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数字化建筑测绘的标线和摄影辅助工具,包括升降杆、控制杆和控制索,升降杆的顶部设有可旋转活动杆,可旋转活动杆与升降杆的杆体同轴,控制杆与可旋转活动杆固定连接,控制杆的长度方向与可旋转活动杆的长度方向形成一大于零的夹角,控制杆的两端分别与控制索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控制激光标线仪和摄影装置准确定位,标示高大建筑高于测绘者所在位置的拟测建筑部位外表面的建模标示线以及拍摄该建筑部位的标线建模照片,进而完成对该建筑部位的数字化建筑测绘,从而在不搭建脚手架的前提下,最终实现对高大建筑的数字化建筑测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数字化建筑测绘中用于标示建模标示线、拍摄标线建模照片的 辅助工具,主要应用于近现代建筑测绘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建筑测绘方法是“传统建筑测绘方法”,其应用范围包括古建筑 测绘,也包括近现代建筑测绘。“传统建筑测绘方法”指1930年朱启钤创立《中国营 造学社》后,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梁思成、刘敦桢等引进西方现代建筑测绘方法、结合中 国古代建筑特征创立的现代意义上的建筑测绘方法,后来为中国建筑测绘界广泛应用并 一直延续至今。如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五”规划教材《古建筑测绘》即延续 这种建筑测绘方法。(参见王其亨主编,吴葱,白成军编著.古建筑测绘.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传统建筑测绘方法的弊病之一是高大建筑需要搭建脚手架测绘,如果不搭建脚 手架,测绘者不能直接接触的建筑部位的建筑立面测绘图将无法测绘。搭建脚手架需要 耗费大量财力物力,这使建筑测绘的成本大幅度提高;如果需要测绘的高大建筑不具备 搭建脚手架的条件,将使建筑立面测绘图的测绘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数字化建筑测绘的标线和摄影辅助工具,以 用于实现在高大建筑不搭建脚手架的前提下,对测绘者不能直接操作的、高于测绘者所 在位置的建筑部位的数字化建筑立面测绘图的测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数字化建筑测绘 的标线和摄影辅助工具包括升降杆、控制杆和控制索,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设有可旋转活 动杆,所述可旋转活动杆与所述升降杆的杆体同轴,所述控制杆与可旋转活动杆固定连 接,所述控制杆的长度方向与可旋转活动杆的长度方向形成一大于零的夹角,所述控制 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索连接。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控制杆与可旋转活动杆相互垂直。进一步地,本技术以所述控制杆与可旋转活动杆的固定连接处为中心,所 述控制杆呈对称状态。进一步地,本技术在所述可旋转活动杆上固定连接有激光标线仪安装架或摄影石台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 方便。(2)在不搭建脚手架的前提下,使用现有技术,即使用传统建筑测绘方法无法测绘 高大建筑中测绘者不能直接接触的建筑部位,这导致建筑立面测绘图的测绘无法实施。 由于使用本技术标线和摄影辅助工具控制激光标线仪准确定位,利用激光标线仪标 示该高大建筑高于测绘者所在位置的拟测建筑部位外表面的建模标示线;使用本实用新3型标线和摄影辅助工具控制摄影装置准确定位,利用摄影装置拍摄该建筑部位的标线建 模照片,进而完成对该建筑部位的数字化建筑立面测绘图的测绘,从而在不搭建脚手架 的前提下,最终实现对高大建筑的数字化建筑立面测绘图的测绘,完成使用现有技术无 法完成的建筑立面测绘图的测绘。(3)本技术是不搭建脚手架实施高大建筑的数字化 建筑立面测绘图的测绘的辅助工具,不搭建脚手架测绘高大建筑可以节省搭建脚手架的 费用,大幅度降低建筑测绘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标线和摄影辅助工具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标线和摄影辅助工具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使用本技术对高于测绘者所在位置的建筑部位定位激光标线仪标示 建模标示线和定位摄影装置拍摄标线建模照片的示意图;图中,1.升降杆底座;2.