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投影仪的角度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16901 阅读:1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投影仪的角度调整装置,包含:外壳、投影组件、升降连接片、旋转组件;投影组件包含投影模组、投影模组支、投影模组支架与投影模组之间为转动连接;旋转组件包含偏心轮固定架和偏心轮,在偏心轮固定架上设置与偏心轮的内圆柱相适应的通孔,偏心轮的内圆柱从偏心轮固定架中伸出,偏心轮固定架固定于外壳内;投影组件、升降连接片、旋转组件设置于外壳内,升降连接片设置于投影组件和旋转组件之间,升降连接片的上端与投影组件相接触,升降连接的下端与偏心轮的外轮相接触。由于旋转组件上设置了偏心轮,通过转动偏心轮的内圆柱,从而带动外轮转动,进一步带动投影组件升降从而达到调整投影角度的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型投影仪的角度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现有的投影电脑投影镜头是固定于投影电脑上的,没有投影镜头的投影角度 调节机构,在用户需要使用投影电脑在投影幕上投影时,就需要调整整个投影电脑的位置 或者角度来适应投影幕,如在投影电脑和支撑桌面之间垫上书或者垫片,或者更换支撑桌 面,尽管如此,由于受制于书本、垫片和桌面的厚度或高度,对于一些细小的角度调节,就比 较难以实现,从而导致达不到合适的成像角度而影响使用者观看投影图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微型投 影仪的角度调整装置,能解决现有微型投影仪不能调节投影角度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型投影仪的角度调整装置, 包含外壳、投影组件、升降连接片、旋转组件;投影组件包含投影模组和投影模组支,投影模组支架与投影模组之间为转动连 接;旋转组件包含偏心轮固定架和偏心轮,在偏心轮固定架上设置与偏心轮的内圆柱 相适应的通孔,偏心轮内圆柱从偏心轮固定架中伸出,偏心轮固定架固定于外壳内;投影组件、升降连接片和旋转组件置于外壳内,升降连接片设置于投影组件和旋 转组件之间,升降连接片的上端与投影组件相接触,升降连接的下端与偏心轮的外轮相接 触。由于旋转组件上设置了偏心轮,通过转动偏心轮的内圆柱,从而可以带动外轮转 动,由于内圆柱和外轮为偏心结构,并且升降连接片下端与偏心轮的外轮相接触,上端与投 影组件相接触,因此内圆柱的转动可导致升降连接片上下升降,从而带动投影组件,以投影 模组支架与投影模组之间的转动连接处为圆心转动,投影组件的转动就达到了调整投影角 度的效果。作为本技术另一个的技术方案,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型投影仪的角度调整装置,包含外壳、投影组件、升降组件和旋转组件;投影组件包含投影模组和投影模组支架,投影模组支架与投影模组之间为转动连 接;旋转组件包含偏心轮固定架和偏心轮,在偏心轮固定架上设置与偏心轮的内圆柱 相适应的通孔,偏心轮的内圆柱从偏心轮固定架中伸出,偏心轮固定架固定于外壳内;升降组件包含升降架、万向轮底座、万向轮、万向轮盖,万向轮底座设置于升降架 与万向轮间,万向轮盖设置于万向轮外侧,万向轮盖内部设置为与万向轮外侧相适应的形 状;投影组件、升降组件、旋转组件设置于外壳内,升降架内壁与旋转组件的外轮相接 触,投影组件底部设置为与万向轮相适应的形状,升降组件的万向轮上端部分位于投影组 件底部的型腔内。同样的,由于旋转组件上设置了偏心轮,通过转动偏心轮的内圆柱,从而可以带动 外轮转动,由于内圆柱外轮偏心结构,并且升降架内壁与旋转组件的外轮相接触,内圆柱的 转动就会使升降架上下移动,升降架上下移动通过与投影组件相接触的万向轮结构,同步 带动投影组件以投影模组支架与投影模组之间的转动连接处为圆心转动,投影组件的转动 就达到了调整投影角度的效果。作为对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投影模组支架与投影模组之间的转动 连接可以通过如下装置实现在投影模组支架两侧面均设置凹槽,并在凹槽设置模组下固定片,在投影模组设 置1个或2个转轴,转轴插设于投影模组支架的凹槽内,将上固定片与下固定片对位装配。还包括导柱支架,导柱支架与升降架之间为滑动连接,导柱支架固定于外壳内。通 过设置导柱支架,在升降架上下移动的时候更容易保持在竖直的方向上。导柱支架与升降架之间的滑动连接为在升降架两侧均设置导柱通孔,在导柱支架 对应位置设置导柱固定孔,导柱穿过导柱通孔并装设于导柱支架上。还可以在旋转组件上设置旋转钮,旋转钮穿过在偏心轮固定架与偏心轮的内圆柱 连接。还可以在所述旋转钮上设置卡扣和型腔,并在型腔内装入弹簧和钢珠,在偏心轮 的内圆柱上设置相应的卡槽。还可以在所述旋转钮面向偏心轮的一面设置U型槽,在内圆柱与旋转钮相向的一 面设置档位条。