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金库专利>正文

二垄玉米收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04804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垄玉米收获机,是由机架、收割刀、拨禾筒、秸秆输送带、摘穗装置、玉米穗扒皮装置、传穗装置、储粮仓、秸秆集铺放铺装置装置组成,收割刀、拨禾筒、秸秆传送带、摘穗装置、玉米穗剥皮装置、传穗装置、储粮仓、秸秆集铺放铺装置为同步传动,动力取之于行走装置的发动机,动力从发动机输出传送到驱动轮上,带动收割刀、拨禾筒、秸秆传送带、摘穗装置、玉米穗扒皮装置、传穗装置、储粮仓、秸秆集铺放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结构较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工作效率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用机械,特别涉及一种集玉米收割、摘穗、扒皮、装箱、集铺 放铺于一体的玉米收获机。
技术介绍
目前,普遍使用的玉米收割机械只能进行收割、摘穗、不能进行扒皮,而且结构比 较复杂,在田间作业收割机移动较困难,不够灵活,并且在玉米杆倒伏时,不能进行收割,工 作效率低,另外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很多都把秸秆进行了粉碎还田,经过粉碎的秸秆在短时 间内不能腐烂,严重影响第二年的耕作,而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秸秆可以用作取暖燃料和 家畜饲料,因此,广大的农村地区急需一种集玉米收割、摘穗、剥皮、集铺放铺于一体的玉米 收获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玉米收割机械玉米穗不能剥皮、秸秆被粉碎、玉米杆倾斜于地不能 收割的这些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集玉米收割、摘穗、剥皮、集铺放铺 于一体的二垄玉米收获机。本技术是由机架、收割刀、拨禾筒、秸秆传送带、摘穗装置、玉米剥皮装置、传 穗装置、储粮仓、秸秆集铺放铺装置组成,这些装置设置在一行走装置上,其中机架的前端 设有两个油缸,油缸的另一端与秸秆传送带架体相连,割台高度可以由油缸进行调节,拨禾 筒设置在收割刀的上方,拨禾筒为立式的,拨禾筒为四个组成二组,每组拨禾筒的宽度与玉 米垄的宽度相应,拨禾筒为橡胶制成的,秸秆传送带设在拨禾筒的后面,传送带的宽度与拨 禾筒的宽度相应,秸秆传送带为皮带式传送,秸秆传送带上设有横条,以保证秸秆顺利的 进行传送,摘穗装置由两个压辊组成,压辊之间的间隙小于玉米穗的直径,在摘穗装置的下 方设置有玉米穗剥皮装置,秸秆传送带的右侧设置有玉米传穗装置,传穗装置由一传送带 组成,传送带为皮带式传送,传送带上设有横条,以保证玉米穗顺利地进行传送,在玉米剥 皮机的上部,传穗装置尾部与架体连接处设有一储粮仓,以保证玉米穗在没有车接的情况 下,玉米棒集成堆放置。在秸秆集铺放铺装置左侧面设有一挡板,以保证秸秆按照规定的方向进行放铺, 放铺装置设置在挡板的右下侧,秸秆集铺放铺装置为无底的,秸秆集铺放铺装置由三叶轮 组成,在秸秆集铺放铺装置的前端上设有齿轮箱,三叶轮上设有一滚动式轴承,在每个叶轮 上设有一凹槽,传动装置与秸秆集铺放铺装置前端的齿轮箱相连,三叶轮上的滚动轴承与 齿轮箱相连,齿轮箱上的传动轴每转动一次的角度为120度,当齿轮箱上的传动轴每转动 120度时,三叶轮上的滚动轴承与三叶轮上的凹槽有一个行走间歇,本装置在进行作业时, 玉米秸秆依次从秸秆传送带上进入秸秆集铺放铺装置,此时三叶轮相邻两个叶片做为秸秆 的托板,使秸秆存放在秸秆集铺放铺装置内,当走过一段距离,秸秆集铺放铺装置内存放一 些玉米秸秆后,三叶轮上的滚动轴承与三叶轮上的凹槽之间的行走间隙,排放出玉米秸秆,完成在地上放铺,随后无底秸秆集铺放铺装置底部被三叶轮另外两个相邻的叶片封住,存 放下一铺秸秆。