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73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类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特别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式(Ⅰ)的经稠合的氮杂草酮衍生物或其农业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为CO↓[2]R↑[2]或H;Y为OH;NHNR↑[3]R↑[4]、NHNHC(=Z)NR↑[5]R↑[6]或NHNHC(=Z)CR↑[7]R↑[8]R↑[9];或X和Y与相连的两个碳原子一起形成式(A)的环,以及涉及用该化合物处理植物以诱导生长调节响应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化学品
以及用于农业中的植物生长调节方法。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新的用于处理植物以诱导生长调节响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所述响应引起经处理的植物、植物的某些部分或更常见的作物产量的优良生长。术语“植物生长调节方法”或术语“生长调节处理”或所使用的文字“植物生长调节作用”或所使用的其它使用文字“调节”的术语涉及改善植物某些性能的多种植物响应。“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在一种或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处理中具有活性的化合物。植物生长调节作用不同于有时也定义为植物生长调节作用的杀虫作用或生长降低作用,然而本专利技术的该作用是破坏或阻碍植物生长。对此,本专利技术实际所使用的化合物是以相对于待处理的植物是无植物毒性但刺激植物或其某些部分生长的量来使用。因此,这类化合物也可以称为“植物刺激剂”,其作用可以称为“植物生长刺激作用”。相对于未处理植物而言,植物生长调节作用是一种改善植物及其收成从而获得改善的植物生长和更好的农业实践条件的所需方法。这类分子可以抑制或促进细胞活性。这表明所确定的用于植物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数情况下通常在植物中具有多重作用的方式,大多通常调节植物细胞的分裂、延长和分化。相比已知来源于动物的激素来说,在植物中的触发作用(trigger event)似乎不同。在分子基础上,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通过影响膜性能、控制基因表达或影响酶活性或有至少两种上述相互作用类型相结合的活性来起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天然源的化学品,也称作植物激素(例如非肽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激肽类、乙烯、油菜素内酯或脱落酸,以及水杨酸(salicilic acid))、脂寡糖(例如结瘤因子(Nodfactors))、肽(例如系统素)、脂肪酸衍生物(例如茉莉酮酸酯),和寡聚糖素(例如参见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Plant(2000);eds.Buchanan,Gruissem,Jones,pp.558-562;和850-929),或它们可以是合成制得的化合物(例如天然产生植物生长激素的衍生物,乙烯利)。在许多细胞和组织中可以发现以非常小的浓度起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但它们似乎集中在分生组织和芽中。由于存在多种已知会影响生长激素作用的因素,如(a)植物生长调节剂自身的浓度,(b)施用至植物的量,(c)与开花期有关的施用时间,(d)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温度和湿度,(e)植物水分含量,以及多种其它因素,除了选择正确的化合物外,还相关的是寻找最佳的环境条件。现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方式通常是未知的。对不同靶标进行讨论,其中大多受到影响的分子参与细胞分裂调节作用,例如分别在G1或G2期抑制细胞周期,其它用于传导干旱压迫响应(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Plant(植物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2000);eds.Buchanan,Gruissem,Jones,pp.558-560)。在任何情形下,激素控制可以看作是上调和下调的非常复杂的级联,例如该控制可以引起刺激植物的一个器官或胞型的生长,而且可以引起抑制相同植物的其它器官或胞型。在多数情形中,激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植物激素控制,并且在激酶中,蛋白质激酶是关键的并且高度特异性控制涉及细胞周期控制的分子。将这类激酶作为多种植物激素的靶标来讨论,例如对于植物生长素和脱落酸的情形(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Plant(植物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2000);eds.Buchanan,Gruissem,Jones,pp.542-565和pp.980-985;Morgan(1997),Annu.Rev.Cell.Dev.Biol.,13,261-291;Amon et al.(1993),Cell,74,pp.993-1007;Dynlacht et al.(1997),Nature,389,pp.149-152;Hunt and Nasmyth(1997),Curr.Opin.Cell.Biol.,9,pp.765-767;Thomas and Hall(1997),Curr.Opin.Cell.Biol.,9,pp.782-787)。WO 99/65910教导了某些稠合的氮杂酮衍生物用作依赖细胞周期蛋白的激酶(CDKs)的抑制剂,并且有效用于药物用途,尤其是治疗哺乳动物的肿瘤或其它的细胞增生疾病,但始终未教导或给出任何暗示这类化合物可以刺激植物生长。