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助步车,属无动力驱动的轻便车和助残器具,也可以是行动不便者和老弱者的活动、恢复性锻炼的辅助器具或装置,主要由前组件1、两个对称的侧管组件6、支臂组件7、座板组件和脚轮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实际需要出发,采用了组件加铰链结合和推滑支撑机构,很好地设计了各组件之间的连接和运动。它不仅解决了行动不便者的活动和恢复性锻炼问题,满足社会需要,容易产业化和打入家庭,而且提供了一种没有污染,结构轻巧简单、构思新颖,轻便,多用,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可折叠,易搬动的健康助步车。还可以进行短距离搬运,可广泛应用于医院、敬老院和家庭。(*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动力驱动的轻便车和助残器具,也涉及行动不便者和老弱者的活动、恢复性锻炼的辅助器具或装置,具体讲就是一种新型的助步车。
技术介绍
残疾人专用的机动车,无论是用柴油还是用汽油,其排放都会造成大气污染,随机产生的振动的声音,也存在噪声污染,破坏人类居住生活的环境。目前的无驱动车,如轮椅类产品主要是使用者用手或通过手柄转动大轮而前进或后退,使用时下肢是不动的,达不到运动全身的目的,特别是长时间使用,下肢血流不畅,起不到恢复下肢功能的作用。小儿学步车类产品,圆锥台形,下部装小轮,设计简单,只是保证小儿在内活动时不摔倒,是专门针对学步阶段的孩子使用的。对于老年人,还有在一段时间内发生骨折处于恢复期的人以及一些肢体残疾的人购买一部残疾人专用的机动车或轮椅,一是造价高,价格较贵,对有些需求者来说,并非长期使用,二是车的结构庞大、复杂,容易出故障,三是体积较大,重量也大,不能或不易折叠,搬动和携带均不便。客观上需要一种更加小型的助步车,它不仅可以作为老弱病残的助步车,也可用来锻炼,还可以进行短距离搬运。经我们对行业内的了解和进行的检索、查新,未发现有与本技术相同的产品问世和信息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或产品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没有污染,能够解决行动不便者的活动和恢复性锻炼问题,轻便,多用,成本低,可折叠的助步车。助步车是专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行动不便,渴望康复,需要活动身体的人们设计的。生命在于运动,助步车设计的着眼点是尽可能多地促使使用者肢体的活动,给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方便的运动条件,让使用者在安全的走动中还进行着锻炼,长期使用逐步恢复,并最大限度的达到生活自理,助步车还配有可收合的座板和坐便装置,供使用者休息和使用。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也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现在于助步车包括有脚轮和支架,主体结构主要由前组件1、左右两个对称的侧管组件6、支臂组件7构成,通过焊接在侧管组件6的侧管件19的支腿部分的下导向套3、上导向套4和紧固螺母5将前组件1和两个对称的侧管组件6连接和固紧,紧固螺母5松开时,将前组件1上抬,前组件1与侧管组件6可绕侧管件19的前直立部分即支腿旋转,实现车体的折叠,形成可折叠的三围机构,定夹板21设置在侧管组件6上,通过螺钉8和动夹板9一起将一对支臂组件7分别固定在两侧管组件6上,成为可升降的支臂,前组件1上设有可折叠的坐板组件,坐板组件是双层的,以供歇息,掀起上层的盖板13,下层的坐板14还可是一个坐便凳,四条支腿上加装有脚轮。脚轮可以是万向轮。由于采用了组件加铰链结合的结构,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和配置,针对我国有13亿人口,而且很快就要进入老龄化人口结构,行动不便需要恢复锻炼以延年益寿者如轻度或中度中风患者以及大量的残疾人、因意外导致的骨伤病人,少说也有千万以上,本技术能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并能大量地减轻家属的看护强度。助步车使用时,调整侧管组件和前组件的开合角度,角度可随意调整,一般为90°,不使用时,可折叠起来放置或搬运。折叠后最小体积约为180×600×930mm。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人们的身高,胖瘦而调节产品的尺寸,脚轮的大小,使产品成系列化发展。