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合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485065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的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制备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对苯二胺和对苯二甲酰氯为聚合物单体,在聚合过程中加入液氮,以解决反应热移出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PPTA聚合过程耦合的分析,提出利用直接相变移热技术解决聚合过程中的强放热移出问题,不仅可保持反应器整体上温度均匀,并且可使得反应器内局部温度均匀。这种过程耦合方法,使得PPTA整个聚合过程趋于更加缓和,这样以来不仅解决了PPTA聚合过程中的传热问题,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因聚合过程反应热致使单体氧化问题,从而使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得到了充分提高。整个聚合工艺简单易行,有利于工程放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的制备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简称PPTA)是一种通过液晶纺丝技术制备的高科技纤维,它具有高强,高模,耐高温、耐化学腐蚀、耐磨性好、密度轻、尺寸稳定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因此,PPTA在航天工业、国防军工、交通运输、高温防护、复合材料及体育器材等多个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已成为产业用纤维材料发展最快的高性能纤维之一。然而,随着对PPTA聚合工艺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在PPTA聚合过程中聚合反应温度的控制及聚合过程中的移热,成为制约PPTA聚合物粘度提高的一大关键问题。在 PPTA的聚合过程中,对苯二胺(简称PPD)和对苯二甲酰氯(简称TPC)的聚合反应活化能非常低,聚合反应可在瞬间完成,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得聚合体系的反应温度迅速提高,从而导致PPTA聚合物凝胶过早析出。研究发现,在PPTA聚合过程中凝胶过早析出和过高的反应温度,对高粘度PPTA树脂的制备非常不利。一方面,在PPTA的聚合过程中凝胶过快,聚合物从溶剂中过早析出不利于聚合度的增加;另一方面,较高的聚合反应温度会导致单体的氧化,从而破坏聚合过程中单体的等摩尔配比,同时也增加了副反应发生的几率,导致副反应产物的出现。因此,较高的聚合反应温度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对于高粘度PPTA树脂的制备是十分不利的。在PPTA实验室小试聚合过程中,可以采用冰水浴移热的方法将聚合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移出。但对于PPTA的放大制备来说,由于单次聚合投料量大,聚合反应速率过快,瞬间可放出大量的反应热,而常规反应器夹套的换热面积有限,不能及时将大量的反应热移出,尤其是不利于凝胶块内部热量的移出,从而不利于高质量PPTA聚合物的制备。因此,一种能够便于放大的移热方式,成为解决聚合反应温度控制,抑制单体氧化及制备高质量产品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大型连续化制备过程中的不能及时将大量的反应热移出的问题,提供,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或缺陷,满足生产的需要。,该方法采用对苯二胺和对苯二甲酰氯为聚合物单体,其特征在于在聚合过程中加入液氮,以解决反应热移出的问题。即利用直接相变移热技术以解决聚合过程中的强放热移出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给出了液氮优选的加入量,加入的液氮与对苯二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60) 1。其中,当对苯二甲酰氯一次性加入与对苯二胺发生聚合反应时,加入的液氮与对苯二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60) 1 ;当对苯二甲酰氯分两次加入与对苯二胺发生聚合反应时,在每一次加入对苯二甲酰氯之后,均加入液氮,每一次加入的液氮的量与对苯二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60) 1。上述两种方式中,优选采用后一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给出了采用加入液氮的取热新方法下,优选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常压高纯N2保护下,在反应器中加入溶剂,在溶剂中加入助溶剂粉末,搅拌溶解,溶解温度为10 78V,待助溶剂完全溶解后,室温下加入对苯二胺(PPD)粉末搅拌溶解,使对苯二胺的浓度为0. 2 0. 7mol/L,溶解温度为0 35°C,待对苯二胺完全溶解后, 冷却至-10 10°C ;(2)分两次加入与对苯二胺(PPD)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2) 1的对苯二甲酰氯(TPC),并快速搅拌溶解,反应进行过程中加入添加剂;在体系中第一次加入对苯二甲酰氯(TPC)后,加入液氮,反应10 20分钟,优选的液氮的入量如下加入的液氮与对苯二胺 (PPD)物质的量之比为(1 60) 1 ;在体系第二次加入对苯二甲酰氯(TPC)后,再加入液氮,优选的液氮的入量如下加入的液氮与对苯二胺(PPD)物质的量之比为(1 60) 1, 整个反应过程在-10 78°C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聚合物凝胶化后继续快速搅拌20 120分钟,凝胶被打成粉末状;(3)采用常规的方法从反应产物中收集所说的聚合物,用水清洗至彻底去除体系中的溶剂,真空干燥后即可得到淡黄色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粉末。