本专利技术涉及以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优选非毒性的量,优选通过将该化合物施用至植物、生长出植物的种子或生长植物的场所将该化合物用于植物生长调节的用途,其中化合物为式(I)的经稠合的氮杂酮(azepinone)衍生物或其农业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X为CO2R2或H;Y为OH;NHNR3R4、NHNHC(=Z)NR5R6或NHNHC(=Z)CR7R8R9;或X和Y与相连的两个碳原子一起形成式(A)的环 其中标记为4和5的碳原子分别相应于在式(I)中标记为4和5的碳原子;Q、T、W和V各自独立地为CR11或N原子,条件是Q、T、W和V中的最多一个为N原子;Z为O或S;R1和R11各自独立地为H、卤素、羟基、氨基、硝基、甲酰基、羧基、氰基、氰硫基、氨基羰基、(C1-C6)烷氧基、(C1-C6)卤烷氧基、(C1-C6)烷基-S(O)n、(C1-C6)卤烷基-S(O)n、(C1-C6)烷基氨基、二[(C1-C6)烷基]氨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氨基羰基、二[(C1-C6)烷基]氨基羰基、N-(C1-C6)烷酰基氨基、N-(C1-C6)烷酰基-N-(C1-C6)烷基氨基、氨磺酰基、N-(C1-C6)烷基氨磺酰基、N,N-二[(C1-C6)烷基]氨磺酰基、(C3-C9)环烷基、(C1-C6)烷基、(C2-C6)烯基和(C2-C6)炔基,其中最后3个所述基团中的每一个是未经取代的或经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基团取代的卤素、羟基、氨基、硝基、羧基、氰基、(C1-C4)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S(O)n、(C1-C4)卤烷基-S(O)n、(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3-C9)环烷基、(C1-C4)烷基羰基、(C1-C4)烷氧基羰基、苯基、苯氧基、苯硫基、杂环基、杂芳氧基和杂芳硫基,其中最后6个所述基团中的每一个是未经取代的或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卤素、硝基、甲酰基、氰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S(O)n、(C1-C4)卤烷基-S(O)n、(C1-C4)卤烷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羰基和(C1-C4)烷氧基羰基;或苯基、苯氧基、苯硫基、苯基羰基、杂芳基、杂芳氧基和杂芳硫基,其中最后7个所述基团中的每一个是未经取代的或经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基团取代的卤素、羟基、氨基、硝基、羧基、甲酰基、氰基、(C1-C4)烷基、(C1-C4)卤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S(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将式(Ⅰ)化合物或其农业上可接受的盐用于植物生长调节的用途***(Ⅰ)其中:X为CO↓[2]R↑[2]或H;Y为OH;NHNR↑[3]R↑[4]、NHNHC(=Z)NR↑[5]R↑[6]或NHNHC(=Z )CR↑[7]R↑[8]R↑[9];或X和Y与相连的两个碳原子一起形成式(A)的环:***(A)其中标记为4和5的碳原子分别相应于在式(Ⅰ)中标记为4和5的碳原子;Q、T、W和V各自独立地为CR↑[11] 或N原子,条件是Q、T、W和V中的最多一个为N原子;Z为O或S;R↑[1]和R↑[11]各自独立地为H、卤素、羟基、氨基、硝基、甲酰基、羧基、氰基、氰硫基、氨基羰基、(C↓[1]-C↓[6])烷氧基、(C↓[1]-C↓[6] )卤烷氧基、(C↓[1]-C↓[6])烷基-S(O)↓[n]、(C↓[1]-C↓[6])卤烷基-S(O)↓[n]、(C↓[1]-C↓[6])烷基氨基、二[(C↓[1]-C↓[6])烷基]氨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氨基羰基、二[(C↓[1]-C↓[6])烷基]氨基羰基、N-(C↓[1]-C↓[6])烷酰基氨基、N-(C↓[1]-C↓[6])烷酰基-N-(C↓[1]-C↓[6])烷基氨基、氨磺酰基、N-(C↓[1]-C↓[6])烷基氨磺酰基、N,N-二[(C↓[1]-C↓[6])烷基]氨磺酰基、(C↓[3]-C↓[9])环烷基、(C↓[1]-C↓[6])烷基、(C↓[2]-C↓[6])烯基和(C↓[2]-C↓[6])炔基,其中最后3个所述基团中的每一个是未经取代的或经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基团取代的:卤素、羟基、氨基、硝基、羧基、氰基、(C↓[1]-C↓[4])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S(O)↓[n]、(C↓[1]-C↓[4])卤烷基-S(O)↓[n]、(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3]-C↓[9])环烷基、(C↓[1]-C↓[4])烷基羰基、(C↓[1]-C↓[4])烷氧基羰基、苯基、苯氧基、苯硫基、杂环基、杂芳氧基和杂芳硫基,其中最后6个所述基团中的每一个是未经取代的或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卤素、硝基、甲酰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EP 2004-5-12 04011256.7书中,上述的取代基具有如下含义“杂芳基”为单-、二-或多环杂芳族环系,其中至少1个环含有一个或多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优选1、2或3个杂原子),并且其含有总计5至14(优选5至7)个环原子,其中至少一个环是完全不饱和的(任何其它的环是不饱和的,或部分或完全氢化的)。该杂芳基为例如吡啶基、嘧啶基、达嗪基、吡嗪基、三嗪基、噻吩基、噻唑基、噻二唑基、唑基、异唑基、呋喃基、吡咯基、吡唑基、咪唑基、三唑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呋喃基、吲哚基、异噻唑基、苯并三唑基、苯并异唑基、异吲哚基、苯并唑基、苯并咪唑基、喹啉基、四氢喹啉基、异喹啉基、二氢吲哚基、苯并[1,4]-二烷基或6,7,8,9-四氢吡啶[1,2-a]吲哚基。“杂芳基”可以是未经取代或经取代的,优选经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基团(优选1、2或3个基团)取代的卤素、烷氧基、卤烷氧基、烷硫基、卤烷硫基、羟基、氨基、硝基、羧基、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基、甲酰基、氨基甲酰基、单-和二烷基氨基羰基,经取代的氨基例如酰基氨基、单-和二烷基氨基,以及烷基亚磺酰基、卤烷基亚磺酰基、烷基磺酰基、卤烷基磺酰基、烷基、卤烷基和氧基。该氧基还可以存在于杂环原子中,其中可以有不同的氧化数,例如在N和S的情形下。在式(I)和所有的如下结构式中,基团烷基、烷氧基、卤烷基、卤烷氧基、烷基氨基和烷硫基以及相应的不饱和和/或经取代的基团在碳架中是直链或支链的。除非另有定义,对于这些基团而言,更低的碳架例如具有1至6个碳原子,或在不饱和基团中具有2至6个碳原子是优选的。卤素指氟、氯、溴或碘。在基团名称前的术语“卤代”指该基团部分或完全被卤代,即,以任何结合被F、Cl、Br或I取代。表达式“(C1-C6)烷基”指具有1、2、3、4、5或6个碳原子(括号中所示的C原子范围)的直链或支链非环状饱和烃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1-丁基、2-丁基、2-甲基丙基或叔丁基。这同样适用于复合基团例如“烷氧基烷基”中的烷基。烷基以及在复合基团中,除非另有说明,优选具有1至4个碳原子。