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角度部分叠加地震数据的流体识别的方法,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快速的估计阻抗反射系数的方法:从Zoeppritz方程的Shuey近似(Shuey,1985)出发,推导得到准确快速估算纵横波阻抗反射系数的公式,计算用于流体识别的地震属性;2)基于角道集部分叠加地震数据的新流体识别属性提取:从Smith和Gidlow(Smith,2003年)提出的流体因子公式出发,得到应用角道集部分叠加地震数据的组合进行流体识别和储层预测;3)基于曲波变换和贝叶斯理论的流体识别方法:以1)和2)为基础,用子波均衡法,对各个角度叠加道集数据进行均衡,以消除在不同角度上的差异,保留由流体引起的不同角度道集上数据的差异;然后,利用曲波域的贝叶斯波场分离技术,得到目的层处的异常,命名为角度流体道集,再求取各种属性得到目的层处的异常;应用角道集部分叠加地震数据的各种组合得到的属性可以比较好的区别含气(油)和含水储层,特别是角度道集的三次幂所得到的属性剖面,可以较好地的区分含气(油)和含水储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震资料处理领域,是一种利用地震数据识别流体的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勘探难度的加大,对储层预测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更有效的预测储层 的方法和技术。常规地震属性分析是建立在叠后地震数据基础上的,叠后地震资料经过多 次叠加后,信噪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同时损失了大量的振幅信息。叠前地震数据较叠后地 震数据包含着更加丰富的振幅和旅行时信息,能更灵敏的反映地下油气藏的变化,但是受 噪音的影响较大,信噪比不高。角度部分叠加地震数据对两种数据的优点进行了折中,既有 相对较高的信噪比又保留了丰富的信息量。因此,从叠前角道集部分叠加地震数据出发研 究识别流体和预测储层的技术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基于角度部分叠加地震数据的流体识别的方 法,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快速的估计阻抗反射系数的方法从Zo印pritz方程的Shuey近似(Shuey, 1985)出发,推导得到准确快速估算纵横波阻抗反射系数的公式,计算用于流体识别的地震 属性;2)基于角道集部分叠加地震数据的新流体识别属性提取从Smi th和 Gidlow (Smith,2003年)提出的流体因子公式出发,得到应用角道集部分叠加地震数据的 组合进行流体识别和储层预测;3)基于曲波变换和贝叶斯理论的流体识别方法以1)和2)为基础,用子波均衡 法,对各个角度叠加道集数据进行均衡,以消除在不同角度上的差异,保留由流体引起的不 同角度道集上数据的差异;然后,利用曲波域的贝叶斯波场分离技术,得到目的层处的异 常,命名为角度流体道集,再求取各种属性得到目的层处的异常。步骤1)的具体运算为由Zc^ppritz方程的shuey简化式的假设条件可知,当入射角不大时(0 ° < θ <30° )Ζο印pritz方程可以简化为两项的形式,即R( θ ) ^ P+Gsin2 θ (1)其中第一项P为θ =0°时的反射系数,称为AVO的截距;G为与岩石纵、横波速 度和密度有关的项,称为AVO的梯度在角度叠加道集中,任意选择两个道集数据,组成方程组,可以求出截距P和梯度 G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快速的估计波阻抗反射系数的方法从Zo印pritz方程的Shuey近似(Shuey,1985) 出发,推导得到准确快速估算纵横波阻抗反射系数的公式,计算用于流体识别的地震属 性;2)基于角道集部分叠加地震数据的新流体识别属性提取从Smith和Gidlow(Smith, 2003年)提出的流体因子公式出发,得到应用角道集部分叠加地震数据的组合进行流体识 别和储层预测;3)基于曲波变换和贝叶斯理论的流体识别方法以1)和2)为基础,用子波均衡法, 对各个角度叠加道集数据进行均衡,以消除在不同角度上的差异,保留由流体引起的不同 角度叠加道集上数据的差异;然后,利用曲波域的贝叶斯波场分离技术,得到目的层处的异 常,命名为角度流体道集,再求取各种属性,以进行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 