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传伟专利>正文

可上下楼梯的担架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80654 阅读:8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上下楼梯的担架车,属于医疗救护器材设施。它有活动担架和带轮子的前后支腿,四组轮组通过轮组轴承分别安装在前后轮撑杆两端,两前支腿下端分别连接在轮组内侧的前轮撑杆上,前横杆连接在两前支腿中部;两后支腿下端分别连接在轮组内侧的后轮撑杆上,后横杆连接在两后支腿中部;同侧前后支腿上端分别铰连在架梁两端,左右横杆分别铰连在同侧的前后支腿中部;活动担架的下中部设置有可卡装架梁的卡槽;所述轮组由3个互成120度角且到轮组轴承等距的小轮组成。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担架车结构简单,能在楼梯间上下推动,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安全可靠,极大地节省了搬运伤病员的时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担架车,特别涉及一种可上下楼的担架车,属于医疗救护器材设 施。
技术介绍
担架车在医院、救护中心的医疗救护过程中使用十分普遍,目前应用的担架车主 要有两种一种是平板担架,另一种是可在平面上推动担架车。这两种救护担架在上下楼梯 搬动伤病员时需要大量人力,而在楼梯这样狭小地方搬动伤病员非常不便,既浪费了人力 又耽误了抢救时机,有时会因为不能及时搬运伤病员而牺牲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担架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上下楼梯的担 架车的技术方案,该方案极大地提高了担架车在上下楼梯的方便性,在使用过程中既省时 省力又安全便捷。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可上下楼梯的担架车,它有活动担架和带轮子的前支 腿和后支腿,两组轮组通过轮组轴承分别安装在前轮撑杆两端,左前支腿与右前支腿的下 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轮组内侧的前轮撑杆上,前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前支腿与右前支腿 中部;另有两组轮组通过轮组轴承分别安装在后轮撑杆两端,左后支腿与右后支腿下端分 别连接在所述轮组内侧的后轮撑杆上,后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后支腿与右后支腿中 部;左前支腿上端和左后支腿上端铰连在架梁左端,右前支腿上端和右后支腿上端铰连在 架梁右端,左横杆两端分别铰连在左前支腿和左后支腿中部,右横杆两端分别铰连在右前 支腿和右后支腿中部;活动担架的下平面中部设置有可卡装架梁的卡槽;所述轮组由安装 在轮组轴承上的互成120度角的3个小轮组成,3个小轮到轮组轴承的距离相等。上述前支腿长度大于后支腿长度。上述左横杆与右横杆是由带有栓扣销的横杆套和套装在横杆套内的带有销孔的 插杆组成。上述活动担架中部设置有担架扶手。上述活动担架两端共设计有四个担架把手。上述担架把手底部套扣有半圆形担架腿,担架腿可绕固定轴向下旋转90度,担架 把手上设有卡锁。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担架车结构简单,前后两轮组在滚动过 程中会发生遇阻换轮式运动,能在楼梯间上下推动,虽然有少许颠簸,但是操作简便省时省 力,安全可靠、迅速便捷,极大地节省了搬运伤病员的时间。搬运过程中病人可采取平卧位, 对抢救危重病人和需要制动的病人十分有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轮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担架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左右横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1-轴承,2-担架把手,201-固定轴,202-担架腿,203-卡锁,3_右后支腿,301-左 后支腿,4-右横杆,401-左横杆,402-横杆套,403-栓扣销,404-销孔,405-插杆,5-活动担 架,6-卡槽,7-担架扶手,8-右前支腿,801-左前支腿,9-后轮撑杆,10-后横杆,11-架梁, 12-前横杆,13-前轮撑杆,14-小轮A,15-小轮B, 16-小轮C。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做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可上下楼梯的担架车,它有活动担架5和带轮子的前支 腿和后支腿,两组轮组通过轮组轴承1分别安装在前轮撑杆13两端,左前支腿801与右前 支腿8的下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轮组内侧的前轮撑杆13上,前横杆1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 前支腿801与右前支腿8中部;另有两组轮组通过轮组轴承1分别安装在后轮撑杆9两端, 左后支腿301与右后支腿3下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轮组内侧的后轮撑杆9上,后横杆10的两 