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物理医疗器械,是一种生理型骨折复位床。目前,四肢骨折的整复治疗一直沿用人力复位,从力量,耐久性及体位维持上均不尽人意,特别是下肢骨折、复合骨折和肌力强健的病人,单纯依靠人力几乎无法复位,只有持续牵引,存在着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多,治疗周期长等缺点,而国外报道的下肢骨折复位器械主要以人体纵轴为轴作纵向水平牵引,对减轻劳动强度,复位及体位维持均有帮助,但存在着结构笨重,移动性差,造价较高,易损伤软组织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人体的生物力学特性而制备的生理型骨折复位床以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是生理型骨折复位床包括床体、安装于床体上的机械助力装置、上肢复位单元及下肢复位单元;床体由床板1和安装于床板1底面的床脚2和脚轮3构成,机械助力装置包括滑动配合于床板1的边框4的卡座7,装配于卡座7内的齿条9,装配于齿条9端部的卡块6,穿接于卡块6内的齿条23以及活络配合于齿条23端部的机械手5,上肢复位单元包括与床板1的边框4滑动配合的支撑座16,与支撑座16活动配合的支撑杆件15,支撑杆件15和拐杆14端部分别与固定卡座13滑动配合,与拐杆14另一端活动配合的前臂杆12端部与后臂杆10一端活销配合,后臂杆10另一端装配有卡箍8,下肢复位单元由跨接于床板1两侧的轴杆17,与轴杆17活动装配的有效数量的连接管件18,装配于连接管件18之间的连接板20以及活动配合于连接管件18一端部的搁板22组成。本技术的零部件结构特征是所述的前臂杆12、后臂杆10、床脚2、连结管件18均为套管或拉管式结构。本技术的床板及连结板特征是床板1以及连接板20以 ...
【技术保护点】
生理型骨折复位床,包括床体、安装于床体上的机械助力装置、上肢复位单元及下肢复位单元;其特征在于床体由床板1和安装于床板1底面的床脚2和脚轮3构成,机械助力装置包括滑动配合于床板1的边框4的卡座7,装配于卡座7内的齿条9,装配于齿条9端部的卡块6,穿接于卡块6内的齿条23以及活络配合于齿条23端部的机械手5,上肢复位单元包括与床板1的边框4滑动配合的支撑座16,与支撑座16活动配合的支撑杆件15,支撑杆件15和拐杆14端部分别与固定卡座13滑动配合,与拐杆14另一端活动配合的前臂杆12端部与后臂杆10一端活销配合,后臂杆10另一端装配有卡箍8,下肢复位单元由跨接于床板1两侧的轴杆17,与轴杆17活动装配的有效数量的连接管件18,装配于连接管件18之间的连接板20以及活动配合于连接管件18一端部的搁板22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刘宏忠,冉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