“(C1-C6)卤烷基”指在所述表达式“(C1-C6)烷基”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由相同数量的相同或不同卤素原子所取代的烷基,例如单卤烷基、全卤烷基、CF3、CHF2、CH2F、CHFCH3、CF3CH2、CF3CF2、CHF2CF2、CH2FCHCl、CH2Cl、CCl3、CHCl2或CH2CH2Cl。“(C1-C4)烷氧基-(C1-C6)烷基”指经(C1-C4)烷氧基取代的(C1-C6)烷基。“(C1-C6)烷基-S(O)n”指(C1-C6)烷硫基、烷基亚磺酰基或烷基磺酰基,例如甲硫基、甲基亚磺酰基或甲基磺酰基。“(C1-C6)烷氧基”指碳链具有所述表达式“(C1-C6)烷基”含义的烷氧基。“卤烷氧基”为例如OCF3、OCHF2、OCH2F、CF3CF2O、OCH2CF3或OCH2CH2Cl。“(C1-C6)烷基羰基”指羰基相连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羰基”指与羰基相连的(C1-C6)烷氧基。“(C2-C6)-烯基”指具有相应于该所示范围的碳原子数的直链或支链无环碳链,并且其包含至少一个可位于各不饱和基团任何位置的双键。“(C2-C6)-烯基”相应地指例如乙烯基、烯丙基、2-甲基-2-丙烯基、2-丁烯基、戊烯基、2-甲基戊烯基或己烯基。“(C2-C6)-炔基”指具有相应于该所示范围的碳原子数的直链或支链无环碳链,并且其包含至少一个可位于各不饱和基团任何位置的三键。“(C2-C6)-炔基”相应地指例如炔丙基、1-甲基-2-丙炔基、2-丁炔基或3-丁炔基。“(C3-C6)-环烷基”指单环烷基,例如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或环己基。“杂环基”指可以为饱和、不饱和或杂芳族的基团;其优选在杂环上包含一个或多个,优选1、2或3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该基团优选地为具有3至7个环原子的脂肪族杂环基,或具有5或6个环原子的杂芳族基团。该杂环基可以为例如杂芳族基团或环(杂芳基),例如其中至少一个环包含一个或多个杂原子的单-、二-或多环芳族系例如吡啶基、嘧啶基、达嗪基、吡嗪基、三嗪基、噻吩基、噻唑基、噻二唑基、唑基、异唑基、呋喃基、吡咯基、吡唑基、咪唑基和三唑基,或者是部分或完全氢化的基团如环氧乙基、氧杂环丁基、氧杂环戊基(=四氢呋喃基)、烷基、吡咯烷基、哌啶基、哌嗪基、二氧杂环戊基、唑啉基、异唑啉基、唑烷基、异唑烷基和吗啉基。对于经取代的杂环基而言,适宜的取代基为如下所示的取代基,并且也可以为氧。该氧基还可以存在于杂环原子中,其中可以有不同的氧化数,例如在N和S的情形下。经取代的基团如经取代的烷基、烯基、炔基、芳基、苯基、苄基、杂环基和杂芳基为例如源自未经取代骨架的经取代基团,取代基为例如一个或多个优选1、2或3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卤素、烷氧基、卤烷氧基、烷硫基、羟基、氨基、硝基、羧基、氰基、叠氮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基、甲酰基、氨基甲酰基、单-和二烷基氨基羰基、经取代的氨基例如酰基氨基、单-和二烷基氨基,以及烷基亚磺酰基、卤烷基亚磺酰基、烷基磺酰基、卤烷基磺酰基,并且在环状基团的情形下,也可以为烷基和卤烷基。在本文中,所定义的“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应理解为指选自指定基团组的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基团,除非另有特别地限定。术语“经取代的基团”例如经取代的烷基以及类似物包括,除所示的饱和含烃基团外的相应不饱和脂肪族和芳族基团,例如未经取代的或经取代的烯基、炔基、烯氧基、炔氧基、苯基、苯氧基等作为取代基。在环中具有脂肪族基团的经取代的环状基团的情形中,这也包括其取代基通过双键连于环上的环系,例如经亚烷基如亚甲基或亚乙基取代的。在具有碳原子的情形下,具有1至4个碳原子,尤其是1或2个碳原子是优选的。优选的取代基通常选自下组卤素如氟和氯,(C1-C4)烷基,优选甲基或乙基,(C1-C4)卤烷基优选三氟甲基,(C1-C4)烷氧基优选甲氧基或乙氧基,(C1-C4)卤烷氧基,硝基和氰基。在本文中尤其优选的是取代基甲基,甲氧基和氯。优选Y为OH;或X和Y与相连的两个碳原子一起形成如上所定义的式(A)的环。优选X为CO2R2或H;并且Y为OH;或X和Y与相连的两个碳原子一起形成如上式(A)的环,其中Q、T、W和V均为CR11,R11为如上所定义,并且R10为H。优选R1和R11各自独立地为H、卤素、羟基、氨基、硝基、甲酰基、羧基、氰基、氰硫基、氨基羰基、(C1-C4)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S(O)n、(C1-C4)卤烷基-S(O)n、(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1-C4)烷基羰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基氨基羰基、二[(C1-C4)烷基]氨基羰基、N-(C1-C4)烷酰基氨基、N-(C1-C4)烷酰基-N-(C1-C4)烷基氨基、氨磺酰基、N-(C1-C4)烷基氨磺酰基、N,N-二[(C1-C4)烷基]氨磺酰基、(C3-C6)环烷基、(C1-C4)烷基、(C2-C4)烯基和(C2-C4)炔基,其中最后3个所述基团中的每一个是未经取代的或经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基团取代的卤素、羟基、氨基、硝基、羧基、氰基、(C1-C4)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S(O)n、(C1-C4)卤烷基-S(O)n、(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3-C6)环烷基、(C1-C4)烷基羰基、(C1-C4)烷氧基羰基或苯基、苯氧基、苯硫基、杂环基、杂芳氧基和杂芳硫基,其中最后6个所述基团中的每一个是未经取代的或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卤素、硝基、氰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S(O)n、(C1-C4)卤烷基-S(O)n、(C1-C4)卤烷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羰基和(C1-C4)烷氧基羰基;或苯基、苯氧基、苯硫基、苯基羰基、杂芳基、杂芳氧基和杂芳硫基,其中最后7个所述基团中的每一个是未经取代的或经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基团取代的卤素、羟基、氨基、硝基、羧基、氰基、(C1-C4)烷基、(C1-C4)卤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S(O)n、(C1-C4)卤烷基-S(O)n、(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1-C4)烷基羰基、(C1-C4)烷氧基羰基,并且在杂芳基的情形下,也可以为氧代基,其中在上述基团中的杂芳基在每种情况下各自独立地为单-、二-或三环杂芳族环系,其中至少1个环含有一个或多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优选1、2或3个杂原子),并且含有总计5至14(优选5至7)个环原子,其中至少一个环是完全不饱和的(任何其它的环是不饱和的,或部分或完全氢化的);并且杂环基为具有3至7个环原子和1至3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的杂环基团。