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的室内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388699 阅读:322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变电站的室内通风系统,包括:室外侧百叶进风口,位于主变压器室大门的门下部;室内侧百叶进风口,位于与所述主变压器室大门相对的主变室墙体下部;排风口,位于所述主变压器室顶部;两台散热器,分别安装于所述主变压器的两侧;四台冷却风机,其中,每台所述散热器下部各安装两台所述冷却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电站的室内通风领域,尤其涉及变电站的室内通风系统的设计。 
技术介绍
目前在设计变电站的室内通风系统时,通常是根据人的经验在认为适当的位置安置通风设备,对于通风设备的安置是否合理则无法预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提供一种变电站的室内通风系统,该室内通风系统是经过模拟以及与其他室内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对比后得出的室内通风系统。 本技术提供一种变电站的室内通风系统,包括: 室外侧百叶进风口,位于主变压器室大门的门下部; 室内侧百叶进风口,位于与所述主变压器室大门相对的主变室墙体下部; 排风口,位于所述主变压器室顶部; 两台散热器,分别安装于所述主变压器的两侧; 四台冷却风机,其中,每台所述散热器下部各安装两台所述冷却风机。 经过CFD软件对该室内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进行分析,该室内通风系统中双侧散热器、双侧进风口的气流组织,散热器上方温度均匀性较单侧进风有所改善;2m处空气温度较低,均匀性较好。此方案不需增加建筑层高,对建筑、结构都无影响,对主变压器运输也无影响,很容易实施。 附图说明图1为通过CFD建立的通风系统物理模型; 1.散热器;2.主变本体;3.主变墙体;4.室内侧百叶进风口;5.冷却风机;6.室外侧百叶进风口;7.主变大门;8.排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的室内通风系统,该室内通风系统具体包括:室外侧百叶进风口,位于主变压器室大门的门下部;室内侧百叶进风口,位于与所述主变压器室大门相对的主变室墙体下部;排风口,位于所述主变压器室顶部;两台散热器,分别安装于所述主变压器的两侧;四台冷却风机,其中,每台所述散热器下部各安装两台所述冷却风机。 本技术通过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流体动力学)来建立多种室内通风系统的模型,并通过CFD计算出各种室内通风系统模型的通风效果,进行比较,以显示本技术的通风效果的优越性。--> 模拟过程如下: 模型主要边界条件设置如下: 散热器:散热器设置为热流边界,热流密度与主变压器总消耗相同; 进风口:有效面积共8m2,根据方案不同调整布置方式,进风温度32℃; 排风口:风量86800CMH; 主变压器冷却风扇:FAN边界,风量12500CMH,4台; 图1为通过CFD建立的通风系统物理模型。 根据上述边界条件建立的六种通风系统物理模型如下: 第一种:单侧散热器,散热器热流密度为300KW;室外侧百叶进风口,进风口面积8m2; 第二种:单侧散热器,散热器热流密度为300KW;室外侧百叶进风口,室内侧百叶进风口;进风面积各4m2; 第三种:单侧散热器,散热器热流密度为300KW;主变压器下方进风口,进风面积8m2; 第四种:双侧散热器,每台散热器热流密度为150KW,配两台冷却风机,共四台;室外侧百叶进风口,进风面积8m2; 第五种:双侧散热器,每台散热器热流密度为150KW,配两台冷却风机,共四台;主变压器下方进风口,进风面积8m2,每个风口为4m2。 第六种:双侧散热器,每台散热器热流密度为150KW,配两台冷却风机,共四台;室外侧百叶进风口,室内侧百叶进风口;进风面积各4m2。 以下是上述六种方案的模拟结果: 通过对该物理模型的通风状况进行CFD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采用一个散热器、一个进风口、机械排风的气流组织方式,其散热器上方温度较自然通风低,且分布均匀; 散热器上方空气温度仍然不够均匀,局部区域超45℃; 2m处空气温度较低,仅散热器局部出现温度超40℃,这和风口气流有关,但温度分布不均匀,进风侧温度较低。 采用一个散热器、两个进风口、机械排风的气流组织方式,其散热器上空温度均匀性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区域温度超45℃; 2m处空气温度分布较单侧进风均匀且温度较低。 采用单侧散热器、主变压器下方进风口的气流组织,散热器上方排风温度较低,温度场均匀性较好,没有温度超45℃区域; 2m处空气温度较高,但均匀性好,没有超40℃区域。 采用双侧散热器、一侧进风口的气流组织、散热器上方排风温度较高, 温度场均匀性不佳,局部区域温度超45℃; 2m处空气温度较高,均匀性不好,无进风侧局部区域温度超40℃。 采用双侧散热器、主变压器下方进风口的气流组织、排风温度均匀,没有温度超45℃的区域; 2m处空气温度较高,均匀度一般,但无超40℃区域。--> 此方案主变压器室层高需增高,从而建筑物建筑高度要增加,建设成本增大;主变基础增高,主变压器运输难度加大;不容易实施。 双侧散热器、双侧进风口的气流组织,散热器上方温度均匀性较单侧进风有所改善。 2m处空气温度较低,均匀性较好。 此方案不需增加建筑层高,对建筑、结构都无影响,对主变压器运输也无影响,很容易实施。 通过对六种方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与自然通风相比,机械通风大大改善了室内温度均匀性与热环境,排风温度显著降低; 2、与自然通风相比,机械通风可以适当减小进风面积; 3、与单侧散热器相比,设置双侧散热器更有利于散热器散热; 4、下进风的进风方式对散热器散热最有利; 5、对于单侧散热器,宜在无散热器侧适当送风,这样有利于改善室内温度均匀度; 6、对于双侧散热器,不宜设置单侧进风方式,这样会导则局部温度偏高,如必须设置,宜增大风量; 7、下进风方式由于能很快进入散热器进行降温,其散热效率高,排风温度均匀,对主变稳定运行有利,但建筑层高需增加,主变运输较困难,不容易实施。 8.双侧散热器、双侧进风的气流组织,散热器上方温度均匀性较好,散热效率高,排风温度均匀,仅有主变压器上部局部区域温度超45℃,但不影响人员活动;此方案不需增加建筑层高,对建筑、结构都无影响,不影响主变运输,很容易实施。 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电站的室内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侧百叶进风口,位于主变压器室大门的门下部;  室内侧百叶进风口,位于与所述主变压器室大门相对的主变室墙体下部;  排风口,位于所述主变压器室顶部;  两台散热器,分别安装于所述主变压器的两侧;  四台冷却风机,其中,每台所述散热器下部各安装两台所述冷却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的室内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侧百叶进风口,位于主变压器室大门的门下部;室内侧百叶进风口,位于与所述主变压器室大门相对的主变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兰苏伟王丽黄亦斌林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电力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2年04月16日 10:43
    您的这个专利有用到CFD或者是airpak软件模拟吗?我想找点用airpak做通风系统的论文参考一下。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