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84079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盒。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通过设置在带盒(30)的半圆形槽(38)中的锁定部(78)彼此接合。接触部(86)在臂前表面(35)中被设置于出口(341)附近。包括在接触部(86)中的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彼此接触使得它们能够彼此接触和分离。当竖直力被施加到臂部(34)时,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彼此分离,同时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之间的接合由锁定部(78)保持。因而,顶壳体部(86A)和底接触部(86B)能够返回到正常接触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带式打印机中的带盒。技术背景已知带盒能够被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带式打印机的盒容纳部中。例如,日 本专利特开No.2000-103131中所描述的带盒具有用于朝向开口排出打印带的出口,在该 开口处,在打印带上进行打印。在顶壳体中靠近该出口处且在带盒的前表面中设置锁定 件。在底壳体中靠近该出口处且在带盒的前表面中设置锁定孔。锁定件和锁定孔弹性地 接合从而使顶壳体和底壳体接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保持良好的打印质量,打印带需要从出口适当地排出。然而,当例如上述 公开文件中所述的带盒落下时,由于落下撞击,靠近出口的锁定孔和锁定件之间的接合 可能松开,并且因而可在靠近出口处顶壳体和底壳体之间产生间隙。在这种情况下,有 一种可能性是打印带从出口不适当地排出且打印质量变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盒,其能够抑制在出口附近顶壳体和底壳体之间产 生间隙,从而保持良好的打印质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带盒包括盒壳体、带、臂部、锁定部和接触部。该盒壳体具有顶 表面、底表面、前表面和一对侧表面,并包括具有顶表面的顶壳体和具有底表面的底壳 体。该带是打印介质,并被安装在盒壳体中。该臂部包括前表面的一部分并将带沿预定 馈送路径的一部分朝向出口引导。馈送路径的所述部分与前表面平行地延伸。该锁定 部被设置在臂部的在带的馈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附近。顶壳体和底壳体通过锁定部彼此接 合。该接触部被设置在出口附近并被构造成允许顶壳体和底壳体彼此接触或分离。由于带盒包括锁定部,因此即使在例如撞击被施加到带盒的情况下,也能够保 持顶壳体和底壳体之间的接合。此外,即使在由于撞击等而在接触部中顶壳体和底壳体 彼此分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锁定部保持接合。因此,带盒能够返回到在接触部中顶 壳体和底壳体适当彼此接触的状态。因而,能够防止在顶壳体和底壳体之间产生间隙。 因此,能够适当地保持臂部中带的馈送路径,并且能够从出口适当地排出带。因此,能 够保持良好的打印质量。在带盒中,接触部可包括孔口和突出部。孔口可被设置在底壳体和顶壳体中的 一个壳体中。能够被插入孔口中或从孔口移除的突出部可被设置在底壳体和顶壳体中的 另一个壳体中。在这种情况下,当顶壳体和底壳体彼此接合时突出部能够被孔口引导, 且接触部能够被形成在适当的位置中。因此,能够防止顶壳体和底壳体不适当地与带接 触从而损坏带。在带盒中,锁定部可包括开口和锁定件。开口可被设置在底壳体和顶壳体中的 一个的前表面中,并可使底壳体和顶壳体中的所述一个的外部和内部连通。锁定件可被设置在底壳体和顶壳体中的另一个壳体中,并具有与开口接合的突起。在这种情况下, 顶壳体和底壳体能够通过开口和锁定件接合。因此,即使在带盒受到撞击且力沿使顶壳 体和底壳体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加到带盒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顶壳体和底壳体彼此分离 的可能性。带盒可进一步包括凹部,该凹部邻近臂部的上游端地形成在前表面中,并且该 凹部沿盒壳体的竖直方向延伸。另外,锁定部可被设置在凹部中。在这种情况下,与平 坦表面相比,由于凹部具有更大的抗弯强度,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顶壳体和底壳体彼此 分离的可能性。在带盒中,接触部可被设置在盒壳体的沿竖直方向的中心位置附近。在这种 情况下,在出口附近,顶壳体的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和底壳体的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基本相 同。因此,在出口附近,顶壳体和底壳体中的任一个的长度不会变得太短。因此,能够 防止在出口附近顶壳体和底壳体过度弯曲。