更优选R1和R11各自独立地为H、卤素、羟基、氨基、硝基、甲酰基、羧基、氰基、氰硫基、氨基羰基、(C1-C4)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S(O)n、(C1-C4)卤烷基-S(O)n、(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1-C4)烷基羰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基氨基羰基、二[(C1-C4)烷基]氨基羰基、N-(C1-C4)烷酰基氨基、N-(C1-C4)烷酰基-N-(C1-C4)烷基氨基、氨磺酰基、N-(C1-C4)烷基氨磺酰基、N,N-二[(C1-C4)烷基]氨磺酰基、(C3-C6)环烷基、(C1-C4)烷基、(C2-C4)烯基和(C2-C4)炔基,其中最后3个所述基团中的每一个是未经取代的或经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基团取代的卤素、羟基、氨基、氰基、(C1-C4)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3-C6)环烷基、(C1-C4)烷氧基羰基和苯基,其中最后所述的基团是未经取代的或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卤素、硝基、氰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S(O)n、(C1-C4)卤烷基-S(O)n、(C1-C4)卤烷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羰基和(C1-C4)烷氧基羰基;或苯基、苯氧基和杂芳基,其中最后3个所述基团中的每一个是未经取代的或经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基团取代的卤素、羟基、氨基、硝基、羧基、氰基、(C1-C4)烷基、(C1-C4)卤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S(O)n、(C1-C4)卤烷基-S(O)n、(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1-C4)烷基羰基、(C1-C4)烷氧基羰基,并且在杂芳基的情形下,也可以为氧代基,其中在上述基团中的杂芳基在每种情况下各自独立地为单-、二-或三环杂芳族环系,其中至少1个环含有一个或多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优选1、2或3个杂原子),并且含有总计5至14(优选5至7)个环原子,其中至少一个环是完全不饱和的(任何其它的环是不饱和的,或部分或完全氢化的);并且杂环基为具有3至7个环原子和1至3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的杂环基团。更优选地,R1和R11各自独立地为H、卤素、OH、NO2、CN、CO2H、(C1-C4)烷基、(C1-C4)卤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羰基和(C1-C4)烷氧基羰基。优选R10为H。优选用于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类是如下化合物,其中X为CO2R2或H;并且Y为OH;或X和Y与相连的两个碳原子一起形成如上式(A)的环,其中Q、T、W和V均为CR11;R1和R11各自独立地为H、卤素、羟基、氨基、硝基、甲酰基、羧基、氰基、氰硫基、氨基羰基、(C1-C4)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S(O)n、(C1-C4)卤烷基-S(O)n、(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1-C4)烷基羰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基氨基羰基、二[(C1-C4)烷基]氨基羰基、N-(C1-C4)烷酰基氨基、N-(C1-C4)烷酰基-N-(C1-C4)烷基氨基、氨磺酰基、N-(C1-C4)烷基氨磺酰基、N,N-二[(C1-C4)烷基]氨磺酰基、(C3-C6)环烷基或(C1-C4)烷基、(C2-C4)烯基和(C2-C4)炔基,其中最后3个所述基团中的每一个是未经取代的或经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基团取代的卤素、羟基、氨基、硝基、羧基、氰基、(C1-C4)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S(O)n、(C1-C4)卤烷基-S(O)n、(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3-C6)环烷基、(C1-C4)烷基羰基、(C1-C4)烷氧基羰基或苯基、苯氧基、苯硫基、杂环基、杂芳氧基和杂芳硫基,并且最后6个所述基团中的每一个是未经取代的或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卤素、硝基、氰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S(O)n、(C1-C4)卤烷基-S(O)n、(C1-C4)卤烷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羰基和(C1-C4)烷氧基羰基;或苯基、苯氧基、苯硫基、苯基羰基、杂芳基、杂芳氧基和杂芳硫基,其中最后7个所述基团中的每一个是未经取代的或经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基团取代的卤素、羟基、氨基、硝基、羧基、氰基、(C1-C4)烷基、(C1-C4)卤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S(O)n、(C1-C4)卤烷基-S(O)n、(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1-C4)烷基羰基、(C1-C4)烷氧基羰基,并且在杂芳基的情形下,也可以为氧代基,其中在上述基团中的杂芳基在每种情况下各自独立地为单-、二-或三环杂芳族环系,其中至少1个环含有一个或多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优选1、2或3个杂原子),并且含有总计5至14(优选5至7)个环原子,其中至少一个环是完全不饱和的(任何其它的环是不饱和的,或部分或完全氢化的);并且杂环基为具有3至7个环原子和1至3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的杂环基团;并且R10为H。