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续东专利>正文

高效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466150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槽和提升槽,所述沉淀槽的内部底端设有原水泵,提升槽的内部底端设有提水泵,原水泵通过管道连通过滤槽,过滤槽设置于沉淀槽的右侧;所述过滤槽通过管道连通其右侧的曝气槽,曝气槽通过管道与其右侧的提升槽相连通;所述提升槽的右侧设有蓄水槽,蓄水槽的右侧设有生物净化槽,生物净化槽通过管道分别与蓄水槽和提水泵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具有非常优良的灭菌、灭病毒能力;细菌去除率为98-99.5%以上,病毒去除率为99.9%,寄生虫去除率100%;产生污泥量极少,极大减轻污泥处理负担;模拟自然生态处理,对环境影响极小,且全系统自动运行,无需专人值守,更加节能环保。(*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医院污水特别是传染病医院或传染病房排出的污水如不消毒处理排入水体,可能引起水源污染和传染病的爆发流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学检验证明,国内外历次大的传染病爆发流行,几乎都与水源污染、 饮用或接触被污染的水有关。1987年上海市发生甲肝流行,四万多人发病,主要是食用了被粪便污染水里生长的毛蚶所致。肠道致病菌排入水体中,不但存活时间长,而且可以在某些生物体内蓄积繁殖,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在结核病医院排放的污水中,可检出结核杆菌,受结核医院排出的污水的污染,下游居民或家畜饮用或食用了受污染的水货牧草也会使人或牛感染结核病。霍乱、伤寒、副伤寒、阿米巴痢疾等甲类、乙类传染病也常因水质污染引起爆发流行。医院污水除了含有传染病和结核病等病原体的污水意外,还有来自诊疗、化验、研究等各种不同类别的污水,这些污水往往含有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以及酸、碱等,有些重金属和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是致癌、致畸或致突变物质,这些物质排入环境中将对环境产生长远影响,他们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浓缩,进入人体,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提高医院污水的处理率与处理技术已成为当今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当务之刍/CJ、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以克服医院污水特别是传染病医院或传染病房排出的污水如不消毒处理排入水体,可能引起水源污染和传染病的爆发流行等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槽和提升槽,所述沉淀槽的内部底端设有原水泵,提升槽的内部底端设有提水泵,原水泵通过管道连通过滤槽,过滤槽设置于沉淀槽的右侧;所述过滤槽通过管道连通其右侧的曝气槽,曝气槽通过管道与其右侧的提升槽相连通;所述提升槽的右侧设有蓄水槽,蓄水槽的右侧设有生物净化槽,生物净化槽通过管道分别与蓄水槽和提水泵相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生物净化法进行后处理,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且具有非常优良的灭菌、灭病毒能力;细菌去除率为98-99. 5%以上,病毒去除率为99. 9%,寄生虫去除率100%,能够除去包括阴性孢子虫、0-157菌等;产生污泥量极少,极大减轻污泥处理负担;模拟自然生态处理,对环境影响极小,且全系统自动运行,无需专人值守,更加节能环保。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原水泵;2、提水泵;3、沉淀槽;4、过滤槽;5、曝气槽;6、提升槽;7、蓄水槽;8、生物净化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槽3和提升槽6,所述沉淀槽3的内部底端设有原水泵1,提升槽6的内部底端设有提水泵2,原水泵 1通过管道连通过滤槽4,过滤槽4设置于沉淀槽3的右侧;所述过滤槽4通过管道连通其右侧的曝气槽5,曝气槽5通过管道与其右侧的提升槽6相连通;所述提升槽6的右侧设有蓄水槽7,蓄水槽7的右侧设有生物净化槽8,生物净化槽8通过管道分别与蓄水槽7和提水泵2相连通。具体使用时,本技术采用两段处理工艺,前段采用高性能合并净化槽技术,先期对医院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本阶段利用医院原有化粪池进行初次沉淀,之后进入沉淀调节池3,对污水进行再次沉淀和水量调节,之后通过流量调节装置进入初次过滤槽4,对污水进行初次过滤和厌氧处理,之后污水依重力流进入好氧曝气槽5中,完成对污水的好氧生物净化处理,之后流入提水槽6中,完成首段污水生物净化处理。后段采用生物净化技术对净化后的污水进行灭菌消毒处理,灭杀粪便大肠杆菌、 肠道致病菌、肠道致病毒等。生物净化槽为半地上建筑,通过提水泵2将提水槽6中的净化污水调入其中,该阶段充分利用光照,为藻类提供有力的生长环境,通过藻类和慢砂滤系统可以灭杀98%-99. 5%细菌、99. 9%病毒、100%寄生虫以及阴性孢子虫、0-157菌等。经本阶段处理后,水依重力流进入蓄水槽中,进行存蓄和外排。本技术中初次过滤槽4和曝气槽5中布设有特殊填料,填料的反冲洗由布设在槽底部的空气反冲洗装置实现。本技术产生极少污泥,初次过滤槽4和曝气槽5中的污泥一般仅需半年左右排放一次即可。排污泥由槽体内的排污泥装置实现,将污泥统一排放到沉淀调节槽3中,定期外排消毒后外运。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槽(3)和提升槽(6),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3)的内部底端设有原水泵(1), 提升槽(6)的内部底端设有提水泵(2),原水泵(1)通过管道连通过滤槽(4),过滤槽(4)设置于沉淀槽(3)的右侧;所述过滤槽(4)通过管道连通其右侧的曝气槽(5),曝气槽(5)通过管道与其右侧的提升槽(6)相连通;所述提升槽(6)的右侧设有蓄水槽(7),蓄水槽(7)的右侧设有生物净化槽(8),生物净化槽(8)通过管道分别与蓄水槽(7)和提水泵(2)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槽(3)和提升槽(6),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3) 的内部底端设有原水泵(1),提升槽(6 )的内部底端设有提水泵(2 ),原水泵(1)通过管道连通过滤槽(4),过滤槽(4)设置于沉淀槽(3)的右侧;所述过滤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续东
申请(专利权)人:赵续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