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牛刚专利>正文

用于过滤培养器的夹管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92924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过滤培养器的夹管卡,其包括一管卡支架,其上设软管通道;在管卡支架上设两个夹口件,位于通道口相对的两侧,在两个夹口件上相对的内侧面上中间部位形成夹管部与通道对正,在位于夹管部两侧部位上设卡固部,两个夹口件上同侧的两相对卡固部相互对应,构成两个卡固结构,其中两个卡固部位于第一卡固结构时,两个夹管部间距离较大,使置于通道中软管为导通状,两个卡固部位于第二卡固结构时,两个夹管部间距离较小,使置于通道中软管为截止状,在至少一个夹口件上两个卡固部上构成的两个所述卡固结构的部位间设置从第一卡固结构向第二卡固结构过渡的单向导向结构。本夹管卡使关闭严密,同时操作非常简单,可有效防止回退。(*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药品样品检验装置
,涉及一种过滤培养器皿,尤其提供 一种用于这种无菌过滤培养器上的夹管卡。
技术介绍
按照药典的规定,生产药品是要对每一种药品,每一个批次的药品都要进行含菌 情况的检验。在进行一种药品含菌情况检验中,要同时对该药品样本、对比无菌样本同时进 行滤取细菌操作,然后,将两个进行了细菌过滤收集的过滤器(也称集菌器,以下同)再进 行细菌培养,做出检验结论。在检验中,有时还要增加已知细菌的阳性样本作对比。滤取细菌并进行细菌培养所使用的器具是过滤培养器(俗称集菌罐),在实际操 作中要同时使用两个或三个过滤培养器罐(集菌罐),过滤培养器(集菌罐)为一个密闭的 筒体,其上部设有注液口、排气口,在其下部设有排液口,罐内设有过滤介质。在集菌罐的注 液口上密封的连接输液管。两个或三个集菌罐的注液口上的输液管往往合并在一起,各个 集菌罐上的输液管,要密封地连接到一个三通或四通的并排设置的出液口上,三通或四通 上的进液口上连接一根总进液管,该总进液管的端头或者连接药液瓶,或者连接清洗液,对 集菌罐注入药液和注入清洗液,进行药典规定的清洗、注药、滤菌、培养等过程。在操作中, 通常是要将合并在一起的几根输液管中间的一部分置于蠕动泵的泵头内,启动该蠕动泵, 泵头即可对该输液管施加压力,使输液管中的液体进入集菌罐中;蠕动泵夹持部分是在输 液管的集菌罐入口端到与三通或四通连接端之间的一部分管段。在使用时,往往需要向其 中一些过滤培养器(集菌罐)中通入某种液体,而其余集菌罐中不通入该液体。故此,操作 者要用管夹将集菌罐)上一些输液管在与三通或四通连接的一端夹住,不使液体进入。现有技术中是用夹子将需要截止的输液管截止的。该夹子为塑料制物件,其中间 开有夹槽,靠其弹性将输液管夹住。这种夹子在操作时需要操作者双手操作,比较麻烦。另 外,该夹子容易发生对输液管截止不严的问题,且一般输液管要承受一定的压力,所以壁厚 较厚,塑料夹子夹持这样的输液管,还会出现因管子壁厚弹性较大夹子回退的现象,使得不 应该进入的液体进入相应集菌罐中。在按照药典检测(操作)规定进行药品检验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要将一定体积的专 用培养基注入二个或三个集菌罐体中,在向其中一个罐体(最多时有三个罐体)注入专用 培养基时,进入端需要使用卡子卡住软管,用上述所提到的卡子卡住所连接的软管,达到完 全封闭该软管的目的,防止由软管处进入细菌而影响检测结果,在卡子的上端距罐体12cm 处即罐体的远端,卡子是留在罐体上而剪断软管,断端套在同一平面的出气孔上。留在软管 上的卡子需要起到阻断软管与外界联通的作用,但该卡子在之前反复使用多次,再次使用 时容易松开,且容易折断和丢失等情况出现,都会使实验圆满完成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方便操作、可靠性高的一次性关闭软管专用的夹管卡。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可以反复使用但关闭软管可靠且再次开 启软管简单方便的夹管卡。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夹管卡,包括一个管卡支架,在该管卡支架上设有软管通道,供 软管穿过,即使得本夹管卡套设在软管上;在该管卡支架上设有两个夹口件,其分别设置在所述软管通道口相对的两侧的管 卡支架上,在两个该夹口件上相对的内侧面上的中间部位分别形成夹管部与所述软管通道 对正,在每个所述夹口件上位于该夹管部两侧即对应于所述软管通道口两侧的部位上设置 卡固部,两个夹口件上同侧的两相对的所述卡固部相互对应,构成两个卡固结构,其中两个 卡固部位于第一卡固结构时,两个所述夹口件的夹管部相对距离较大,使得置于所述通道 中的软管为导通状,两个卡固部位于第二卡固结构时,两个所述夹口件的夹管部相对距离 较小,使得置于所述通道中的软管为截止状,在至少一个所述夹口件上的两个所述卡固部 上构成两个所述卡固结构的部位之间设置从第一卡固结构向第二卡固结构过渡的单向导 向结构;两个所述夹口件之间或其与所述管卡支架之间设置弹性结构,使得两个所述夹口 件具有张开的趋势。