还可以在升降架与外轮接触的上下两侧设置滚珠,升降架上下两侧相对位置处设 置为与滚珠外壁相适应的形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3是图1和图2中的投影组件爆炸图;图4是图2中的升降组件的爆炸图;图5是图2中图1和图2中的旋转组件爆炸图;图6是图5的相反方向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实质,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 的描述。图1为一种微型投影仪的角度调整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中包含 了 外壳2、投影组件3、升降连接片4、旋转组件5 ;另结合图3可以看出投影组件3包含 投影模组301、投影模组支架302、投影模组支架302与投影模组301之间为转动连接,图35给出的转动连接方式为在投影模组支架302两侧面均设置凹槽303,并在凹槽303上设置 模组下固定片304,在投影模组301设置转轴305,在转轴305穿过投影模组支架302的凹 槽303后,将上固定片306与下固定片304对位装配,由此,投影模组301可以通过转轴305 在上固定片306与下固定片304之间的空间内转动,其转动的圆心为转轴305。转轴305可 以设置为一个或者2个,设置一个转轴为该转轴直接穿过投影模组301,设置2个转轴为在 两侧的凹槽303处各设置一个转轴。图1结合图5可以看出旋转组件5包含偏心轮固定架501和偏心轮502,在偏心 轮固定架501上设置与偏心轮502的内圆柱503相适应的通孔,偏心轮502的内圆柱503 从偏心轮固定架501中伸出,偏心轮固定架501固定于外壳2内;结合图1、图3和图5,投影组件3、升降连接片4、旋转组件5设置于外壳2内,升 降连接片4设置于投影组件3和旋转组件5之间,升降连接片4的上端与投影组件3相接 触,升降连接片4的下端与偏心轮502的外轮504相接触。由于旋转组件5上设置了偏心轮502,通过转动偏心轮502的内圆柱503,从而可 以带动外轮504转动,由于内圆柱503和外轮504为偏心结构,并且升降连接片4下端与偏 心轮502的外轮504相接触,上端与投影组件相接触,因此内圆柱503的转动可导致升降连 接片4上下升降,从而带动投影组件3以投影模组支架(302)与投影模组301之间的转动 连接处为圆心转动,投影组件3的转动就达到了调整投影角度的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另一个的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在图2中包含外壳2、投影组 件3、升降组件7、旋转组件5。图2结合图3可以看出投影组件3包含投影模组301、投影模组支架(302)、投影 模组支架302与投影模组301之间为转动连接。其转动连接的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图2结合图4可以看出旋转组件5包含偏心轮固定架501和偏心轮502,在偏心 轮固定架501上设置与偏心轮502的内圆柱503相适应的通孔,偏心轮502的内圆柱503 从偏心轮固定架501中伸出,偏心轮固定架501固定于外壳2内。图2结合图5可以看出升降组件7包含升降架701、万向轮底座702、万向轮703、 万向轮盖704,万向轮底座702设置于升降架701与万向轮703之间,万向轮盖704设置于 万向轮703外侧,万向轮盖704内部设置为与万向轮703外侧相适应的形状。图2结合图3、图4、图5,投影组件3、升降组件7、旋转组件5设置于外壳2内,升 降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投影仪的角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外壳(2)、投影组件(3)、升降连接片(4)和旋转组件(5);  所述投影组件(3)包含投影模组(301)和投影模组支架(302),所述投影模组支架(302)与投影模组(301)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组件(5)包含偏心轮固定架(501)和偏心轮(502),在偏心轮固定架(501)上设置与偏心轮(502)的内圆柱(503)相适应的通孔,偏心轮(502)的内圆柱(503)从偏心轮固定架(501)中伸出,偏心轮固定架(501)固定于外壳(2)内;  所述投影组件(3)、升降连接片(4)和旋转组件(5)设置于外壳(2)内,升降连接片(4)设置于投影组件(3)和旋转组件(5)之间,升降连接片(4)的上端与投影组件(3)相接触,升降连接片(4)的下端与偏心轮(502)的外轮(504)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香云高续赟
申请(专利权)人:方正科技集团苏州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