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5791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组设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外围的弹性件。所述第一端子设有板状主体部,主体部末端设有若干凸出的限位块。所述第二端子设有第一接触臂及第二接触臂,所述第一与第二接触臂分别位于主体部的前后两侧,其中仅第二接触臂设有与限位块配合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和第二端子可以提供导电端子稳定的保持力及良好的电性连接。(*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尤其是一种达成印刷电路板与芯片模块之间电性 连接的导电端子。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56263 —种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第 二导电端子及置于两导电端子外围的弹性件。第一导电端子设有导引部,第二导电端子设 有主体部。所述导引部包括冲切下料成型的两导引臂及由导引臂底端向内延伸的卡勾。所 述主体部向两侧各凸伸设有一对阻挡部。每对阻挡部之间形成引导导引臂的导引槽。所述 主体部还设有位于每对阻挡部之间用以固持所述卡勾的凸出部。该导电端子通过第一端子 的卡勾与第二导电端子的凸出部相互配合以避免第一导电端子自第二导电端子脱落。然而,该现有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区域为 冲切下料面,因此,会很容易划伤第二导电端子,从而影响二者之间的电性连接。鉴于此,实有必要克服上述导电端子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提供一种具有第一和第二端子的导电端子, 该第一和第二端子之间具有稳定的保持力及良好的电性连接。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 子及弹性件。所述第一端子设有板状主体部,主体部末端设有若干凸出的限位块。所述第二 端子设有第一接触臂及第二接触臂,所述第一与第二接触臂分别位于主体部的前后两侧, 其中仅第二接触臂设有与限位块配合的凹槽。所述弹性件组设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外 围。其中所述第一接触臂的形状与第二接触臂的凹槽的形状相吻合。所述第一接触 臂自第二接触臂中部剥离,所述凹槽因剥离第一接触臂而形成。所述若干限位块包括设于 主体部一侧的两个第一限位块和另一侧的一个第二限位块,所述两个第一限位块相对间隔 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主体部末端中部。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比主体部厚度厚的头部, 所述限位块凸伸的外表面与头部的外表面共面。所述凹槽是封闭设置的。所述第一接触臂 低于所述第二接触臂。所述第一接触臂末端向左右两侧凸伸有与第一端子的限位块配合的 凸台。所述接触臂的侧面呈“U”型,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末端向内各弯折形成一与第 一端子的主体部配合的配合部。所述第二端子是通过无缝下料在第二接触臂上形成第一接 触臂的轮廓线,然后再将第一接触臂从第二接触臂中部剥离,最后将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 触臂分别向相对两侧弯折形成“U”型。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之间无需通过下料面接触, 保证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良好电性接触,又由于第二端子设有凹槽,该凹槽可以提 供足够强度与限位块配合,因此可保证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具有稳定的保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导电端子的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导电端子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组装图。图4为本技术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另一视角组装图。图5为本技术导电端子的第二端子的前视图。图6为本技术导电端子的第二端子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导电端子1 一般用于测试电连接器中,主要用来达成 芯片模块(未图示)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之间的电性连接。该导电端子1包括第一端 子2、与第一端子2接触配合的第二端子3及套设于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外围的弹性件 4。参阅图2至图4所示,第一端子2设有大致呈平板状,其包括较厚的头部20及较薄 的主体部21,头部20与主体部21之间设有因厚度差而形成的阶梯22。头部20上端设有 呈曲状凹槽的接触部201,接触部201下方向左右两侧凸伸有第一限位部202,所述阶梯22 低于第一限位部202。主体部21的前后表面用于与第二端子3接触,在前后表面中的一个 表面末端两侧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块210,在另一个表面末端中部设有一个第二限位块211。 第一限位块210与第二限位块211凸伸的外表面与头部20的外表面共面。参阅图2至图6所示,第二端子3由片状金属成型,第二端子3包括剑状的导接部 31,在导接部31上方向左右两侧凸伸的第二限位部32及自导接部31向上延伸的接触臂 33。接触臂33包括向一侧偏折的第一接触臂330及向相对另一侧偏折的第二接触臂331, 使接触臂33的侧面大致呈“U”型,并且在接触臂33的末端向内各弯折形成一与第一端子2 接触的配合部332。所述第一接触臂330为单个延伸臂,在第一接触臂330末端向左右两侧 凸设有凸台3300。所述第二接触臂331中部设有封闭的凹槽3310,凹槽3310的形状与第一 接触臂330的形状相吻合。所述第二端子3是由金属片通过无缝下料在第二接触臂331上 形成第一接触臂330的轮廓线,然后再将第一接触臂330自第二接触臂331中部剥离,在第 一接触臂330剥离处形成一个封闭的凹槽3310,最后将第一接触臂330和第二接触臂331 分别向相对两侧弯折形成“U”型,弯折后第一接触臂330低于第二接触臂331。弹性件4组装于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3外围,通过第一限位部202和第二限位 部32将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活动。第二端子3的接触臂33分别位于第一端子2的主体部 21前后两侧,通过接触臂33的非下料面与第一端子2的主体部21滑移接触配合,使得第二 端子3不会损伤第一端子2,可以保证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3之间的良好电性接触。其 中,第二端子3的第一接触臂330组装在第一端子2的两个第一限位块210之间,第一接触 臂330末端的凸台3300可与第一限位块210配合;第二端子3的第二接触臂331通过凹槽 3310与第二限位块211配合,第一、第二限位块210、211与凸台3300和凹槽3310的配合 能够提供足够的保持力以防止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相分离。第二端子3的第二接触臂 331的凹槽3310既可以引导第二端子3与第一端子2相对滑移又不会因为第二端子3比较薄而产生保持力不足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其它在本实施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进 变换也应当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权利要求1.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弹性件,第一端子设有板状主体部, 主体部末端设有若干凸出的限位块,第二端子设有第一接触臂及第二接触臂,所述第一及 第二接触臂分别位于主体部的前后两侧,所述弹性件组设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外围, 其特征在于仅第二接触臂设有与限位块配合的凹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臂的形状与第二接触臂 凹槽的形状相吻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臂自第二接触臂中部剥 离,所述凹槽因剥离第一接触臂而形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限位块包括设于主体部一侧 的两个第一限位块和另一侧的一个第二限位块,所述两个第一限位块相对间隔设置,所述 第二限位块位于主体部末端中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比主体部厚度厚 的头部,所述限位块凸伸的外表面与头部的外表面共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是封闭设置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臂低于所述第二接触臂。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臂末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弹性件,第一端子设有板状主体部,主体部末端设有若干凸出的限位块,第二端子设有第一接触臂及第二接触臂,所述第一及第二接触臂分别位于主体部的前后两侧,所述弹性件组设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外围,其特征在于:仅第二接触臂设有与限位块配合的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克豪许修源杨智凯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