带盒可进一步包括底调整部,该底调整部在底壳体的包括在臂部中的部分中被 设置在出口的沿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并且该底调整部适于调整所述带沿带宽度方向的运 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带的带宽度方向的运动能够被底调整部调整,因此能够提高带 的馈送精度。带盒可进一步包括顶调整部,该顶调整部在顶壳体的包括在臂部中的部分中被 设置在出口的沿馈送方向的上游侧,并且该顶调整部适于调整所述带沿带宽度方向的运 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带的带宽度方向的运动能够被顶调整部调整,因此能够提高带 的馈送精度。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1是当盒盖6关闭时从上方看到的带式打印机1的透视图2是当盒盖6打开时从上方看到的带式打印机1的透视图3是当压盘保持器12处于待机位置时,带有安装的层压型带盒30的盒容纳部 8的平面图4是当压盘保持器12处于打印位置时,带有安装的层压型带盒30的盒容纳部 8的平面图5是从上方看到的带盒30的透视图6是盒壳体31的分解透视图7是底壳体312的平面图8是顶壳体311的底视图9是带盒30的正视图,用于说明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如何彼此接合;图10是带盒30的正视图,用于说明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如何彼此完全接 合;图11是带盒30的竖直剖面图,用于说明在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彼此正在接 合时的锁定臂80和锁定孔79 ;图12是带盒30的竖直剖面图,用于说明当顶壳体311和底壳体312彼此完全接合时的锁定臂80和锁定孔79 ;图13是带盒30的正视图,用于说明在接触部86中顶接触部86A和底接触部86B 彼此分离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能够采用的技术特 征,但仅是示例性的。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1和带盒30。在本实施例 的说明中,图1中的左下侧、右上侧、右下侧、左上侧被分别限定为带式打印机1的前 侧、后侧、右侧和左侧。图5中的前下侧、上方背侧、右侧和左侧被分别限定为带盒30 的前侧、后侧、右侧和左侧。在用于下面说明的图3和图4中,在顶壳体311被移除的情况下示出安装在盒容 纳部8中的带盒30。首先,将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带式打印机1的概要构造。带式打印机1是能够 与各种类型的带盒一起使用的通用带式打印机。各种类型例如可包括热敏型、受体型、 层压型和热敏层压型。在本实施例中,以用于形成层压带(其打印表面被层压)的层压 型带盒作为各种带盒的例子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带式打印机1包括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的主单元盖2。 在主单元盖2的顶表面的前侧布置键盘3,该键盘3包括字符键(用于诸如字母、符号和 数字的字符)和各种功能键。在键盘3的后侧设置能够显示输入字符的显示器5。在显 示器5的后侧设置当更换带盒30(见图幻时能被打开和关闭的盒盖6。在主单元盖2的左后侧设置用于将已打印带排出到外部的排出狭缝111。在盒盖 6的左侧形成用于在盒盖6关闭的情况下使排出狭缝111暴露到外部的排出窗112。钩状 锁定栓411被大致设置在盒盖6前部的中心处,且从盒盖6的底表面向下突出。锁孔412 被设置在主单元盖2的与锁定栓411相对应的位置处。当盖盒6关闭时,锁定栓411配 合到锁孔412中且与锁孔412接合,从而防止盒盖6意外地打开。接下来,将参考图2到图4说明盒盖6下方的主单元盖2的内部构造。如图2 所示,盒容纳部8被设置在盒盖6下方的主单元盖2内部。盒容纳部8是其中能够安装 带盒30 (见图幻或带盒30能从其中移除的区域。盒容纳部8被形成为当带盒30被安装 时大致与盒壳体31的底表面302(见图幻的形状相对应的凹陷。盒容纳部8设置有用于从带盒30拉出带且馈送该带的馈送机构、用于在带的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盒,包括:盒壳体,所述盒壳体具有顶表面、底表面、前表面和一对侧表面,并包括具有所述顶表面的顶壳体和具有所述底表面的底壳体;带,所述带作为打印介质被安装在所述盒壳体中;臂部,所述臂部包括所述前表面的一部分,并将所述带沿预定馈送路径的一部分朝向出口引导,所述预定馈送路径的所述部分与所述前表面平行地延伸;锁定部,所述锁定部被设置在所述臂部的在所述带的馈送方向上的上游端附近,并且所述顶壳体和所述底壳体通过所述锁定部彼此接合;和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被设置在所述出口附近,并被构造成允许所述顶壳体和所述底壳体彼此接触或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努今牧照雄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