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强风专利>正文

一种单机热氟化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49537 阅读:16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机热氟化霜装置,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第三接口、气分机(3)、压缩机(2)和本体(1)的第一接口依次连接;所述本体(1)的第五接口与蒸发器(4)的入口端连接;且所述蒸发器(4)出口端与本体(1)的第四接口连接;本体(1)第六接口与冷凝器(5)的入口端连接,且冷凝器(5)的入口端与蒸发器(4)的入口端连接;本体(1)的第二接口与冷凝器(5)的出口端连接。(*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藏冷冻系统的蒸发器除霜装置,特别是一种单机热氟化霜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冷藏冷冻系统中用的蒸发器结构复杂,机组的运行稳定性不高等诸多缺点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热氟化除霜装置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单机热氟化霜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措施一种单机热氟化霜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第三接口、气分机、压缩机和本体 的第一接口依次连接;所述本体的第五接口与蒸发器的入口端连接;且所述蒸发器出口端 与本体的第四接口连接;本体第六接口与冷凝器的入口端连接,且冷凝器的入口端与蒸发 器的入口端连接;本体的第二接口与冷凝器的出口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这样的转换可以实现除霜时,蒸发器内的流向保持 与制冷时一样,氟制冷干式蒸发器都是上进下出,而且回气管都是坡向压缩机的,这样就 能保证除霜时液态冷媒回流至冷凝器内蒸发的过程顺畅,从而符合氟制冷工艺要求。当除 霜状态转换成制冷状态时,又可以使蒸发器内的残留液态冷媒量控制到最低程度,只要加 一只相对较小的气液分离器即可避免出现压缩机的湿压缩,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单机热氟化霜装置,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第三接口、气分机3、压缩机2 和本体1的第一接口依次连接;所述本体1的第五接口与蒸发器4的入口端连接;且所述蒸 发器4出口端与本体1的第四接口连接;本体1第六接口与冷凝器5的入口端连接,且冷凝 器5的入口端与蒸发器4的入口端连接;本体1的第二接口与冷凝器5的出口端连接。本 技术在工作时是从蒸发器4的入口,进热蒸气,然后从蒸发器4的出口出液到冷凝器5 去蒸发,再被压缩机2吸入压缩。在制冷时本体1的第一接口号和本体1的第二接口号互 通,本体1的第三接口号和本体1的第四接口号互通,本体1的第五接口号和本体1的第六 接口号自运关闭;当切换到除霜时本体1的第一接口号和本体1的第五接口号互通,本体 1的第二接口号和本体1的第三接口号互通,本体1的第四接口号和本体1的第六接口号互 通。通过这样的转换可以实现除霜时,蒸发器4内的流向保持与制冷时一样,氟制冷干式蒸发器4都是上进下出,而且回气管都是坡向压缩机2的,这样就能保证除霜时液态冷媒回 流至冷凝器5内蒸发的过程顺畅,从而符合氟制冷工艺要求。当除霜状态转换成制冷状态 时,又可以使蒸发器4内的残留液态冷媒量控制到最低程度,只要加一只相对较小的气液 分离器即可避免出现压缩机的湿压缩,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单机热氟化霜装置,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第三接口、气分机(3)、压缩机(2)和本体(1)的第一接口依次连接;所述本体(1)的第五接口与蒸发器(4)的入口端连接;且所述蒸发器(4)出口端与本体(1)的第四接口连接;本体(1)第六接口与冷凝器(5)的入口端连接,且冷凝器(5)的入口端与蒸发器(4)的入口端连接;本体(1)的第二接口与冷凝器(5)的出口端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机热氟化霜装置,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第三接口、气分机(3)、压缩机(2)和本体(1)的第一接口依次连接;所述本体(1)的第五接口与蒸发器(4)的入口端连接;且所述蒸发器(4)出口端与本体(1)的第四接口连接;本体(1)第六接口与冷凝器(5)的入口端连接,且冷凝器(5)的入口端与蒸发器(4)的入口端连接;本体(1)的第二接口与冷凝器(5)的出口端连接。文档编号F25B47/02GK201715791SQ20102025856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2日专利技术者李强风 申请人:李强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机热氟化霜装置,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第三接口、气分机(3)、压缩机(2)和本体(1)的第一接口依次连接;所述本体(1)的第五接口与蒸发器(4)的入口端连接;且所述蒸发器(4)出口端与本体(1)的第四接口连接;本体(1)第六接口与冷凝器(5)的入口端连接,且冷凝器(5)的入口端与蒸发器(4)的入口端连接;本体(1)的第二接口与冷凝器(5)的出口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风
申请(专利权)人:李强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