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变化按摩的按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711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变化按摩的按摩器,其由本体、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及按摩轮组所组配而成,其中第一传动轴受带动组设于本体,且第一传动轴两端组设有传动件,第二传动轴受带动组设于本体,且第二传动轴两端组设有连动块,该连动块与传动件组接,该按摩轮组组设于第一传动轴的传动件上;而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在第一或二传动轴一端具有带动段,且带动段上具有定位孔,并于带动段套设有枢转套,该枢转套具有径向条孔并对应带动段的定位孔,且条孔具有相对抵顶面,该枢转套端部具有与传动件组配的偏心凸杆,另以定位件组设于定位孔,且定位件位于条孔内,令第一或二传动轴正、逆向转动时,其定位件于枢转套的条孔内位移后,定位件会抵顶枢转套其中一抵顶面,让枢转套由定位件同第一或二传动轴正、逆向转动时,令按摩器的按摩轮组产生多种按摩型态,藉此提升按摩器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变化按摩的按摩器,特别是指一种针对按摩传动装置进行改良,使按摩器得以具有更多按摩运作的按摩器。
技术介绍
由于现代人工作与生活步调十分忙碌紧凑,非常容易造成身体上的酸痛,而按摩正是消除疲劳常用的方法之一。以按摩椅为例,按摩椅可以适当的对背部的肌肉、穴道按摩以及脊椎牵引,进而舒缓紧绷的肌肉群,对于容易有肌肉酸痛的人或血液循环较差的人,可以达到消除疲劳及保健身体的效果。而按摩椅的运作原理主要借由马达带动传动装置,让传动装置再带动按摩轮来进行滚动、捏揉、捶打等功能;但是,由于传动装置所带动的按摩轮仅能持续做规律的按摩动作,无法改变按摩轮动作的规律性,因此,其变化性显得不足。接下来,以捏揉方式更近一步说明若传动装置带动按摩轮于人体背部以平行方式位移,就仅具有平行捏揉功能,同样的,若传动装置带动按摩轮于人体背部以渐进渐远的方式位移(即二按摩轮的间的距离),就无法以平行捏揉的方式进行背部按摩;据此,在竞争激烈的按摩产品中,因按摩运作方式有着变化性不足的缺陷,而将渐渐失去该项产品的竞争力,因此,若能使传动装置所带动的按摩轮能同时具有多种的捏揉方式(即平行捏揉及渐近渐远按摩方式),势必得以提升该项产品的竞争力。然而,为了达到上述传动装置所带动的按摩轮能同时具有多种的捏揉方式(即平行捏揉及渐近渐远按摩方式),市场上已有开发出具有多种捏柔运作方式的按摩器,例如日本特许公开番号特开2001-314471一案,当回转轴以不同方向转动时得以藉由回转座上的弧形槽,让左、右回转轴产生不同时序的运作,而使得左、右回转轴所组配的按摩机构呈平行捏揉及渐近渐远按摩;但是,此种按摩传动结构有着构件繁多、组配不易等缺失,相对地业者需高成本制作;因此,要如何提供一种构件少、结构简易且容易组配,而同样能达到多种捏揉运作方式的按摩传动机构,已是目前各家厂商与研发者所追求的目标的,更为本案专利技术人的研发动机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变化按摩的按摩器,其由本体、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及按摩轮组所组配而成,主要利用控制第一或第二传动轴转向改变,即可在传动换向的同时产生不同变化的按摩效果,以获得不同的按摩形态,提升按摩器产品的竞争力。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具有多变化按摩的按摩器,包括一本体;一第一传动轴,受带动组设于本体,且第一传动轴两端组设有传动件;一第二传动轴,受带动组设于本体,且第二传动轴两端组设有连动块,该连动块与传动件组接;二按摩轮组,组设于第一传动轴的传动件上,该第一传动轴一端具有带动段,且带动段上具有定位孔,并于带动段套设有枢转套,该枢转套具有径向条孔并对应带动段的定位孔,且条孔具有相对的顶面,该枢转套端部具有与传动件组配的偏心凸杆,另以定位件组设于定位孔,且定位件位于条孔内,令第一传动轴正、逆向转动时,其定位件于枢转套的条孔内位移后,定位件会抵顶枢转套其中一抵顶面,让枢转套由定位件同第一传动轴正、逆向转动,令按摩器的按摩轮组产生多种按摩型态。作为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具有变化按摩的按摩器的第一传动轴具有同轴向的带动段。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具有变化按摩的按摩器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其包括一本体;一第一传动轴,受带动组设于本体,且第一传动轴两端组设有传动件;一第二传动轴,受带动组设于本体,且第二传动轴两端组设有连动块,该连动块与传动件组接;二按摩轮组,组设于第一传动轴的传动件上,其改良在于该第二传动轴一端具有带动段,且带动段上具有定位孔,并于带动段套设有枢转套,该枢转套具有径向条孔并对应带动段的定位孔,且条孔具有相对抵顶面,该枢转套端部具有与连动块组配的偏心凸杆,另以定位件组设于定位孔,且定位件位于条孔内,令第二传动轴正、逆向转动时,其定位件于枢转套的条孔内位移后,定位件会抵顶枢转套其中一抵顶面,让枢转套由定位件同第二传动轴正、逆向转动,令按摩器的按摩轮组产生多种按摩型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传动轴具有同轴向的带动段。