进一步优选的用于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类是如下化合物,其中X为CO2R2或H;并且Y为OH;或X和Y与相连的两个碳原子一起形成如上式(A)的环,其中Q、T、W和V均为CR11;R1和R11各自独立地为H、卤素、羟基、氨基、硝基、甲酰基、羧基、氰基、氰硫基、氨基羰基、(C1-C4)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S(O)n、(C1-C4)卤烷基-S(O)n、(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1-C4)烷基羰基、(C1-C4)烷氧基羰基、(C1-C4)烷基氨基羰基、二[(C1-C4)烷基]氨基羰基、N-(C1-C4)烷酰基氨基、N-(C1-C4)烷酰基-N-(C1-C4)烷基氨基、氨磺酰基、N-(C1-C4)烷基氨磺酰基、N,N-二[(C1-C4)烷基]氨磺酰基、(C3-C6)环烷基或(C1-C4)烷基、(C2-C4)烯基和(C2-C4)炔基,其中最后3个所述基团中的每一个是未经取代的或经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基团取代的卤素、羟基、氨基、氰基、(C1-C4)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3-C6)环烷基、(C1-C4)烷氧基羰基和苯基,其中最后所述基团是未经取代的或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卤素、硝基、氰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S(O)n、(C1-C4)卤烷基-S(O)n、(C1-C4)卤烷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羰基和(C1-C4)烷氧基羰基;或苯基、苯氧基和杂芳基,其中最后3个所述基团中的每一个是未经取代的或经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基团取代的卤素、羟基、氨基、硝基、羧基、氰基、(C1-C4)烷基、(C1-C4)卤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烷氧基、(C1-C4)烷基-S(O)n、(C1-C4)卤烷基-S(O)n、(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C1-C4)烷基羰基、(C1-C4)烷氧基羰基,并且在杂芳基的情形下,也可以为氧代基,其中在上述基团中的杂芳基在每种情况下各自独立地为单-、二-或三环杂芳族环系,其中至少1个环含有一个或多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优选1、2或3个杂原子),并且含有总计5至14(优选5至7)个环原子,其中至少一个环是完全不饱和的(任何其它的环是不饱和的,或部分或完全氢化的);并且杂环基为具有3至7个环原子和1至3个选自N、O和S的杂原子的杂环基团;并且R10为H。进一步优选的用于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类是如下化合物,其中X和Y与相连的两个碳原子一起形成如上式(A)的环;其中Q、T、W和V均为CR11;R1为H、卤素或(C1-C6)烷氧基;R10为H;并且R11为H、卤素、硝基、氰基、氨磺酰基、(C1-C6)烷基或(C1-C6)卤烷基。进一步优选的用于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类是如下化合物,其中X为H;Y为OH;并且R1为H、卤素或(C1-C6)烷氧基。进一步优选的用于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类是如下化合物,其中X为CO2R2;Y为OH;R1为H、卤素或(C1-C6)烷氧基;并且R2为(C1-C6)烷基。进一步优选的用于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类是如下化合物,其中X为H;Y为NHNHR3;R1为H、卤素或(C1-C6)烷氧基;并且R3为经卤素取代的苯基;或经一个或多个选自(C1-C6)烷基和硝基取代的吡唑基;或经一个或多个选自卤素和(C1-C6)卤烷基取代的吡啶基;或苯并噻唑基。进一步优选的用于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类是如下化合物,其中X为H;Y为NHNHC(=S)NHR6,或R1为H或(C1-C6)烷氧基;并且R6为(C1-C6)烷基。上述式(I)化合物可以通过应用或适应已知方法(即在此之前所使用的或文献所描述的方法)来制得。在如下的描述中,当没有对式中所出现的符号进行特别定义时,应理解为“如上所定义”,其与说明书中对每个符号首次定义相一致。应理解的是在如下的方法描述中,可以以不同的顺序先后进行,并且需要适宜的保护基团来进行化合物筛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式(I)化合物(其中X为CO2R2,Y为OH并且R1如上所定义)可以通过利用强碱环化式(II)化合物制得 其中R1和R2如上所定义,并且Ra为(C1-C6)烷基,优选甲基或乙基。该反应通常在惰性溶剂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和/或甲苯中,在温度为-20℃至100℃,优选-10℃至80℃下进行。优选的碱为碱金属氢化物例如氢化钠或氢化钾,或碱金属醇盐例如叔丁醇钾。所使用的碱的量典型地为2至5摩尔当量,优选2至3摩尔当量。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式(I)化合物(其中X为H,Y为OH并且R1如上所定义)可以通过式(II)化合物的水解-脱羧反应制得。该水解-脱羧反应通常在溶剂例如二甲亚砜和水中,在温度为80℃至200℃,优选120℃至170℃下,通过加热进行。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式(I)化合物(其中X和Y与两个相连的碳原子一起形成上述式(A)的环,并且R1、R10、Q、T、W和V如上所定义)可以通过式(I)化合物(其中X为CO2R2,Y为OH并且R1如上所定义)与式(III)的肼化合物反应制得 其中R10如上所定义,获得相应的式(Ia)的腙衍生物 随后通过Fischer闭环反应获得式(Ib)的化合物 腙(Ia)的形成通常在溶剂如乙酸中,在温度为50℃至100℃下,利用式(III)的肼或其酸式盐如盐酸盐,在弱碱如乙酸钠存在下进行。在Fischer反应中可以分离腙或直接使用,其通常用强酸优选硫酸,在溶剂例如乙酸,在温度为50℃至100℃下通过加热进行。式I化合物(其中X为CO2R2或H;Y为NHNR3R4、NHNHC(=Z)NR5R6或NHNHC(=Z)CR7R8R9,并且R1如上所定义)可以通过将相应的式(I)化合物(其中X为CO2R2或H;Y为OH,并且R1如上所定义)与式(IV)、(V)或(VI)的肼化合物反应制得NHNR3R4(IV) NH2NHC(=Z)NR5R6(V) NH2NHC(=Z)CR7R8R9(VI)该反应通常通过上述用于制备式(Ia)的腙化合物的相同方法来进行。式(II)、(III)、(IV)、(V)和(VI)是已知的或可以通过已知方法制得。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合成式(I)化合物的集合,其还可以用并列进行的方式加以制备,并且其可以用手工、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方式进行。