端分别连接在左后支腿301与右后支腿3中部;左前支腿801上端和左后支腿301上端铰 连在架梁11左端,右前支腿8上端和右后支腿3上端铰连在架梁11右端,左横杆401两端 分别铰连在左前支腿801和左后支腿301中部,右横杆4两端分别铰连在右前支腿8和右 后支腿3中部;活动担架1的下平面中部设置有可卡装架梁11的卡槽6 ;所述轮组由安装 在轮组轴承1上的互成120度角的3个小轮组成,3个小轮到轮组轴承1的距离相等;上述 前支腿8、801长度大于后支腿3、301长度,左横杆401与右横杆4包括带有栓扣销403的 横杆套402和套装在横杆套402内的带有销孔404的插杆405,活动担架5中部设置有担架 扶手7,活动担架5两端共设有四个担架把手2,担架把手2底部套扣有半圆形担架腿202, 担架腿202可绕固定轴201向下旋转90度,担架把手2上设有卡锁203。目前一般的楼梯台阶每阶高度为15-18CM、宽20-30CM,为适应这种情况,在制做 担架车时,轮组中小轮的半径设计为5-6CM,两小轮中心的距离为15-18CM。在使用这种担架车时,活动担架5通过中部的卡槽6安装在架梁11上,在推动过 程中活动担架5的角度可以人为控制,可以使病人始终保持平卧位。左横杆401和右横杆4 由于是插杆405安装在横杆套402中并通过栓扣销403固定,可以通过调节拴扣销403在 插杆405上销孔404的位置来调节左横杆401和右横杆4的长度,以调整活动担架5的高 度和前后轮组之间的距离。当担架车在平面推动时,每组轮组会有两个小轮着地运动。当 担架车在楼梯向下推动时,小轮A14首先踏空,此时,轮组便会以小轮B15为支撑点向下旋 转,小轮A14和小轮C16又会在下一个台阶着地,再向前推,小轮C16又会踏空,轮组便会以 小轮A14为支撑点向下旋转,小轮16C和小轮B15又会在下一个台阶着地,就这样反复交替 运动完成在楼梯上的推动。当担架车在楼梯向上推动时,由于台阶的阻挡,轮组会以被阻挡 的小轮为轴向上翻转,实现爬楼运动。当左横杆401和右横杆4完全放开时,活动担架5会平放在前轮撑杆13、后轮撑 杆9、前横杆12、后横杆10上。这时担架车就变成平推担架,这样在平面上搬动病人更加方 便。静止后可以把担架腿202绕固定轴201向下旋转90度,用卡锁203固定担架腿202,这 样就可以把担架车作临时病床应用。本技术所需的卡锁203为惯常设计,为本
技术人员所熟知,不再详 加描述。权利要求可上下楼梯的担架车,它有活动担架和带轮子的前支腿和后支腿,其特征在于,两组轮组通过轮组轴承分别安装在前轮撑杆两端,左前支腿与右前支腿的下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轮组内侧的前轮撑杆上,前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前支腿与右前支腿中部;另有两组轮组通过轮组轴承分别安装在后轮撑杆两端,左后支腿与右后支腿下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轮组内侧的后轮撑杆上,后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后支腿与右后支腿中部;左前支腿上端和左后支腿上端铰连在架梁左端,右前支腿上端和右后支腿上端铰连在架梁右端,左横杆两端分别铰连在左前支腿和左后支腿中部,右横杆两端分别铰连在右前支腿和右后支腿中部;活动担架的下平面中部设置有可卡装架梁的卡槽;所述轮组由安装在轮组轴承上的互成120度角的3个小轮组成,3个小轮到轮组轴承的距离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腿长度大于后 支腿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横杆与右横杆 是由带有栓扣销的横杆套和套装在横杆套内的带有销孔的插杆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担架中部设置 有担架扶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担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述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可上下楼梯的担架车,它有活动担架和带轮子的前支腿和后支腿,其特征在于,两组轮组通过轮组轴承分别安装在前轮撑杆两端,左前支腿与右前支腿的下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轮组内侧的前轮撑杆上,前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前支腿与右前支腿中部;另有两组轮组通过轮组轴承分别安装在后轮撑杆两端,左后支腿与右后支腿下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轮组内侧的后轮撑杆上,后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左后支腿与右后支腿中部;左前支腿上端和左后支腿上端铰连在架梁左端,右前支腿上端和右后支腿上端铰连在架梁右端,左横杆两端分别铰连在左前支腿和左后支腿中部,右横杆两端分别铰连在右前支腿和右后支腿中部;活动担架的下平面中部设置有可卡装架梁的卡槽;所述轮组由安装在轮组轴承上的互成120度角的3个小轮组成,3个小轮到轮组轴承的距离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传伟陈双丽刘云
申请(专利权)人:徐传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