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是本技术中的收割刀、拨禾筒、秸秆传送带、摘穗装置、玉米扒皮装置、传穗装 置、储粮仓、秸秆集铺放铺装置为同步传动,动力取之于行走装置的发动机,动力从发动机 输出分别传送到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上,前驱动轮带动收割刀、拨禾筒、秸秆传送带,机体 行走带动割刀进行收割,前驱动先把动力传送到秸秆传送带前端的链轮上,右侧与一齿轮 箱与链条相连,齿轮箱位于拨禾筒的上部与链条相连从而带动齿轮箱工作,齿轮箱中齿轮 与齿轮的咬合带动拨禾筒运转,此时拨禾筒中每个拨禾筒把动力由齿轮的咬合输入到其它 拨禾筒上,以保证四个拨禾筒一起进行转动,后驱动轮带动摘穗装置、玉米穗剥皮装置、传 穗装置、储粮仓、秸秆集铺放铺装置,玉米剥皮装置上的链轮与摘穗装置上链轮由链条连接 带动摘穗装置工作,秸秆集铺放铺装置前端设有一齿轮箱,动力由行走轮上装有的驱动装 置过链条输入到该齿轮箱内,齿轮箱带动秸秆集铺放铺装置进行间歇作业,每次工作转动 的角度为120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以同时进行玉米收割、摘穗、剥皮、秸秆 集铺放铺,结构较简单,安装拆卸方便,比较灵活,不受地理条件和作业面的限制,在玉米倒 伏时也能进行收割,工作效率高,特别适合北方广大玉米种植地区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1、机架 2、收割刀 3、拨禾筒 4、齿轮箱 5、齿轮箱 6、秸秆传送带 7、传 穗装置 8、玉米穗剥皮装置 9、储粮仓 10、秸秆集铺放铺装置 11、摘穗装置 12、油 缸13、油缸14、横条15、油缸16、压辊17、离合器18、带轮19、齿轮箱20、驱动轮 21、横条22、挡板23、链轮 24、链轮 25传动轴沈、链轮 27、链轮28、链轮 29、链 轮30、链轮31、传动轴32、链轮33、驱动装置34、滚动轴承35、凹槽36、压辊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是由机架1、收割刀2、拨禾筒3、秸秆传送 带6、传穗装置7、玉米剥皮装置8、储粮仓9、放铺装置10、摘穗装置11组成,这些装置设置 在一行走装置上,其中机架1的前端设有油缸12和油缸13,油缸12和油缸13的另一端与 固定的秸秆传送带6的架体连接,收割刀2通过机架1与秸秆传送带6连接,收割刀2的高 度通过油缸12和油缸13控制秸秆传送带6的高度,从而带动收割刀2的高度,拨禾筒3设 置在收割刀2的上方,拨禾筒3为立式的,拨禾筒3为四个组成两二组,每组的宽度与玉米 垄的宽度相应,拨禾筒3为橡胶制成的,秸秆传送带6设置在拨禾筒3后面,秸秆传送带6 的宽度与拨禾筒3的宽度相应,秸秆传送带6为皮带式传送,秸秆传送带6上设有横条21, 以保证秸秆顺利的进行传送,摘穗装置11由压辊16和压辊36组成,压辊16和压辊36之 间的间隙小于玉米穗的直径,在摘穗装置11的下方设置有玉米穗剥皮装置8,秸秆传送带6的右侧设有传穗装置7,传穗装置7为皮带式传送,传穗装置7上设有横条14,以保证玉米 穗顺利地进行传送,传穗装置7的尾部与架体连接处有一储粮仓9,储粮仓9左下部有一油 缸15,油缸15控制储粮仓9左侧铁板的分合以保证玉米收割机进行田间作业时,玉米穗集 成堆放置。在整机的后中端设有秸秆集铺放铺装置10,在秸秆集铺放铺装置10左侧设有一 挡板22,以保证秸秆按照规定的方向进行放铺,秸秆集铺放铺装置10为无底的,秸秆集铺 放铺装置10与架体连接处有一齿轮箱19,齿轮箱19输入动力来自于行走轮20上安装有驱 动装置21,从而带动秸秆集铺放铺装置10,秸秆集铺放铺装置10由三叶轮组成,三叶轮上 有一滚动轴承;34与齿轮箱19相连,三叶轮上还有三个凹槽35,齿轮箱19输出动力转动的 角度为120度时,三叶轮上滚动轴承34和三叶轮上的凹槽35有一个行走间隙,本装置在进 行作业时,玉米秸秆依次从秸秆传送带6上掉入秸秆集铺放铺装置10内,当走过一段距离 秸秆集铺放铺装置10内存放一些玉米秸秆后,秸秆集铺放铺10在齿轮箱19的输出动力带 动下转动120度的角度,三叶轮上的滚动轴承34和三叶轮上的凹槽35有间歇停止转动,排 放出玉米秸秆,随后秸秆集铺放铺装置10的底部被另外相邻的两个叶片封住,存放下一铺 秸秆。本技术中的收割刀2、拨禾筒3、秸秆传送带6、传穗装置7、玉米剥皮装置8、 储粮仓9、秸秆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是由机架、收割刀、拨禾筒、秸秆传送带、摘穗装置、玉米穗剥皮装置、传穗装置、储粮仓、秸秆集铺放铺装置组成,这些装置设置在一行走装置上,拨禾筒设置在收割刀的上方,拨禾筒为立式的,拨禾筒为四个组成二组,每组拨禾筒的宽度与玉米垄的宽度相适应,拨禾筒是由上面齿轮箱齿轮的咬合带动拨禾筒工作,秸秆传送带设在拨禾筒的后面,在摘穗装置的下方设有玉米穗剥皮装置,秸秆传送带的右侧设有玉米传穗装置,在玉米剥皮机的上部、传穗装置的尾部与架体连接处设有一储粮仓,在整机的后部设有秸秆集铺放铺装置,秸秆集铺放铺装置由驱动轮上驱动装置通过与滚动轴承相连的齿轮箱上的传动轴带动,收割刀、拨禾筒、秸秆传送带、摘穗装置、玉米穗剥皮装置、传穗装置、秸秆集铺放铺装置为同步传动,动力取之于行走装置的发动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库
申请(专利权)人:黄金库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