本文中,有可能例如将反应步骤、产物或中间产物的精处理或提纯自动化。总体上对此理解为一种例如由S.H.DeWitt在“Annual Reportsin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DiversityAutomatedSynthesis(组合化学和分子多样性年报自动化合成)”,第1册,Escom,1997,第69至77页中所描述的步骤。一系列的商购可得的装置可以以其可用的形式用于并行的反应实施及精处理,例如Stem公司(Woodrolfe Road,Tollesbury,Essex,CM9 8SE,英国),或Radleys Discovery Technologies(SaffronWalden,Essex,CB11 3AZ英国)提供的装置。用于并列进行提纯式(I)的化合物或在制备过程中获得的中间产物的装置还有色谱仪,例如来自ISCO,Inc.,4700 Superior Street,Lincoln,NE 68504,USA的装置。所述装置导致其中将各个工作步骤自动化、在工作步骤之间却必须手工操作进行的具有标准组件的工艺流程。这也可以通过使用部分或完全整合的自动化体系而避免,其中将需要的自动化组件例如通过机器人来操作。所述自动化系统例如可以从ZymarkCorporation,Zymark Center,Hopkinton,MA 01748,USA获得。除上述描述之外,式(I)化合物可以部分或完全通过固相辅助的方法制备。对此,将合成或为适于所需操作的经调整的合成的各中间步骤或所有中间步骤与合成树脂相结合。固相辅助的合成方法在专业文献中有足够的描述,例如Barry A.Bunin在“组合标记(TheCombinatorial Index)”,由Academic Press出版,1998中的描述。对于经固相辅助的合成方法的应用有一系列文献已知的报告,其顺序可以手工或自动方式实施。例如所使用的“茶包法”(Houghten,US 4,631,2ll;Houghten等人,Proc.Natl.Acad.Sci.,1985,82,5131-5135)可以半自动化,其是IRORI公司(11149 North TorreyPines Road,La Jolla,CA 92037,USA)的产品。经固相辅助的并行合成法例如可通过公司Argonaut Technologies,Inc.,(887Industrial Road,San Carlos,CA 94070,USA)或MultiSyn Tech GmbH(Wullener Feld 4,58454 Witten,德国)的装置达到自动化。根据在此描述的方法制备以物质集合或物质库形式的式(I)化合物。因此本发明的主题也涉及包含至少两种式(I)化合物及其前体的式(I)化合物集合库。下面的非限制性实施例说明式(I)化合物的制备。A.化学实施例实施例15-羟基-7,8-二甲氧基-2-氧代-2,3-二氢-1H-苯并[b]氮杂-4-羧酸乙酯(化合物2.4)在氩气下,将4,5-二甲氧基-2-[(4-乙氧基-1,4-二氧丁基)氨基]苯甲酸乙酯(5.940g,16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7.5ml)的甲苯(60ml)溶液滴加至经搅拌的粉末状氢化钠(80%,2.57g,85.7mmol)的甲苯(70ml)悬浮液中。在停止出现氢后,将混合物于80℃下,在氩气中搅拌7小时,随后冷却至20℃,并且顺序滴加乙酸(5ml)和水(40ml)。加入盐水(100ml),并且干燥有机相(硫酸钠),并进行蒸发,获得白色固体状的标题化合物(2.842g,产率55%),mp 218℃;1H-NMR(DMSO-d6,300MHz)δ(ppm)=12.7(br s;1H),7.96(s;1H),7.3(s;1H),6.49(s;1H),4.32(q;2H),3.95和3.93(s;6H),3.1(s;2H),1.38(t;3H)。实施例27,8-二甲氧基-1H-苯并氮杂-2,5(3H,4H)-二酮(化合物3.2)在氩气中,将2,3-二氢-7,8-二甲氧基-5-羟基-2-氧代-1H-[1]-苯并氮杂-4-羧酸乙酯(0.614g,1.9mmol)和水(1ml)在二甲亚砜(20ml)中的溶液于150℃下进行搅拌。加热1小时和3小时后各加入一份水(1ml)。总计于150℃下搅拌6小时后,将混合物冷却至20℃,注入冰冷却水(20ml)中,并且让其于4℃下静置过夜。滤出结晶,并且用水和己烷洗涤,获得淡黄色结晶的标题化合物(0.325g,产率67.7%),mp 230℃;1H-NMR(DMSO-d6,300MHz)δ(ppm)=8.42(s;1H),7.5(s;1H),6.43(s;1H),3.96和3.92(s;6H),2.90(m,2H),2.8(m;2H)。实施例39-溴代-7,12-二氢吲哚并[3,2-d][1]-苯并氮杂-6(5H)-酮(化合物1.2)向1H-[1]苯并氮杂-2,5(3H,4H)-二酮(0.247g,1.3mmol)的乙酸(5ml)悬浮液中加入4-溴苯基肼氢氯化物(0.532g,2.3mmol)和乙酸钠(0.195g,2.3mmol),并且在氩气下搅拌。将该化合物于70℃下加热3小时,随后进行冷却,并且在于70℃下再加热3小时前加入浓硫酸(0.5ml)。将浆料注入10%乙酸钠水溶液(20ml)中,并且滤出沉淀,获得膏状固体的标题化合物(0.367g,产率79.6%),mp>300℃;1H-NMR(DMSO-d6,300MHz)δ(ppm)=11.82(s;1H),10.1(s;1H),7.89(d;1H),7.74(dd;1H),7.41-7.36(m;2H),7.30-7.21(m;3H),3.51(s;2H)。实施例45-[(1,3-二甲基-4-硝基-1H-吡唑-5-基)亚肼基]-7,8-二甲氧基-1,3,4,5-四氢-苯并[b]氮杂-2-酮(化合物4.2)在氩气下,将1,3-二甲基-4-硝基-1H-吡唑-5-基-肼(0.073g,0.4mmol)搅拌加至7,8-二甲氧基-1H-[1]苯并氮杂-2,5(3H,4H)-二酮(0.100g,0.4mmol)的乙酸(5ml)悬浮液中。将该混合物于70℃下加热2天,进行冷却,并且加入水(5ml)。随后滤出沉淀,获得黄色固体状的标题化合物(0.019g,产率11.5%);1H-NMR(DMSO-d6,300MHz)δ(ppm)=12.8(v br s;1H),9.59(s;1H),7.2(s;1H),6.63(s;1H),3.96(s;3H),3.75-3.77(s,6H),3.05(brt,2H),2.57(br t,2H),2.35(s,3H)。如下的中间体实施例说明用于合成上述实施例的中间体的制备。中间体实施例14,5-二甲氧基-2-[(4-乙氧基-1,4-二氧丁基)氨基]苯甲酸乙酯在氮气下,将乙基丁二酰氯(1.284g,5.7mmol)的甲苯(15ml)溶液搅拌滴加至冷却的2-氨基-4,5-二甲氧基苯甲酸乙酯(1.240g,7.4mmol)和吡啶(0.67ml)的甲苯(1ml)溶液中。将所得的悬浮液于20℃下搅拌4小时,随后加入水(13ml)和二氯甲烷。用盐酸(10%)和碳酸钠水溶液(5%)洗涤有机相,进行干燥(硫酸钠)和蒸发。将残余物从乙醇中结晶,获得无色结晶状的标题化合物(1.42g,产率70%),熔点125℃;1H-NMR(DMSO-d6,300MHz)δ(ppm)=11.26(br s;1H),8.43(s;1H),7.46(s;1H),4.39(q,2H),4.18(q,2H),3.92(s,3H),3.87(s;3H),2.75(m;4H),1.42(t,3H),1.23(t,3H)。下面示于表1至4中的式(I)化合物也优选用于本发明中,并且根据,或类似于上述实施例1至4或上述常规方法制得。如下的缩写用于表中“Cpd”指化合物号。