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交流负载的高效率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59195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交流负载的高效率驱动装置,其包括罗耶电路、两个第二电容、两个二极管以及两个第二电阻。其中,罗耶电路包括两个NPN晶体管以及第二绕组,每一晶体管的射极接地,且第二绕组的两端分别耦接每一晶体管的基极。每一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耦接每一NPN晶体管的集极与射极。每一二极管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绕组的两端耦接,每一二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每一第二电阻的一端耦接,每一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根据上述的电路结构,可使驱动装置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且驱动装置所损耗的功率降低,以提高驱动装置的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交流负载的高效率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售台式及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联网板(Webpad)所用的液晶显示屏幕(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其电力的供 应主要是借由驱动装置以使得直流电转换交流电。现有的驱动装置是因电路结构的不同, 一般分有半桥式驱动装置、全桥式驱动装置及推挽式驱动装置等。请参考图1,为现有推挽式驱动装置的电路结构及其于启动阶段的电流路径示意 图。变压器Tl是将电路区分成为初级电路101与次级电路102。初级电路101包括电源 104、第一电感105、第一晶体管106、第二晶体管108、第一电容110及二第一电阻112、114, 次级电路102包括第四电容116及负载118。由于第一晶体管106与第二晶体管108的性 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在接通电源104的同时,电流经由第一电阻112、114的电流值大小 不相同,流经第一晶体管106的集极电流值Il与第二晶体管108的集极电流值12大小亦 不同。请参照图2A与图2B,分别为现有推挽式驱动装置于第一反馈阶段与第二反馈阶 段的电流路径示意图。在第一反馈阶段时,假设流经第一晶体管106的集极电流值Il大于 流经第二晶体管108的集极电流值12,则变压器Tl的磁通的变化在第一绕组120产生响应 的感应电势。由于第一绕组120的感应电势使第二晶体管108的基极电位下降,第一晶体 管106的基极电位上升。对第二晶体管108形成负反馈,使第二晶体管108的集极电流值 12越小,对第一晶体管106形成正反馈,使第一晶体管106的集极电流值Il越大。磁通的 变化及感应电势的相互作用使第一晶体管106饱和导通,第二晶体管108截止。此时,磁通 达最大值,且与磁通变化率成正比的感应电势亦为零。在第二反馈阶段时,第一绕组120的感应电势消失,使第一晶体管106基极的电位 下降,第一晶体管106的集极电流值Il亦下降。电流的变化率反向引起磁通的变化率反 向,而导致第一绕组120的感应电势反向。磁通的变化及感应电势的相互作用使第二晶体 管108饱和导通,第一晶体管106截止。因此,可借由上述的第一晶体管106与第二晶体管108的性能不同与变压器Tl中 第一绕组120所产生的感应电势变换,使得次级电路102形成振荡而产生交流电以提供给 负载118。如将上述的现有推挽式驱动装置中的第一电感105、变压器Tl、第一电容110、第 一晶体管106与第二晶体管108理想化,仅第一电阻112、114为产生功率消耗的组件,则第 一电阻112、114的电阻值的选择即决定现有推挽式驱动装置100的效率。现有推挽式驱动装置100在启动阶段时,第一电阻112、114决定偏置电流的大小; 现有推挽式驱动装置100在第一反馈阶段与第二反馈阶段时,第一电阻112、114为第一绕 组120的限流电阻。推挽式驱动装置100在启动阶段,当第一电阻112、114的电阻值越大时,第一晶体 管106与第二晶体管108的偏置电流越小,此时推挽式驱动装置100所损耗的功率越小。但 推挽式驱动装置100在反馈阶段时,需要足够大的基极电流以使得第一晶体管106与第二 晶体管108处于饱和状态,由于第一电阻112、114的电阻值很大,第一绕组120所产生的感 应电动势有部分被第一电阻112、114分掉,使得此时的推挽式驱动装置100所损耗的功率 越大。当第一电阻112、114的电阻值越小时,推挽式驱动装置100于启动阶段所损耗的 功率越大,但推挽式驱动装置100在反馈阶段时所损耗的功率越小。因此,现有推挽式驱动 装置100存在有无法选取适当的第一电阻112、114的电阻值,以使得推挽式驱动装置100 无论在启动阶段与反馈阶段时,推挽式驱动装置100所消耗的功率皆降到最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揭露一种用于交流负载的高效率驱动装 置,借以解决现有推挽式驱动装置存在有无法选取适当的两个第一电阻的电阻值,使得推 挽式驱动装置无论在启动阶段与反馈阶段时,推挽式驱动装置所消耗的功率皆降到最低的 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揭露一种用于交流负载的高效率驱动装置,其包 括罗耶电路(Royer Circuit)、两个第二电容、两个二极管以及两个第二电阻。