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434972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制造成本高、质量块脱落后会影响汽车安全性能等问题。本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包括质量块和支承筒,支承筒呈筒状且质量块套设于支承筒的外侧,支承筒的下部固连有下挡盘,下挡盘与质量块之间设有将两者连接在一起的具有弹性的弹性件,支承筒的上部还固连有上挡盘。本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的使用寿命长、质量块脱落后能被下挡盘和上挡盘抵挡,减少了汽车的安全隐患,而且无需对转向系统做出修改,制造成本低、易于实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系统中的吸振装置,特别 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
技术介绍
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或倒退方向的一系列装置称为汽车转向系统,汽车转向 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但是现有的转向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都会出现 抖动或摆振的问题,这样不但影响驾驶人员和乘坐人员的舒适性,而且影响汽车的操控性, 存在安全问题。针对转向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增强转向系统中薄弱环节的刚度、增大转 向系统阻尼,以避开主要的激振频率来抑制转向系统的抖动或摆振,但是这种措施需要寻 找刚度较低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排查周期长,同时可能要更改仪表台、横梁等部件结构, 会导致修模或模具报废,成本较高。还可以采用在转向系统中安装动力吸振器抑制转向系 统的抖动或摆振,这种措施的成本和开发周期相对于前一种措施要有优势,目前应用较多, 有些还申请了专利,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及其设计方法 [申请号200910193455. 9 ;申请公布号CN101699098A],该吸振器包括板状的安装底座和 质量块,安装底座和质量块之间由数个橡胶柱连接。上述专利通过调整质量块的质量和橡胶柱的切向刚度,使吸振器的切向固有频率 与转向系统抖动或摆振的固有频率相同或接近,依靠质量块的共振消耗能量,从而抑制转 向系统抖动或摆振,但是该吸振器安装在方向盘内,须重新设计方向盘内部结构以方便该 吸振器的安装,增加了成本;而且质量块与橡胶柱之间的连接为点面连接,连接强度不够 高,在使用过程中质量块存在脱落的问题,质量块脱落后直接影响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使用安全性能 好的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 包括质量块和支承筒,所述的支承筒呈筒状且所述的质量块套设于支承筒的外侧,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支承筒的下部固连有下挡盘,所述的下挡盘与质量块之间设有将两者连接在 一起的具有弹性的弹性件,所述的支承筒的上部还固连有上挡盘。本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在使用时,支承筒套设在转向管柱上,通过调整质量 块质量和弹性件切向刚度,使得本动力吸振器的周向固有频率与转向管柱抖动或摆振的固 有频率相同或接近,其中弹性件切向刚度通过弹性件的材料硬度、高度和端面尺寸来调整。 转向管柱的抖动或摆振传递到本动力吸振器,引起质量块发生共振消耗能量,从而抑制了 转向管柱的抖动或摆振,提高了操作的舒适性和驾乘的安全性。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质量块发生脱落,质量块也会被上挡盘和下挡盘抵挡,质量块的脱落不会威胁汽车的安全,减少了汽车的安全隐患。在上述的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中,所述的上挡盘呈圆片状且中心具有通孔。 圆片状的上挡盘的接触面积大,能有效抵挡脱落的质量块,通孔的设置保证了上挡盘的安装。在上述的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中,所述的下挡盘呈圆片状且中心具有通孔。 圆片状的下挡盘的接触面积大,能有效抵挡脱落的质量块,通孔的设置保证了下挡盘的安装。在上述的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中,所述的质量块呈筒状,所述的弹性件呈环 形。质量块套在支承筒的外侧,且质量块的端面与弹性件的连接为面与面的连接,连接强度 较好。在上述的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中,所述的弹性件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弹性件 通过硫化将质量块与下挡盘固连在一起。在上述的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中,所述的下挡盘与支承筒下部相焊接。这样 加工方便,而且下挡盘与支承筒的连接强度好。在上述的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中,所述的上挡盘与支承筒上部相焊接。这样 加工方便,而且上挡盘与支承筒的连接强度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具有以下优点。1、本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中的弹性件受压力大,受剪切力小,增加了弹性件 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质量块脱落的概率。2、本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中具有下挡盘和上挡盘,即使质量块与弹性件脱 落,质量块被下挡盘和上挡盘抵挡,不会威胁汽车的安全,减少了汽车的安全隐患。3、本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的结构较为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而且无需对转 向系统做出修改,易于实施。附图说明图1是本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的立体结构剖析示意图。图中,1、质量块;2、支承筒;3、下挡盘;4、弹性件;5、上挡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由质量块1、支承筒2、上挡盘5、下 挡盘3和弹性件4组成。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质量块1和支承筒2均呈筒状且质量块1套设于支承筒2 的外侧,支承筒2的下部固连有下挡盘3,下挡盘3呈圆片状且中心具有通孔,下挡盘3与 支承筒2同轴设置且两者相焊接。下挡盘3与质量块1之间设有将两者连接在一起的具有 弹性的弹性件4,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环形,弹性件4通过硫化将质量块1与下挡盘3固连在一起。支承筒2的上部还固连有上挡盘5,上挡盘5呈圆片状且中心具 有通孔,上挡盘5与支承筒2同轴设置且两者相焊接。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上挡盘5可以为 支承筒2上部外壁具有的5个形成一圈且处于同一平面凸块,这样的上挡盘5同样具有抵 挡功能。本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在使用时,支承筒2过盈配合地套设在转向管柱上, 通过调整质量块1质量和弹性件4切向刚度,使得本动力吸振器的周向固有频率与转向管 柱抖动或摆振的固有频率相同或接近,其中弹性件4切向刚度通过弹性件4的材料硬度、高 度和端面尺寸来调整。转向管柱的抖动或摆振传递到本动力吸振器,引起质量块1发生共 振消耗能量,从而抑制了转向管柱的抖动或摆振,提高了操作的舒适性和驾乘的安全性。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质量块1发生脱落,质量块1也会被上挡盘5和下挡盘3抵挡, 质量块1的脱落不会威胁汽车的安全,减少了汽车的安全隐患。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 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质量块1、支承筒2、下挡盘3、弹性件4、上挡盘5等术语, 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 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包括质量块(1)和支承筒(2),所述的支承筒(2)呈筒状且所述的质量块(1)套设于支承筒(2)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筒(2)的下部固连有下挡盘(3),所述的下挡盘(3)与质量块(1)之间设有将两者连接在一起的具有弹性的弹性件(4),所述的支承筒(2)的上部还固连有上挡盘(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包括质量块(1)和支承筒(2),所述的支承筒(2)呈 筒状且所述的质量块(1)套设于支承筒(2)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筒(2)的下部 固连有下挡盘(3),所述的下挡盘(3)与质量块(1)之间设有将两者连接在一起的具有弹性 的弹性件(4),所述的支承筒(2)的上部还固连有上挡盘(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挡盘(5)呈 圆片状且中心具有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运仕冯忠绪李刚孔令彬陈世荣王弘岩王海林刘强马芳武丁勇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