本技术的实现还在于焊接在侧管组件6上的上、下导向套是有内孔,外形为多边形的柱体,上导向套4的上半部有螺纹,螺纹可用于紧固螺母5的紧固,下导向套3下部有法兰,法兰可支撑前组件1,见图4,安装使用时,导向套外部的多边形与前组件1中的套管组件11的管头相配合连接,再用紧固螺母5拧紧,见图1、图2、图4,可保持车体的刚性和稳固,套管组件11的管头内形与导向套外形为相同的多边柱形,如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等,安装好时,管头的内径套在上、下导向套的外径上,紧密配合,相互作用,实现车体的稳固。脱开时,即可使左右侧管组件绕前组件立管部分旋转,实现车体的折叠。这样的技术方案很好地解决了两大组件的稳固连接和旋转折叠的矛盾和问题,结构简单,方便易行,上、下导向套分别焊接固连在侧管组件的侧管件19上。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的实现还在于前组件1采用了推滑支撑机构,前组件1主要由套管组件11、斜撑杆12和坐板组件组成,套管组件11是由四个管头、一对竖管11、上横管和下横管构成矩形结构,坐板组件包括有上盖板13和两侧边开有滑槽的坐板14,一组斜撑杆12一端插入坐板14的滑槽,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于下横管上,上盖板13和坐板14上的铰链16、17均装在套管组件的上横管上,使其可绕上横管旋转,套管组件11与坐板组件、斜撑杆12分别有多个或一个铰链副,实现坐板组件和斜撑杆12分别绕套管组件上、下横管的旋转,斜撑杆12上端有两个互为90°的弯钩,一个弯钩防止斜撑杆和坐板组件脱开,一个弯钩可挂住坐板组件前部的圆柱,将坐板组件撑起,坐板收起时,斜撑杆12一端在下坐板14的滑槽中滑动,实现坐板组件的折叠。同时本技术还对其规格大小进行人性化的设计,整体宽度可在400~650mm范围内,外形符合人机工程原理,本技术的实现还在于在坐板铰链上,设有限位结构,限制上盖板13的张开角度。铰链17的外边缘上有一个小凸起,如图1和图6所示,该小凸起是上盖板13掀开时的限位机构,以防止上盖板13旋转过量以至于向前掉下。如图1和图6所示,本技术的实现还在于侧管组件包括有侧管件19、侧上管20、侧下管、定夹板9和支臂组件7,侧管件19可以由钢管弯成,两端头向下,成倒U形、梯形、直角梯形或马鞍形等,形成四条支腿,上部有侧上管20,下部有侧下管加固,定夹板21安装于侧管件19的顶部与侧上管20之间,一对支臂组件7通过定夹板21、动夹板9和螺钉8固定于侧管组件6上,形成高度可调的支臂机构。当支臂升到一定高度,使用者夹在腋下,车体支撑全身大部分重量,双脚踩地缓慢移动。支臂降下以后,使用者双手抓住,双臂支撑,双腿用力,推车运动。侧管件的端口加有堵头18,以便安装脚轮。本技术的实现还在于支臂组件(7)由木柄22、下垫圈23、上垫圈27、杆件24、螺钉25和弹簧垫圈26组成,见图7,木柄上开有两端有台阶的孔,下垫圈22焊接在杆件24的适当位置上,杆件24上端面用螺钉25和垫圈27、弹簧垫圈26拧紧在杆件24端面的螺纹孔里,上部胶封,实现杆件和木柄的连接,木柄外部可包海绵垫和布,使使用者感到舒适,杆件24和定、动夹板相应部位有滚花或刻花,以使支臂稳固可靠。本技术的实现还在于在每个万向轮上都安装有特制制动片,每个侧管组件上的两个万向轮一组,通过刹车线,连接到侧管组件6上方的手柄上,手柄固定在侧上管上。通过手柄的开合,将刹车力传递到每组万向轮上,实现对车的有效控制。本技术从实际需要出发,采用了组件加铰链结合的结构,推滑支撑机构,限位机构等很好地解决了各组件之间的连接和运动。外形符合人机工程原理,设计了一种没有污染,结构轻巧简单、构思新颖,能够解决行动不便者的活动和恢复性锻炼问题,轻便,多用,成本低,可折叠的助步车可以广泛应用于医院、敬老院和家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组成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图1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前组件的组成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助步车,包括有脚轮和支架,其特征在于:助步车主体结构主要由前组件(1)、左右两个对称的侧管组件(6)、支臂组件(7)构成,通过焊接在侧管组件(6)的侧管件(19)的支腿上的下导向套(3)、上导向套(4)和紧固螺母(5)将前组件(1)和两个对称的侧管组件(6)连接和固紧,形成可折叠的三围机构,紧固螺母(5)松开时,将前组件(1)上抬,前组件(1)与侧管组件(6)可绕侧管件前直立部分旋转,实现车体的折叠,定夹板(21)设置在侧管组件(6)上,通过螺钉(8)和动夹板一起将一对支臂组件(7)分别固定在两侧管组件(6)上,成为可升降的支臂,前组件(1)上设有可折叠的坐板组件,坐板组件是双层的,以供歇息,掀起上层的盖板(13),下层的坐板(14)还可是一个坐便凳,四条支腿上加装有脚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