给定的化合物号仅用于参考目的。“Me”指甲基,“Et”指乙基,“Ph”指苯基,并且“MeO”指甲氧基。“Dec.”指化合物在熔点前分解。RF指利用1∶1庚烷/乙酸乙酯作为溶剂,在硅胶上由薄层色谱测得的保留时间。表1式(Ic)的7,12-二氢吲哚并[3,2-d][1]苯并氮杂-6(5H)-酮化合物 表2式(Id)的5-羟基-2-氧代-2,3-二氢-1H-[1]苯并氮杂-4-羧酸乙酯化合物 表3式(Ie)的2,3-二氢-1H-[1]苯并氮杂-4H-2,5-二酮化合物 表4式(If)的2,3-二氢-2-氧代-1H-[1]苯并氮杂-4H-5-腙化合物 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植物生长调节方法,其中植物为单子叶或双子叶作物,或其植物局部,优选选自经济重要的作物,例如小麦、大麦、黑麦、黑小麦、水稻、玉米、甜菜、棉花或大豆,优选玉米、小麦和大豆,以及蔬菜或观赏植物,所述方法包括将非植物毒性的、植物生长调节有效量的一种或多种式(I)化合物,任选以与载体和/或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以及进一步任选以与其它活性化合物(其选自杀螨剂、杀真菌剂、除草剂、杀虫剂、杀线虫剂或不同于式(I)所定义化合物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混合物施用至所述植物、长出植物的种子,或其生长区域。在具体情形下,意欲将式(I)化合物单独施用或与其它活性化合物一起直接施用至种子,目前在对于如何进行这类种子处理方面有多种方法,例如通过“薄膜包衣”法,该方法是以形成包含将要施用至种子的可施用聚合物的液体制剂,从而改善化合物在种子上的粘着性、覆盖性和分布为特征的。在与式(I)化合物一起施用的其它活性化合物中,其或以一种其它活性化合物施用或以多种其它活性化合物相组合施用,如下化合物是这类其它化合物实例的具体名称2-苯基苯酚(2-Phenylphenol);8-羟基喹啉磷酸盐(8-Hydroxyquinoline sulfate);Acibenzolar-S-methyl;Actinovate;Aldimorph;Amidoflumet;氨丙膦酸(Ampropylfos);氨丙膦酸钾(Ampropylfos-potassium);Andoprim;敌菌灵(Anilazine);氧唑环(Azaconazole);嘧菌酯(Azoxystrobin);苯霜灵(Benalaxyl);麦锈灵(Benodanil);苯菌灵(Benomyl);Benthiavalicarlb-isopropyl;苄烯酸(Benzamacril);苄烯酸-异丁酯(Benzamacril-isobutyl);双丙氨酰膦(Bilanafos);乐杀螨(Binapacryl);联苯(Biphenyl);联苯三唑醇(Bitertanol);灭瘟素(Blasticidin-S);Boscalid;糠菌素(Bromuconazole);硫嘧菌灵(Bupirimate);丁硫啶(Buthiobate);氨丁烷(Butylamine);石硫合剂(Calcium polysulfide);Capsimycin;敌菌丹(Captafol);克菌丹(Captan);多菌灵(Carbendazim);萎锈灵(Carboxin);环丙酰菌胺(Carpropamid);Carvone;灭螨猛(Chinomethionat);灭瘟唑(Chlobenthiazone);苯咪唑菌(Chlorfenazole);地茂散(Chloroneb);百菌清(Chlorothalonil);乙菌利(Chlozolinate);顺式-1-(4-氯苯基)-2-(1H-1,2,4-三唑-1-基)-环庚醇;Clozylacon;氰霜唑(Cyazofamid);Cyflufenamid;霜脲氰(Cymoxanil);环丙唑醇(Cyproconazole);嘧菌环胺(Cyprodinil);酯菌胺(Cyprofuram);咪草酯(Dagger G);咪菌威(Debacarb);苯氟磺胺(Dichlofluanid);二氯萘醌(Dichlone);双氯酚(Dichlorophen);双氯氰菌胺(Diclocymet);哒菌酮(Diclomezine);氯硝胺(Dicloran);乙霉威(Diethofencarb);苯嘧甲环唑(Difenoconazole);Diflumetorim;二甲嘧酚(Dimethirimol);烯酰吗啉(Dimethomorph);Dimoxystrobin;烯唑醇(Diniconazole);烯唑醇-M(Diniconazole-M);二硝酯(Dinocap);二苯胺(Diphenylamine);吡菌硫(Dipyrithione);灭菌磷(Ditalimfos);二氰蒽醌(Dithianon);多果定(Dodine);肼菌酮(Drazoxolon);克瘟散(Edifenphos);氟环唑(Epoxiconazole);噻唑菌胺(Ethaboxam);乙嘧酚(Ethirimol);土菌灵(Etridiazole);唑菌酮(Famoxadone);咪唑菌酮(Fenamidone);咪菌腈(Fenapanil);氯苯嘧啶醇(Fenarimol);腈苯唑(Fenbuconazole);甲呋酰胺(Fenfuram);环酰菌胺(Fenhexamid);种衣酯(Fenitropan);氰菌胺(Fenoxanil);拌种咯(Fenpiclonil);苯锈啶(Fenpropidin);丁苯吗啉(Fenpropimorph);福美铁(Ferbam);氟啶胺(Fluazinam);氟螨噻(Flubenzimine);咯菌腈(Fludioxonil);氟酰菌胺(Flumetover);氟吗啉(Flumorph);氟氯菌核利(Fluoromide);Fluoxastrobin;氟喹唑(Fluquinconazole);呋嘧醇(Flurprimidol);氟硅唑(Flusilazole);磺菌胺(Flusulfamide);氟酰胺(Flutolanil);粉唑醇(Flutriafol);灭菌丹(Folpet);藻菌磷(Fosetyl-Al);藻菌磷(Fosetyl-sodium);麦穗宁(Fuberidazole);呋霜灵(Furalaxyl);呋吡唑灵(Furametpyr);灭菌胺(Furcarbanil);拌种胺(Furmecyclox);双胍盐(Guazatine);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己唑醇(Hexaconazole);霉灵(Hymexazole);抑霉唑(Imazalil);亚胺唑(Imibenconazole);双胍辛胺乙酸盐(Iminoctadine triacetate);双八胍盐(Iminoctadine