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包括有电机罩(1),所述电机罩(1)内放置有电机主体(2);所述电机主体(2)的底部具有电机排气口,所述电机排气口上罩有挡风通道(40),所述挡风通道(40)与电机排气口相连通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机主体(2)的底部,所述挡风通道(40)插入到电机罩(1)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其具有的悬浮式电机罩可以将电机悬浮翘起,有效地减少电机与电机罩之间的接触震动,实现有效降噪的目的,适应性广,有利于广泛的生产普及,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用于放置电机的电机壳,参见图1所示,包括有电机壳上盖1和电机壳 底座4,所述电机壳底座4上放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壳上盖1上与所述电机5相对应位置 处开有电机孔6,所述电机壳底座4内部具有导气流道7,所述电机壳底座4的一端开有出 气口 8,所述导气流道7连通所述出气口 8。在电机运行时,由于电机5驱动轴上所安装叶片的旋转作用,电机壳上盖1上方的 空气被叶片排向四周,导致电机壳上盖1上方的大气压力下降,在电机壳上盖1外部的空气 挤压作用下,外部空气从电机孔6的上方涌入电机孔6,沿着电机孔6到达电机5的底部, 从而进入到电机壳内部,然后沿着电机壳底座4内部的导气流道7和出气口 8排出电机壳。 于是,在电机运行时,空气流在电机壳内部容易产生噪音。为了减少电机运行时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噪音,通常通过在电机的底部设置海绵来 进行。但是,现有的电机壳只是简单地在电机的底部放置海绵,只能对电机的底部经过 的空气流进行降噪,而对经过导气流道7不具有降噪效果,因此,现有的电机壳吸收噪音的 效果不佳,严重影响到用户对电机的产品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其具有的悬浮式 电机罩可以将电机悬浮翘起,有效地减少电机与电机罩之间的接触震动,实现有效降噪的 目的,适应性广,有利于广泛的生产普及,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包括有电机罩1,所述电机罩 1内放置有电机主体2 ;所述电机主体2的底部具有电机排气口,所述电机排气口上罩有挡风通道40,所 述挡风通道40与电机排气口相连通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机主体2的底部,所述挡风通道40 插入到电机罩1中。优选地,所述电机主体2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减震垫3。优选地,所述电机罩1的顶部开有至少一个排气出口(14)。优选地,所述电机罩1的底部具有底板11,其顶部具有上盖12,其背部具有定位壳 体13,所述底板11和上盖12的一端插入在定位壳体13中,所述上盖12上开有一个排气出 Π 14。优选地,所述电机罩1的上部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 20,所述电机罩1的下部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第三壳体30和第四壳体40,所述第一壳 体10位于第三壳体30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第三壳体30和第四壳体40为中空且相互连通的壳体;所述底板11位于第三壳体30与第四壳体40的底部,所述上盖12位于第一壳体 10与第二壳体20的顶部,所述排气出口 14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0的上方且与第二壳体20 相连通;所述第四壳体40与所述挡风通道40相对应位置上开有一个通道容纳槽41,所述 挡风通道40插入到通道容纳槽41中。优选地,第三壳体30顶部与第一壳体10的底部都开口且对应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插入有上部通槽板50,所述第三壳体 30与第四壳体40之间插入有下部通槽板60,所述上部通槽板50和下部通槽板60上设置 有降噪海绵。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20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减震凸垫21。优选地,所述挡风通道40的上部四周外壁上设置有一圈圆弧挡板42,所述圆弧挡 板42的形状与所述第四壳体40顶部上表面的形状相对应匹配。由以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 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其具有的悬浮式电机罩可以将电机悬浮翘起,有效地减少电机与电 机罩之间的接触震动,实现有效降噪的目的,适应性广,有利于广泛的生产普及,具有重大 的生产实践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电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具有的电机主体的外观示意 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具有的电机主体的右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具有的电机罩的外观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具有的电机罩中上盖、底板、 定位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具有的电机罩包括的第一壳 体的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具有的电机罩包括的第二壳 体的立体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具有的电机罩包括的第二壳 体的正面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具有的电机罩中第一壳体和 第二壳体组合在一起时的立体图;图11为上部通槽板的示意图;图12为图10所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合在一起并倒放时的立体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具有的电机罩包括的第三壳 体的立体图1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具有的电机罩包括的第四壳 体的立体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具有的电机罩中第三壳体和 第四壳体组合在一起时的立体图;图16为图15所示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组合在一起并倒放时的立体图;图17为下部通槽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 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2至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包括有电机罩1,所 述电机罩1内放置有电机主体2 ;所述电机主体2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减震垫3,所述电机主体2的前端固定安 装在所述电机罩1的前端中,所述电机主体2的后端底部具有电机排气口,用于排出电机主 体2运转时产生的气体,参见
技术介绍
所述;参见图5至图17,所述电机罩1的上部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第一壳体10和第 二壳体20,所述电机罩1的下部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第三壳体30和第四壳体40,所述 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相靠近的一端开口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三壳体30与第四壳体40 相靠近的一端开口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壳体10位于第三壳体30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壳体 20位于第四壳体40的正上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第三壳体30和第四壳体40都是中空的 壳体。在本专利技术中,参见图6,所述电机罩1的底部具有底板11,其顶部具有上盖12,其背 部具有定位壳体13,所述底板11和上盖12的一端插入在定位壳体13中,所述上盖12上开 有一个排气出口 14 ;如图6所示,所述底板11位于第三壳体30与第四壳体40的底部,所述上盖12位 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顶部,所述排气出口 14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0的上方,所述 排气出口 14与第二壳体20相连通;参见图7至图16,所述第一壳体10的顶部和底部都开口,所述第二壳体20的顶部 开口且底部密封,所述第三壳体30的顶部和底部都开口,所述第四壳体40的顶部密封且底 部开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三壳体30顶部与第一壳体10的底部都开口且对应 设置,因此所述第三壳体30与第一壳体10相连通,因此,当第四壳体40中通入有电机主体 2的排气气流时,该排气气流可以依次通过第四壳体40、第三壳体30、第一壳体10、第二壳 体20,然后通过第二壳体20顶部上盖12具有的排气出口 14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机罩(1),所述电机罩(1)内放置有电机主体(2);所述电机主体(2)的底部具有电机排气口,所述电机排气口上罩有挡风通道(40),所述挡风通道(40)与电机排气口相连通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机主体(2)的底部,所述挡风通道(40)插入到电机罩(1)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悬浮式电机罩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机罩(1),所述电机罩(1)内 放置有电机主体O);所述电机主体( 的底部具有电机排气口,所述电机排气口上罩有挡 风通道(40),所述挡风通道00)与电机排气口相连通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机主体( 的底 部,所述挡风通道GO)插入到电机罩(1)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体(2)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一个 减震垫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罩(1)的顶部开有至少一个排 气出口(1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罩(1)的底部具有底板(11),其顶 部具有上盖(12),其背部具有定位壳体(13),所述底板(11)和上盖(1 的一端插入在定 位壳体(13)中,所述上盖(12)上开有一个排气出口(14)。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罩1的上部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设置 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所述电机罩(1)的下部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第三壳 体(30)和第四壳体(40),所述第一壳体(10)位于第三壳体(30)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壳体 (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道津,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