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能变流器的功率模块,包括尖峰吸收电容、铜排和功率管,所述功率管和尖峰吸收电容分别设置在铜排板面的两侧,所述尖峰吸收电容和铜排通过导电柱隔开并通过导电柱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降低尖峰吸收电容温度、增加尖峰吸收电容工作可靠性与寿命,并不影响尖峰吸收电容本身性能的风能变流器的功率模块。(*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流器,尤其涉及一种风能变流器的功率模块。
技术介绍
当前,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新能源,发展非常迅速。随着风力发电技术进步,风力发 电设备中的风能变流器的功率密度越来越大,散热成为影响风能变流器正常工作和使用寿 命的关键因素。基于保护功率管等考虑,风能变流器往往会采用尖峰吸收电容直接与功率 管并联来吸收开关过程中产生的电压尖峰。对于电容而言,温度与工作电压直接决定了其 寿命,通常而言,温度降低10°c,电容的寿命可以提高一倍。风能变流器中,功率管的铜排 通过大电流时,发热量大,会烘烤直接与其接触的尖峰吸收电容,导致尖峰吸收电容温度升 高。现在解决该问题所采用的方式是将尖峰吸收电容的引脚加长,虽然引脚加长加大了尖 峰吸收电容与铜排的距离,减少铜排发热对尖峰吸收电容的影响,但也带来不利的因素弓丨 脚加长,尖峰吸收电容本身寄生电感就增加,影响整个风能变流器的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加长尖峰吸收电容解决 电容升温时,带来电容的寄生电感增加、影响整个风能变流器的电性能的缺陷,提供一种能 降低尖峰吸收电容温度、增加尖峰吸收电容工作可靠性与寿命,并不影响尖峰吸收电容本 身性能的风能变流器的功率模块。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能变流器的功率模块, 包括尖峰吸收电容、铜排和功率管,所述功率管和所述尖峰吸收电容分别设置在所述铜排 板面的两侧,所述尖峰吸收电容和所述铜排通过导电柱隔开并通过导电柱电连接。所述导电柱螺接在所述铜排上。所述尖峰吸收电容下部的引脚固定在所述导电柱的顶面上,所述尖峰吸收电容的 引脚和所述导电柱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铜排上,所述尖峰吸收电容的引脚、导电柱、螺钉与 所述铜排导电连接。所述导电柱与铜排自成一体。所述尖峰吸收电容下部的引脚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导电柱顶面上,所述尖峰吸收 电容的引脚、螺钉与所述导电柱导电连接。所述导电柱为圆柱形。所述导电柱高度的范围为2mm 10mm。本技术通过在尖峰吸收电容与铜排之间增加一个导电柱,拉开了尖峰吸收电 容与铜排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善了铜排产生的热量对尖峰吸收电容的烘烤状况,减少了铜 排产生热量造成的尖峰吸收电容升温的问题,尖峰吸收电容的温度降低,使得尖峰吸收电 容的寿命大大延长,也使得尖峰吸收电容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并且采用的是能导 通电流的导电柱,不影响尖峰吸收电容和铜排之间的电连接关系。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风能变流器的功率模块,包括尖峰吸收电容1、铜排2和功率管 3。所述功率管3和尖峰吸收电容1分别设置在铜排2板面的两侧,图中可以看出,功率管3位于铜排2的下方,并与铜排电连接,尖峰吸收电容1位于铜排2的上方。所述尖峰 吸收电容1和铜排2之间设有导电柱4,导电柱4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铜、铝、银、铁、导 电合金等,一般优选铜、铝制成。所述尖峰吸收电容1和铜排2通过导电柱4电连接在一起。 关于导电柱4和铜排2的连接,一般会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导电柱4螺接在铜排2上,即 在铜排2上设有螺孔21,导电柱4轴向对应设有通孔或螺孔(图中未示出),螺钉5穿装在 通孔或螺孔内将导电柱4螺接在铜排2的螺孔21内固定。另一种方式是导电柱4与铜排 2为不分离的一体结构,制作铜排2时便在相应位置直接成型导电柱4。对于导电柱4和铜排2的第一种连接方式,可将尖峰吸收电容1下部的引脚11设 置在导电柱4顶面上,并通过螺钉5 —起固定在铜排2上,并保证尖峰吸收电容1的引脚 11、导电柱4、螺钉5与铜排2之间导电连接。对于导电柱4和铜排2的第二种连接方式,导电柱4顶面开有螺孔,尖峰吸收电容 1的引脚11通过螺钉5固定在导电柱4顶面上,所述尖峰吸收电容1的引脚11、螺钉5与 导电柱4导电连接。由于尖峰吸收电容1下部的引脚11与导电柱4顶面固定连接,则尖峰 吸收电容1就位于导电柱4之外,远离了铜排2,减少了铜排2产生热量造成的尖峰吸收电 容1升温的问题,尖峰吸收电容1的温度降低,使得尖峰吸收电容1的寿命大大延长,也使 得尖峰吸收电容1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导电柱4的形状可以为圆柱、棱柱、锥台、椭圆柱等多种形状,其中由于圆柱的均 流效果相对于其他形状比较好,因此导电柱4优选为圆柱。由于导电柱4过高会影响变流 器整体结构布局且不会继续增大尖峰吸收电容1降温的效果,导电柱4过低则基本没有降 温的效果,因此导电柱4高度选择为2mm IOmm较为合适,优选5mm左右,在这个高度能使 尖峰吸收电容1靠近铜排2的一侧温度降低5°C左右。权利要求一种风能变流器的功率模块,包括尖峰吸收电容、铜排和功率管,所述功率管和尖峰吸收电容分别设置在铜排板面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峰吸收电容和铜排通过导电柱隔开并通过导电柱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能变流器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螺接在所 述铜排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能变流器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峰吸收电容下 部的引脚固定在所述导电柱的顶面上,所述尖峰吸收电容的引脚和所述导电柱通过螺钉一 起固定在所述铜排上,所述尖峰吸收电容的引脚、导电柱、螺钉与铜排导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能变流器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与所述铜 排自成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能变流器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峰吸收电容下 部的引脚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导电柱顶面上,所述尖峰吸收电容的引脚、螺钉与所述导电 柱导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风能变流器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 柱为圆柱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能变流器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高度的范 围为2mm IOmm0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能变流器的功率模块,包括尖峰吸收电容、铜排和功率管,所述功率管和尖峰吸收电容分别设置在铜排板面的两侧,所述尖峰吸收电容和铜排通过导电柱隔开并通过导电柱电连接。本技术提供一种能降低尖峰吸收电容温度、增加尖峰吸收电容工作可靠性与寿命,并不影响尖峰吸收电容本身性能的风能变流器的功率模块。文档编号H02M1/32GK201766493SQ201020272290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7日专利技术者何净, 盛俊毅 申请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能变流器的功率模块,包括尖峰吸收电容、铜排和功率管,所述功率管和尖峰吸收电容分别设置在铜排板面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峰吸收电容和铜排通过导电柱隔开并通过导电柱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净,盛俊毅,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