其中,罗耶电 路包括两个NPN晶体管以及第二绕组,每一晶体管具有集极、基极及射极,每一晶体管的射 极接地,且第二绕组的两端分别耦接每一晶体管的基极。两个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耦接两 个NPN晶体管的集极与射极。每一二极管具有阳极与阴极,两个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第二 绕组的两端耦接,每一第二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两个二极管的阳极耦接。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罗耶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两个初级绕组、两个第一 电阻、第二电感、电源以及功率电路。其中,第三电容的两端分别耦接每一 NPN晶体管的集 极。两个初级绕组的一端分别与每一 NPN晶体管的集极耦接,且两个初级绕组的另一端彼 此耦接。两个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每一 NPN晶体管的基极耦接,且两个第一电阻的另一 端彼此耦接。第二电感的一端分别耦接两个初级绕组的彼此耦接端与两个第一电阻的彼此 耦接端。电源具有正电位端与负电位端,正电位端耦接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负电位端接地。 功率电路提供交流电至交流负载。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功率电路包括第四电容、次级绕组、第三电阻以及交 流负载,次级绕组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耦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耦接第四 电容的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耦接交流负载的一端,交流负载的另一端接地。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第二绕组、两个初级绕组及次级绕组构成变压器。本技术的功效在于,依据本技术所揭露的用于交流负载的高效率驱动装 置,可使得驱动装置于启动阶段时,电流分别流经两个第一电阻与其耦接的NPN晶体管;而 于反馈阶段时,电流的路径不再经过两个第一电阻,而是流经两个NPN晶体管之一、与上述 两个NPN晶体管之一耦接的第二电阻、与上述第二电阻耦接的二极管及第二绕组所形成的 回路。换句话说,本技术所揭露的用于交流负载的高效率驱动装置于启动阶段与反馈 阶段时,借由电流流经的路径不同,可选择较大的第一电阻的电阻值与较小的第二电阻的4电阻值,以使得驱动装置无论在启动阶段或反馈阶段,所消耗的功率降低,进而提高驱动装置的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 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推挽式驱动装置的电路结构及其于启动阶段的电流路径示意图;图2A为现有推挽式驱动装置于第一反馈阶段的电流路径示意图;图2B为现有推挽式驱动装置于第二反馈阶段的电流路径示意图;图3为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及其于启动阶段的电流路径示意 图;图4A为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于第一反馈阶段的电流路径示意图;以及图4B为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于第二反馈阶段的电流路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推挽式驱动装置101初级电路102次级电路104,418 电源105 第一电感106第一晶体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交流负载的高效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罗耶电路,包括两个NPN晶体管及一第二绕组,其中,每一该NPN晶体管具有一集极、一基极及一射极,每一该NPN晶体管的该射极接地,且该第二绕组的两端分别耦接每一该NPN晶体管的该基极;两个第二电容,该两个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耦接该两个NPN晶体管的该集极与该射极;  两个二极管,每一该二极管具有一阳极与一阴极,每一该二极管的该阴极分别与该第二绕组的两端耦接;以及  两个第二电阻,每一该第二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每一该二极管的该阳极耦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培海
申请(专利权)人:胜美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