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人工器官
,具体地说是一种鼓室成形术的硅胶片。
技术介绍
在慢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中,鼓膜修复组织易与鼓室内壁发生粘连,尤其是骨岬、咽鼓管鼓室开口和骨峡等部位的粘膜若有溃疡或缺失破损时,修复组织可与上述部位的创面愈合,从而使新形成的鼓膜与鼓室发生部分或广泛的粘连,导致以下不良结果:(1)、鼓室气腔广泛闭锁,生产鼓室不张(atelectasis)并发鼓室不张所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加上皮退缩性内陷袋形成,并继发胆脂瘤。(2)、鼓室后部气腔闭锁,鼓室前部无鼓膜形成,造成咽鼓管口显露和与外耳道沟通,并在鼓环缺失或不全时使外耳道鳞状上皮向咽鼓管内生长,发生下鼓室与咽鼓管内胆脂瘤。(3)、鼓峡闭锁,发生松弛部或新鼓膜上部处的上皮退缩性内陷袋,继之形成胆脂瘤。(4)、除了意外形成IV型小鼓室可有听力保存或提增外,声传导机制严重受损而致听力下降。(5)、鼓室粘连可使向咽鼓管引流受阻,发生有炎症相伴的活动性粘连性中耳炎。目前,在鼓室成形术中广泛采用植入鼓室硅胶片,它能有效地防止鼓室粘连的发生,效果虽然不错,但也存在以下的问题:①目前广泛使用的成形鼓室硅胶片,是一种全等厚的硅胶片,它会占据鼓室一定的容积,使鼓室内含气量下降,鼓室含气量下降过多,会造成传声效率下降。②吸鼻动作可造成鼓室一时性负压,有可能使鼓膜与鼓室硅胶片之间因空隙过小,而使鼓膜与鼓室硅胶片紧贴,发生这种情况,会迫使鼓膜运动受阻,影响听力,捏鼻鼓气常可临时解决这个问题,但总是对病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鼓室成形术的硅胶片,它在等厚的硅胶片上设置了“V”形楔槽,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鼓室成形术的硅胶片,包括呈勺形的全等厚鼓室硅胶片(1),其特征在于鼓室硅胶片(1)上横向设有“V”形楔槽(2),楔槽(2)为等间距且平行设置在整个鼓室硅胶片(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鼓室成形术的硅胶片,包括呈勺形的全等厚鼓室硅胶片(1),其特征在于鼓室硅胶片(1)上横向设有“V”形楔槽(2),楔槽(2)为等间距且平行设置在整个鼓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敏,李萍,
申请(专利权)人:王正敏,李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