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26658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注塑模具,使用在注塑机上。该注塑模具包括一定模、一与定模相对应设置的动模、一装设于动模上的推顶机构及一装设于动模上的复位机构;动模包括一动模固定板及一动模板,动模固定板与动模板相对应,动模固定板上设有一容置孔;推顶机构包括一推板及若干推顶件,推顶件固定于推板上,推板及推顶件可于动模固定板与动模板之间移动;复位机构包括一复位杆,该复位杆一端伸出于容置孔并固定于推板上,另一端用于连接到注塑机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注塑模具通过动模上设有复位机构,进而在注塑模具合模之前将推顶件完全退回到位,可避免推顶件与模内工件相碰撞,以确保注塑模具的合模安全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4,现有的注塑模具80包括一动模81及一定模82,动模81包括一动模 固定板811、两垫板812、一推板813、一推板固定板814、若干推顶件815、一动模板816、一 装设于动模板816上的型芯817及一与型芯817配合成型的滑块818。定模82上设有一斜 导柱821,该斜导柱821插置于动模81的滑块818内。该若干推顶件815装设于推板813 上,推板固定板814将推顶件815 —端固定,推顶件815另一端插置于型芯817内。然而,上述注塑模具80在推板813顶出及复位的过程中,无法确保推顶件815完 全后退回复到位,从而使推顶件815与型芯817及滑块818等模内工件发生碰撞导致损坏, 无法确保合模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推顶件完全退回到位的注塑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注塑模具,使用在注塑机上。该注塑模具包括 包括一定模、一与定模相对应设置的动模、一装设于动模上的推顶机构及一装设于动模上 的复位机构;动模包括一动模固定板及一动模板,动模固定板与动模板相对应,动模固定板 上设有一容置孔;推顶机构包括一推板及若干推顶件,推顶件固定于推板上,推板及推顶件 可于动模固定板与动模板之间移动;复位机构包括一复位杆,该复位杆一端伸出于容置孔 并固定于推板上,另一端用于连接到注塑机上。如上所述,本技术注塑模具通过动模上设有复位机构,进而在注塑模具合模 之前将推顶件完全退回到位,可避免推顶件与模内工件相碰撞,以确保注塑模具的合模安 全性。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复位机构包括一固定块及一所述复位杆;固定块具有一基部, 基部一端凹设有一卡槽,该卡槽底面凹设有一贯通该基部的卡槽部;复位杆具有一基杆及 一与基杆相连的卡持部;复位杆插置固定于固定块内,卡持部卡持固定于固定块的卡槽内, 基杆卡持于卡槽部内。复位杆的基杆可活动地于卡槽部上装设和拆卸。基部上于卡槽周围设有若干螺钉孔;所述推板上固定有一推板固定板,推板固定 板上开设有若干螺纹孔,螺纹孔及螺钉孔内插置有一固定螺钉。复位杆的基杆上套设有一垫圈。基杆一端凹设有一螺纹连接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注塑模具合模之后的半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注塑模具开模之后的半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注塑模具的复位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现有注塑模具合模之后的半剖视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注塑模具1动模10动模固定板11容置孔111垫板12推板13推板固定板14螺纹孔141推顶件15动模板16型芯17滑块18定模20定模板21斜导柱22复位机构30固定块31基部311卡槽312卡槽部313螺钉孔314复位杆32基杆321螺纹连接孔3211卡持部322垫圈33固定螺钉40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 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注塑模具1包括一动模10、一定模20及一复位机构30。动模10包括一动模固定板11、两垫板12、一推板13、一推板固定板14、若干推顶 件15、一动模板16、一装设于动模板16上的型芯17及一与型芯17配合成型的滑块18。动 模固定板11上设有一容置孔111,推板固定板14上开设有若干螺纹孔141。