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藉由控制第一或第二传动轴转向改变,即可在传动换向的同时产生不同变化的按摩效果,以获得不同的按摩形态,提升了按摩器产品的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图;图2本专利技术分解立体图;图3本专利技术动作剖面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枢转套动作示意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按摩轮组动作示意图(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按摩轮组动作示意图(二);图7为本专利技术动作剖面图(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按摩轮组动作示意图(三);图9为本专利技术动作剖面图(三);图10为本专利技术枢转套动作示意图(二);图11为本专利技术按摩轮组动作示意图(四);图12为本专利技术按摩轮组动作示意图(五);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分解立体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动作示意图(一);图1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作动示意图(二)。上述附图主要组件的符号说明10 本体11 马达12 马达20 第一传动轴 21 传动件22 带动段 23 定位孔30 第二传动轴 31 连动块32 连杆33 带动段34 定位孔41 第一按摩轮组42 第二按摩轮组43 按摩轮50 枢转套 51 条孔52 抵顶面 53 抵顶面54 定位件 55 偏心凸杆60 枢转套 61 条孔62 抵顶面 63 抵顶面64 定位件 65 偏心凸杆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有关本专利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它的功效,现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标详细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由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由一本体10、一第一传动轴20、一第二传动轴30、一第一按摩轮组41及一第二按摩轮组42所组配而成,其中该本体10,其组配有马达11、12,藉由马达11、12运转后提供动力输出;该第一传动轴20,其组设于本体10上,且第一传动轴20受马达11带动,而得以相对于本体10转动,且第一传动轴20的两端处组设有传动件21;该第二传动轴30,其组设于本体10上,且第二传动轴30受马达12带动,而得以相对本体10转动,且第二传动轴30的两端组设有连动块31,该连动块31与传动件21的间枢设有一连杆32;该第一、二按摩轮组41、42,分别组设于第一传动轴20两端传动件21,且其上设有按摩轮43;据此,藉由马达11、12运作后另第一、二按摩轮组41、42进行滚动、捏揉、捶打等运作,以上所述的结构及动作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故在此不再多做赘述,而本专利技术设计处在于请配合参阅图2和图3该第一传动轴20其中一端部成型有同轴向的带动段22,于带动段22径向表面上制设有一定位孔23;另于第一传动轴22的带动段22套设有一枢转套50,该枢转套50表面上制设有一径向条孔51,且条孔51上具有抵顶面52、53,而枢转套50的条孔51对应到带动段22的定位孔23,并以一定位件54组设于定位孔23,且定位件54穿设于条孔51内,另于枢转套50的端部成型有一偏心凸杆55,该偏心凸杆55与传动件21组配相接。为了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与功效,再请配合图3、图4所示,当第一传动轴20受带动而作正向转动时,其以定位件54推迫枢转套50的条孔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变化按摩的按摩器,其包括:一本体;一第一传动轴,受带动组设于本体,且第一传动轴两端组设有传动件;一第二传动轴,受带动组设于本体,且第二传动轴两端组设有连动块,该连动块与传动件组接;二按摩轮组,组设于第一传动轴的传动件上,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轴一端具有带动段,且带动段上具有定位孔,并于带动段套设有枢转套,该枢转套具有径向条孔并对应带动段的定位孔,且条孔具有相对抵顶面,该枢转套端部具有与传动件组配的偏心凸杆,另以定位件组设于定位孔,且定位件位于条孔内,令第一传动轴正、逆向转动时,其定位件于枢转套的条孔内位移后,定位件会抵顶枢转套其中一抵顶面,让枢转套由定位件同第一传动轴正、逆向转动,令按摩器的按摩轮组产生多种按摩型态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旭
申请(专利权)人:光昱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