tris(albesilate));Iodocarb;种菌唑(Ipconazole);异稻瘟净(Iprobenfos);异菌脲(Iprodione);异丙菌胺(Iprovalicarb);Irumamycin;稻瘟灵(Isoprothiolane);氯苯咪菌酮(Isovaledione);春雷霉素(Kasugamycin);亚胺菌(Kresoxim-methyl);代森锰锌(Mancozeb);代森锰(Maneb);Meferimzone;嘧菌胺(Mepanipyrim);灭锈胺(Mepronil);甲霜灵(Metalaxyl);精甲霜灵(Metalaxyl-M);叶菌唑(Metconazole);磺菌威(Methasulfocarb);呋菌胺(Methfuroxam);1-(2,3-二氢-2,2-二甲基-1H-茚-1-基)-1H-咪唑-5-羧酸甲酯;2-[[[环丙基[(4-甲氧基苯基)亚氨基]甲基]硫代]甲基]-α-(甲氧基亚甲基)-苯乙酸甲酯;2-[2-[3-(4-氯-苯基)-1-甲基-烯丙亚基氨基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代森联(Metiram);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Metrafenone;噻菌胺(Metsulfovax);米多霉素(Mildiomycin);碳酸二氢钾;腈菌唑(Myclobutanil);甲菌利(Myclozolin);N-(3-乙基-3,5,5-三甲基-环己基)-3-甲酰基氨基-2-羟基-苯甲酰胺;N-(6-甲氧基-3-吡啶基)-环丙烷羧酰胺;N-丁基-8-(1,1-二甲基乙基)-1-氧杂螺[4.5]癸烷-3-胺;多马霉素(Natamycin);异丙消(Nitrothal-isopropyl);Noviflumuron;氟苯嘧啶醇(Nuarimol);呋酰胺(Ofurace);Orysastrobin;霜灵(Oxadixyl);喹菌酮(Oxolinic acid);咪唑(Oxpoconazole);氧化萎锈灵(Oxycarboxin);Oxyfenthiin;多效唑(Paclobutrazole);稻瘟酯(Pefurazoate);戊菌唑(Penconazole);戊菌隆(Pencycuron);Penthiopyrad;氯瘟磷(Phosdiphen);四氯苯酞(Phthalide);Picobenzamid;Picoxystrobin;病花灵(Piperalin);多氧霉素(Polyoxins);Polyoxorim;噻菌灵(Probenazole);咪鲜胺(Prochloraz);腐霉利(Procymidone);霜霉威(Propamocarb);Propanosine-sodium;丙环唑(Propiconazole);丙森锌(Propineb);Proquinazid;Prothioconazole;Pyraclostrobin;吡菌磷(Pyrazophos);啶斑肟(Pyrifenox);嘧霉胺(Pyrimethanil);咯喹酮(Pyroquilon);氟吡呋醚(Pyroxyfur);硝吡咯菌素(Pyrrolnitrine);唑喹菌酮(Quinconazole);苯氧喹啉(Quinoxyfen);五氯硝基苯(Quintozene);Silthiofam;硅氟唑(Simeconazole);四硫代碳酸钠;螺茂胺(Spiroxamine);硫(Sulfur);戊唑醇(Tebuconazole);叶枯酞(Tecloftalam);四氯硝基苯(Tecnazene);四环唑(Tetcyclacis);四氟醚唑(Tetraconazole);噻菌灵(Thiabendazole);噻菌腈(Thicyofen);噻氟菌胺(Thifluzamide);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福美双(Thiram);Tiadinil;Tioxymid;Tolclofos-methyl;甲苯氟磺胺(Tolylfluanid);三唑酮(Triadimefon);三唑醇(Triadimenol);丁基三唑(Triazbutil);咪唑嗪(Triazoxide);Tricyclamide;三环唑(Tricyclazole);十三吗啉(Tridemorph);Trifloxystrobin;氟菌唑(Triflumizole);嗪氨灵(Triforine);灭菌唑(Triticonazole);烯效唑(Uniconazole);有效霉素(ValidamycinA);乙烯菌核利(Vinclozolin);代森锌(Zineb);福美锌(Ziram);苯酰菌胺(Zoxamide);(2S)-N-[2-[4-[[3-(4-氯苯基)-2-丙炔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3-甲基-2-[(甲基磺酰基)氨基]-丁酰胺;1-(1-萘基)-1H-吡咯-2,5-二酮;2,3,5,6-四氯-4-(甲基磺酰基)吡啶;2,4-二氢-5-甲氧基-2-甲基-4-[[[[1-[3-(三氟甲基)-苯基]-亚乙基]-氨基]-氧基]-甲基]-苯基]-3H-1,2,3-三唑-3-酮;2-氨基-4-甲基-N-苯基-5-噻唑甲酰胺;2-氯-N-(2,3-二氢-1,1,3-三甲基-1H-茚-4-基)-3-吡啶甲酰胺;3,4,5-三氯-2,6-吡啶二甲腈;3-[(3-溴代-6-氟代-2-甲基-1H-吲哚-1-基)磺酰基]-N,N-二甲基-1H-1,2,4-三唑-1-磺酰胺;以及铜盐及其配制品,例如波尔多液;氢氧化铜;环烷酸铜;氯氧化铜;硫酸铜;硫杂灵;氧化铜;代森锰铜;喹啉铜;棉铃威(Alanycarb)、涕灭威(Aldicarb)、涕灭砜威(Aldoxycarb)、除害威(Allyxycarb)、灭害威(Aminocarb)、虫威(Bendiocarb)、丙硫克百威(Benfuracarb)、合必威(Bufencarb)、畜虫威(Butacarb)、丁酮威(butocarboxim)、丁酮砜威(butoxycarboxim)、甲萘威(Carbaryl)、克百威(Carbofuran)、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除线威(Cloethocarb)、敌蝇威(Dimetilan)、乙硫苯威(Ethiofencarb)、仲丁威(Fenobucarb)、苯硫威(Fenothiocarb)、伐虫脒(Formetanate)、呋线威(Furathiocarb)、异丙威(Isoprocarb)、威百亩钠盐(Metam-sodium)、甲硫威(Methiocarb)、灭多威(Methomyl)、速灭威(Metolcarb)、杀线威(Oxamyl)、抗蚜威(Pirimicarb)、猛杀威(Promecarb)、残杀威(Propoxur)、硫双威(Thiodicarb)、久效威(Thiofanox)、混杀威(Trimethacarb)、XMC、灭杀威(Xylylcarb)、乙酰甲胺磷(Acephate)、甲基吡磷(azamethiphos)、谷硫磷(Azinphos(-methyl、-ethyl))、溴硫磷(Bromophos-ethyl)、Bromfenvinfos(-methyl)、特嘧硫磷(Butathiofos)、硫线磷(Cadusafos)、三硫磷(Carbophenothion)、氯氧磷(Chlorethoxyfos)、毒虫畏(Chlorfenvinphos)、氯甲硫磷(Chlormephos)、毒死蜱(Chlorpyrifos(-methyl/-ethyl))、蝇毒磷(Coumaphos)、苯腈磷(Cyanofenphos)、杀螟腈(Cyanophos)、毒虫畏(Chlorfenvinphos)、甲基一0五九(Demeton-S-methyl)、磺吸磷(Demeton-S-methylsulphon)、氯亚胺硫磷(Dialifos)、二嗪磷(Diazinon)、除线磷(Dichlofenthion)、敌敌畏/DDVP、百治磷(Dicrotophos)、乐果(Dimethoate)、甲基毒虫畏(Dimethylvinphos)、蔬果磷(Dioxabenzofos)、乙拌磷(Disulfoton)、EPN、乙硫磷(Ethion)、灭线磷(Ethoprophos)、乙嘧硫磷(Etrimfos)、伐灭磷(Famphur)、苯线磷(Fenamiphos)、杀螟硫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MM巴斯蒂安斯G唐N克尼特尔A马尔泰莱蒂R里斯M施瓦尔R怀特福德
申请(专利权)人:拜尔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