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N-取代酰胺类极性溶剂,所述N-取代酰胺类极性溶剂选自N-甲基吡咯烷酮(NMP)、N-乙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步骤(1)中所述助溶剂采用碱金属氯化物,如采用氯化钙、氯化锂或氯化钙-氯化锂混合粉末作为助溶剂,助溶剂加入量如下助溶剂的质量为溶剂质量的2 8%。助溶剂粉末在溶剂中完全溶解后,可采用向体系中加入液氮的方法,使溶剂/助溶剂体系迅速降温至15 25°C,液氮加入量与溶剂加入量的质量比为1 (6 20)。助溶剂粉末在溶剂的溶解过冲中,体系保持微正压。步骤⑵中所述添加剂为氮杂苯类化合物,如吡啶、α -甲基吡啶、β -甲基吡啶等均可作为添加剂。添加剂与对苯二胺(PP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3。体系中对苯二甲酰氯分两次加入后的优选的搅拌速度如下第一次加入对苯二甲酰氯后,体系的搅拌速度为100 300rpm ;第二次加入对苯二甲酰氯后,体系的搅拌速度为 100 800rpm。优选第二次加入对苯二甲酰氯后的搅拌速度大于第一次加入对苯二甲酰氯后的搅拌速度。其中,rpm代表转/分。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对PPTA聚合过程耦合的分析,提出利用直接相变移热技术解决聚合过程中的强放热移出问题,不仅可保持反应器整体上温度均勻,并且可使得反应器内局部温度均勻。这种过程耦合方法,使得PPTA整个聚合过程趋于更加缓和,这样以来不仅解决了 PPTA聚合过程中的传热问题,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因聚合过程反应热致使单体氧化问题, 从而使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得到了充分提高。整个聚合工艺简单易行,有利于工程放大。前期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PPTA在氮气中的热分解温度可高达580°C ( 一般在568 580 0C ),比浓对数粘度稳定在6. 5 7. 5dL/g之间且重复性较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在装配有强力搅拌装置,N2进出口,加料口的140L反应器中,首先通入干燥高纯N2 置换掉反应器中的空气。在N2保护下依次加入30L溶剂和IOOOg助溶剂在50°C搅拌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其中溶剂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NMP)、,助溶剂采用氯化钙,在搅拌的同时加入对苯二胺(PPD)粉末1580g,在室温下搅拌溶解。当体系冷却到-10°C时,加入1.5L作为添加剂的吡啶,1485g对苯二甲酰氯(TPC)和3L液氮,同时提高搅拌转速,可选用200rpm, 反应10 20分钟后再加入1485g对苯二甲酰氯(TPC)和3L液氮,体系出现凝胶后继续快速搅拌20分钟,搅拌转速可采用400rpm,凝胶块被打成粉末状。采用常规的方法从反应产物中收集所说的聚合物,用水清洗至彻底去除体系中的溶剂,真空干燥后即可得到淡黄色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粉末。最终得到比浓对数粘度为7. OdL/g的淡黄色PPTA粉末;PPTA在氮气中的热分解温度为580°C。实施例2 除了助溶剂粉末在溶剂中完全溶解后,采用向体系中加入液氮的方法,使溶剂/ 助溶剂体系迅速降温至10 25°C,液氮加入量与溶剂加入量的质量比为1 20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 在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对苯二胺和对苯二甲酰氯为聚合物单体,其特征在于:在聚合过程中加入液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对苯二胺和对苯二甲酰氯为聚合物单体,其特征在于在聚合过程中加入液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液氮的加入量如下加入的液氮与对苯二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60) 1。3.一种制备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常压高纯队保护下,在反应器中加入溶剂,在溶剂中加入助溶剂粉末,搅拌溶解, 溶解温度为10 78°c,待助溶剂完全溶解后,室温下加入对苯二胺(PPD)粉末搅拌溶解, 使对苯二胺的浓度为0. 2 0. 7mol/L,溶解温度为0 35°C,待对苯二胺完全溶解后,冷却至-10 10°C ;(2)分两次加入与对苯二胺(PPD)物质的量之比为(1 1.2) 1的对苯二甲酰氯 (TPC),并快速搅拌溶解,反应进行过程中加入添加剂;在体系中第一次加入对苯二甲酰氯 (TPC)后,加入液氮,反应10 20分钟;在体系第二次加入对苯二甲酰氯(TPC)后,再加入液氮,整个反应过程在-10 78°C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聚合物凝胶化后继续快速搅拌20 120分钟,凝胶被打成粉末状;(3)采用常规的方法从反应产物中收集所说的聚合物,用水清洗至彻底去除体系中的溶剂,真空干燥后即可得到淡黄色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粉末。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加入的液氮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飞罗国华张涛卢俨俨徐宁力骞伟中庹新林王晓工张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能新兴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