所述卡固部克服所述弹性结构的弹性力而相互卡固在所述卡固结构 上。所述的夹管卡在使用时,所述软管穿设在其中的软管通道中,按压所述夹口件,使 得所述第一卡固结构结合,这时,本夹管卡即套设在软管上,软管导通。当要截止软管时,按 压夹口件,使得其上的第二卡固结构结合即可。这时,两个所述卡固部被相对的另一夹口件 止挡,不能松开,形成一次性夹管卡。所述卡固结构可以是在两个所述卡固部上相应位置上设置的卡固钩,在其中一 个夹口件上设置的卡固部为单钩卡固部,即在其端头设置一个卡固钩,在另一个夹口件上 设置的卡固部为双钩卡固部,即在该卡固部上设置有两个钩齿状卡固钩,其形状与所述单 钩卡固部端头上的卡固钩形状匹配形成卡固结构。在所述双钩卡固部的两个钩齿之间设置的单向导向结构为一连接所述第一钩齿 的根部和第二钩齿端部的斜面,相应地,所述单钩卡固部上的所述卡固钩分别与双钩卡固 部上的两个卡固钩卡固使得所述夹口件的夹管部为所述的相对距离较大和较小两个位置; 在所述双钩卡固部的两个卡固钩之间是一个斜面构成所述导向结构,所述单钩卡固部当其 上的卡固钩与双钩卡固部上的第一卡固结构的卡固钩卡固时与该斜面接触的表面与该斜 面相匹配。当两个所述夹口件上相对的所述卡固部位于所述第二卡固结构时,所述卡固部与 所述夹口件之间构成卡止结构。当单钩卡固部与双钩卡固部上的第二卡固钩卡固使得软管截止的位置时,单钩卡 固部被设有双钩卡固部的夹口件上的卡止结构卡止。所述单钩卡固钩上的所述单钩夹口件上的卡固钩分别与双钩夹口件上的两个卡 固钩卡固使得所述夹口件的夹管部为所述的相对距离较大和较小两个位置;在所述双钩夹 口件的两个卡固钩之间是一个斜面构成所述导向结构,所述单钩夹口件当其上的卡固钩与双口夹口件上的第一卡固结构的卡固钩卡固时与该斜面接触的表面和该斜面相匹配。该弹性结构可以是所述夹口件和与之一体形成的所述管卡支架通过具有弹性 的折痕结构构成。或者,所述夹口件和管卡支架之间设置弹性件,或者,所述管卡支架包括 两部分,其间设置具有弹性的折痕或弹性件,该两部分上分别一体连接一个所述夹口件,或 者,两个所述夹口件之间设置弹性件。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至少一个卡口件两个卡固部上的第二卡固结构与夹口件之 间设有一延长部,该延长部的长度使得当按压所述夹口件能够两个夹口件相对的两个卡固 部的第二卡固结构解脱。在所述夹口件上设有容许其中一个所述卡固部倾斜而使所述第二卡固结构解脱 的空间。本夹管卡在截止软管后需要解开截止状态时,可以再次按压夹口件,使得处于第 二卡固结构的卡固部沿着所述延长部移动而使得第二卡固结构解脱,在软管自身的弹性作 用下夹口件即可弹开。这样就形成了 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夹管卡。提供另外一种可反复使用的夹管卡,其与前述夹管卡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没有 卡止孔,而是给单钩卡固部一个向后倾斜的容许空间。例如在与单钩卡固部相对的夹口件 相应部位上设滑槽。上述的两种使得第二卡固结构解脱的结构也可以结合使用。在将本夹管卡设置在过滤培养器装置上时,通常应该有上端(罐体远端)和下端 (罐体近端)的两个位置上使用本夹管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过滤培养器的夹管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管卡支架,在该管卡支架上设有软管通道,供软管穿过,即使得本夹管卡套设在软管上;在该管卡支架上设有两个夹口件,其分别设置在所述软管通道口相对的两侧的管卡支架上,在两个该夹口件上相对的内侧面上的中间部位分别形成夹管部与所述软管通道对正,在每个所述夹口件上位于该夹管部两侧即对应于所述软管通道口两侧的部位上设置卡固部,两个夹口件上同侧的两相对的所述卡固部相互对应,构成两个卡固结构,其中两个卡固部位于第一卡固结构时,两个所述夹口件的夹管部相对距离较大,使得置于所述通道中的软管为导通状,两个卡固部位于第二卡固结构时,两个所述夹口件的夹管部相对距离较小,使得置于所述通道中的软管为截止状,在至少一个所述夹口件上的两个所述卡固部上构成两个所述卡固结构的部位之间设置从第一卡固结构向第二卡固结构过渡的单向导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刚金根庆
申请(专利权)人:牛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