位爪铰接在本体下部,橡胶密封面设置在本体的上部,在本体的上部设有限位器,限位器的形状与橡胶密封面相匹配,电磁圈组包含设置在本体上的内电磁圈和设置在橡胶密封面上的外电磁圈,内电磁圈和外电磁圈相互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速闭式船舶电磁堵漏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本体是空心的,中心装设数组内电磁圈,所说的橡胶密封面上设有骨架,骨架铰接在本体上,骨架内部装设数组外电磁圈,内电磁圈的数量、位置与外电磁圈的数量、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志,
申请(专利权)人:张立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