在于步骤1)的具体运算为由Zc^ppritz方程的shuey简化式的假设条件可知,当入射角不大时(0 ° < θ <30° )Ζο印pritz方程可以简化为两项的形式,即 R( θ ) ^ P+Gsin2 θ (1)其中第一项P为θ =0°时的反射系数,称为AVO的截距;G为与岩石纵、横波速度和 密度有关的项,称为AVO的梯度在角度叠加道集中,任意选择两个道集数据,组成方程组,可以求出截距P和梯度G Rl=P^Gsm2O,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 在于步骤2)的具体运算为流体因子为含油气情况下当入射角为流体因子角度θ f (Smith,2003)时的反射系数 值,可以用流体因子角和截距P、梯度G的函数表示为 流体因子 Rflui—Fartor = P+Gsin2 θ f (7)上式显示储层含水时,流体因子为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 在于步骤3)的具体运算a)角度流体道集将公式(2)中的两式相减得到下式R2-R1 = GD (sin2 θ 2-sin2 θ ) (8) 命名为角度流体道集 b)角度部分叠加数据体预处理首先从每个角度部分叠加道集中的非储层中开时窗提取出一个等效地震子波W,计算 每个等效地震子波的反子波Wf,设原始地震数据为S0 (t), 由 S0 (t) = Γθ (t)*W0 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 在于基于角道集部分叠加数据,提取流体属性分为以下几步1)应用公式(5)和公式(6)估算纵横波阻抗反射系数,将得到的估算值应用到流体因 子属性(Fatti,1997)的计算中;2)将不同的角道集进行相乘运算,得到反映储层流体特征的属性剖面,进行储层预测 和流体识别;3)角度流体道集的提取以及流体识别A)角度道集预处理,应用前面提出的角度子波互均衡法,以消除非储层在不同角度上 的差异,保留由流体引起的不同角度道集上数据的差异。B)分离算法构建,应用曲波域非线性匹配滤波。C)流体属性的提取,对分离后的流体道集或者均衡后的角度部分叠加数据进行运算提 取叠向地震属性以及反映流体特征的属性,Rp和Rs属性,G属性以及流体因子属性。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快速的估计阻抗反射系数的方法从Zoeppritz方程的Shuey近似(Shuey,1985)出发,推导得到准确快速估算纵横波阻抗反射系数的公式,计算用于流体识别的地震属性;2)基于角道集部分叠加地震数据的新流体识别属性提取从Smith和Gidlow(Smith,2003年)提出的流体因子公式出发,得到应用角道集部分叠加地震数据的组合进行流体识别和储层预测;3)基于曲波变换和贝叶斯理论的流体识别方法以1)和2)为基础,用子波均衡法,对各个角度叠加道集数据进行均衡,以消除在不同角度上的差异,保留由流体引起的不同角度道集上数据的差异;然后,利用曲波域的贝叶斯波场分离技术,得到目的层处的异常,命名为角度流体道集,再求取各种属性得到目的层处的异常;应用角道集部分叠加地震数据的各种组合得到的属性可以比较好的区别含气(油)和含水储层,特别是角度道集的三次幂所得到的属性剖面,可以较好地的区分含气(油)和含水储层。文档编号G01V1/28GK102004263SQ201010285239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7日专利技术者印兴耀, 张广智, 郑静静 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角度部分叠加地震数据的流体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快速的估计波阻抗反射系数的方法:从Zoeppritz方程的Shuey近似(Shuey,1985)出发,推导得到准确快速估算纵横波阻抗反射系数的公式,计算用于流体识别的地震属性;2)基于角道集部分叠加地震数据的新流体识别属性提取:从Smith和Gidlow(Smith,2003年)提出的流体因子公式出发,得到应用角道集部分叠加地震数据的组合进行流体识别和储层预测;3)基于曲波变换和贝叶斯理论的流体识别方法:以1)和2)为基础,用子波均衡法,对各个角度叠加道集数据进行均衡,以消除在不同角度上的差异,保留由流体引起的不同角度叠加道集上数据的差异;然后,利用曲波域的贝叶斯波场分离技术,得到目的层处的异常,命名为角度流体道集,再求取各种属性,以进行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智,郑静静,印兴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