垫板12固定 于动模固定板11上,动模板16固定于垫板12上,推顶件15固定于推板13上,推板13及 推板固定板14可沿垫板12于动模固定板11与动模板16之间上下移动,滑块18活动地设 置于动模板16上。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定模20包括一定模板21及一固定于定模板21上的斜导 柱22,在注塑模具1开合模过程中,斜导柱22可活动地插置于动模10的滑块18内。请参阅图1和图3,复位机构30包括一固定块31、一插置固定于固定块31内的复 位杆32及一弹性材料的垫圈33。固定块31具有一方形的基部311,基部一端凹设有一 U 形的卡槽312,该卡槽312底面凹设有一 U形的贯通该基部311的卡槽部313,基部311上 于卡槽312周围设有若干螺钉孔314。复位杆32具有一基杆321及一与基杆321相连的卡 持部322,基杆321 —端凹设有一螺纹连接孔3211。请参阅图1,注塑模具1装配时,复位机构30组装于动模10上,复位机构30的螺 钉孔314与推板固定板14的螺纹孔141内插置有一固定螺钉40,进而将复位机构30的固 定块31固定于动模10上;而后将复位机构30的垫圈33套设于复位杆32的基杆321上,复位杆32及垫圈33插置固定于固定块31上,垫圈33及复位杆32的卡持部322卡持固定 于固定块31的卡槽312内,垫圈33可起到减缓过大的后拉力,防止推板固定板14受力过 大变形,基杆321部分卡持于卡槽部313内,复位杆32可活动地装设于固定块31上,方便 复位杆32装设和拆卸,以提高生产效率;而后将基杆321通过螺纹连接孔3211连接于注塑 机的顶出柱(图未示)上。在注塑模具1开模过程中,动模10与定模20分开时,通过斜导柱22将滑块18抽 离产品,注塑机的顶出柱抵顶复位机构30从而带动推板13及推板固定板14向上移动,推 顶件15顶出产品。在注塑模具1合模过程中,通过注塑机的顶出柱回拉复位机构30的固定 块31退回到动模固定板11的容置孔111内,从而将推顶件15完全退回到顶出前的位置, 而后将动模10与定模20合模,通过斜导柱22将滑块18退回到开模之前的位置,从而可避 免推顶件15与滑块18相碰撞导致损坏。如上所述,本技术注塑模具1通过动模10上设有复位机构30,进而在注塑模 具1合模之前将推顶件15完全退回到位,可避免推顶件15与滑块18相碰撞,以确保注塑 模具1的合模安全性。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熟悉本
的人员还可据此做出 多种变化,如先将复位杆固定于注塑机的顶出柱上再卡持于固定块上,或直接将复位杆固 定于推板固定板上,这些变化都应涵盖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注塑模具,使用在注塑机上,包括一定模、一与定模相对应设置的动模及一装设 于动模上的推顶机构,动模包括一动模固定板及一动模板,动模固定板与动模板相对应,推 顶机构包括一推板及若干推顶件,推顶件固定于推板上,推板及推顶件可于动模固定板与 动模板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动模固定板上设有一容置孔,动模上装设有一复位机构,该 复位机构包括一复位杆,复位杆一端伸出于容置孔并固定于推板上,另一端用于连接到注 塑机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一固定块及一所述 复位杆;固定块具有一基部,基部一端凹设有一卡槽,该卡槽底面凹设有一贯通该基部的卡 槽部;复位杆具有一基杆及一与基杆相连的卡持部;复位杆插置固定于固定块内,卡持部 卡持固定于固定块的卡槽内,基杆卡持于卡槽部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杆可活动地装设于固定块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上于卡槽周围设有若干螺钉 孔;所述推板上固定有一推板固定板,推板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螺纹孔,螺纹孔及螺钉孔内 插置有一固定螺钉。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使用在注塑机上,包括一定模、一与定模相对应设置的动模及一装设于动模上的推顶机构,动模包括一动模固定板及一动模板,动模固定板与动模板相对应,推顶机构包括一推板及若干推顶件,推顶件固定于推板上,推板及推顶件可于动模固定板与动模板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动模固定板上设有一容置孔,动模上装设有一复位机构,该复位机构包括一复位杆,复位杆一端伸出于容置孔并固定于推板上,另一端用于连接到注塑机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健明吴小平何世雄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