升降杆的杆体;3.升降杆拉索;4.升降杆集线盒; 5.可旋转活动杆;6.控制杆;7.连接件;8.控制索;9.激光标线仪安装架;10.激光标线 仪;11.摄影云台;12.摄影装置;13.垂直激光扇面;14.建模标示线;15.拟测建筑部 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用于数字化建筑测绘的标线和摄影辅助工具包括 升降杆、控制杆6和控制索8。其中,升降杆由升降杆底座1、多节可升缩的升降杆的杆 体2、升降杆拉索3和升降杆集线盒4组成。升降杆的杆体2只可升降,不可旋转。升 降杆的顶部连接有可旋转活动杆5,可旋转活动杆5与升降杆的杆体2同轴,以使可旋转 活动杆5可绕自身的中心轴自由旋转而不能自由改变与升降杆的杆体2的相对位置。控 制杆6与可旋转活动杆5固定连接,控制杆6的两端各与一根控制索8的一端连接。控 制杆6的长度方向与可旋转活动杆5的长度方向形成一大于零的夹角。如图1和图3所 示,若控制杆6与可旋转活动杆5相互垂直,则可获得最长的力臂,即可使用较小的力控 制可旋转活动杆5使之旋转。如图1和图3所示,若以控制杆6与可旋转活动杆5的固 定连接处为中心,控制杆6呈对称状态,则可获得等长的力臂,以相等的力量施于两根 控制索8可以获得相同的控制效果,以利于利用控制索8拉动控制杆6控制可旋转活动杆 5旋转。综上,利用升降杆可以实现可旋转活动杆5向上升起,利用控制索8和控制杆 6可以实现可旋转活动杆5以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为轴自由旋转,因此利用升降杆、可旋 转活动杆5、控制杆6和控制索8的配合可以将可旋转活动杆5升至测绘者不能直接操作 的、高于测绘者所在位置的高度,并实现可旋转活动杆5的旋转角度的准确定位。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可旋转活动杆5上固定 连接激光标线仪安装架9,激光标线仪10固定连接在激光标线仪安装架9上,使激光标线 仪10与可旋转活动杆5联动,通过升降杆、控制杆6和控制索8控制可旋转活动杆5在 测绘者不能直接操作的、高于测绘者所在位置的高度实现升起高度和旋转角度的准确定位,以使激光标线仪10在测绘者不能直接操作的、高于测绘者所在位置的高度实现升起 高度和旋转角度的准确定位,从而实现在测绘者不能直接操作的、高于测绘者所在位置 的高度利用激光标线仪10准确投射激光扇面。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还可在可旋转活动杆5 上固定连接摄影云台11,摄影装置12固定连接在摄影云台11上,使摄影装置12与可旋 转活动杆5联动,通过升降杆、控制杆6和控制索8控制可旋转活动杆5在测绘者不能直 接操作的、高于测绘者所在位置的高度实现升起高度和旋转角度的准确定位,使摄影装 置12在测绘者不能直接操作的、高于测绘者所在位置的高度实现升起高度和旋转角度的 准确定位,从而实现在测绘者不能直接操作的、高于测绘者所在位置的高度利用摄影装 置12在准确定位的位置拍摄照片。目前市面上升降杆有多种型号,包括手动、电动和液压升降杆,所有升降杆的 杆体2都只能升降,不能自由旋转。本技术优先选用手动升降杆,以利于对没有电 力供应的文物建筑实施建筑测绘,如沈阳成哲群英专用机械厂生产的立牌TTG系列升降 杆的II型手动升降杆,有可升起12m的型号与可升起15m的型号。使用本技术辅助工具实施数字化建筑测绘时,使用的标线工具为自动安平 激光标线仪10。使用自动安平激光标线仪10向拟测建筑部位15的外表面投射符合数字 化建筑测绘方法要求的水平激光扇面或垂直激光扇面13,该水平激光扇面或垂直激光扇 面与拟测建筑部位15的外表面相交形成的交线就是拟测建筑部位15的水平剖切面或垂直 剖切面的外轮廓线,即拟测建筑部位15的建筑立面测绘图的外轮廓线,称为建模标示线 14。目前市面上自动安平激光标线仪有多种型号,如莱赛LS619自动安平激光标线 仪,可输出一个180°水平激光扇面,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数字化建筑测绘的标线和摄影辅助工具,其特征是:包括升降杆、控制杆(6)和控制索(8),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设有可旋转活动杆(5),所述可旋转活动杆(5)与所述升降杆的杆体(2)同轴,所述控制杆(6)与可旋转活动杆(5)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杆(6)的长度方向与可旋转活动杆(5)的长度方向形成一大于零的夹角,所述控制杆(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索(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龙,于莉,杨秉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