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交表面上具有结合材料的结构加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4547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装在结构构件(20)中的加强件(22)。该加强件包括具有至少第一表面(26)和第二表面(28)的刚性托架(24)。所述第一表面(26)大体上正交于所述第二表面(28)。所述第一表面(26)和所述第二表面(28)上都布置有结合材料。所述加强件(22)设置为安装在结构构件(20)中,以使所述第一表面(26)大体平行于所述结构构件(20)的纵向轴线(L),并且所述第二表面(28)大体正交于所述结构构件(20)的纵向轴线(L);还公开了一种结构构件的安装方法和一种结构构件子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加强件。
技术介绍
结构加强件用于各种行业,以在各种产品中提供结构支撑或减少噪音和/或振 动。例如,在汽车工业中,加强件可用来加强车辆的梁、立柱、横梁、节点、门或顶盖。通常已 知的加强件包括一刚性托架构件以及置于托架外表面选定位置上的结构泡沫或结构粘合 剂(这里统称为“结合材料”)。托架有时是由金属、塑料、玻璃充填或混杂金属的塑料或混 杂塑料纤维垫的塑料制成。在制造加强件时结合材料通常处于未膨胀状态,但是构造成受 到诸如受热这样的激活作用后便引发膨胀,从而结合到结构构件表面。在汽车领域,通常在 汽车喷漆车间加工过程中提供这种激活热。图1A-1C所示为一些已知的加强件构造。图1A-1C中的每个都是位于槽12内加 强件10的剖面端视图。加强件10包括托架构件14和置于托架构件选定位置上的结合材 料16。在每个例子中,结合材料16布置在托架14的外纵向壁上,沿托架构件14的长度延 伸。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例子中,在任何与结构构件12或加强件10的纵向轴线大体正交 的托架表面上没有布置结合材料。由此,本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具有施加到托架上的改善构造的结合材料的加强件,从 而提高加强件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安装在结构构件中的加强件。加强件包括至少具有第一表 面和第二表面的刚性托架。所述第一表面大体正交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 第二表面上都布置有结合材料。加强件构造成当加强件装至结构构件时,第一和第二表面 上的结合材料分别结合到大体平行于结构构件纵向轴线的结构构件表面以及大体正交于 结构构件纵向轴线的结构构件表面。附图说明从下面的示例性附图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加完整地理解前述
技术实现思路
,其中图1A-1C为已知加强件的剖面图。图2为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强件。图3示出示例性结构构件。图4示出图3的结构构件,其中一块外壳板被移除。图5示出图2和图4的加强件,其被隔离地显示为与结构构件的支架附连。图6为图2、图4和图5所示加强件的剖面图。图7为具有位于结构构件内侧的两个加强件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8为图7所示加强件布置的剖面图。图9为结构构件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0是图9所示结构构件,其中将一块外壳板移除以显示位于结构构件内的加强 件。图11隔离地显示图10的加强件。图12为图11所示加强件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描述了一种改进的加强件。这种加强件包括刚性托架构件和位于托架构件 外表面选定位置的结构泡沫或粘合剂(这里统称为“结合材料”)。托架构件可以是由金属、 塑料、玻璃充填或混杂金属的塑料或混杂塑料纤维垫的塑料制成。加强件组装时,结合材料 通常处于未膨胀的状态(就结构泡沫而言)或可塑的未硬化状态(就粘合剂而言),但是, 结合材料构造成在组装过程中被挤压时发生膨胀并且由诸如受热的激活作用引起硬化。该 加强件往往安装在结构构件(例如汽车中的圆柱、槽或立柱)的开口空腔内。结合材料施 加至托架的至少两个被此正交的表面上。第一表面大体平行于结构构件的纵向轴线安装。 第二表面大体正交于结构构件的纵向轴线安装。结合材料结合至结构构件的这些相互正交 的表面上。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大体正交”意思是与结构构件的主纵向轴线形成的角度优 选为90度左右,但也可以小至60度或45度,大到120度或135度。图2示出加强件22的一个实施例。加强件22包括托架24以及结合材料,结合材 料至少设置在彼此大体正交的第一表面26和第二表面28 二者之上。加强件22也可在托 架24的其它表面上具有结合材料。加强件22还可包括机械连接件25,其可用来将加强件 22机械附连在结构构件的壳板上。图3-6共同示出了结合材料激活前安装在结构构件20中的加强件22。图3为结 构构件20的透视图,在此特例中,结构构件为汽车的前上车架横梁/荷载路径(与散弹枪 相像)。结构构件20具有主纵向轴线L。图4为图3所示的结构构件20的透视图,但是结构构件的一块壳板被移走,以能 够看见包括加强件22在内的结构构件的内部。装配中,位于托架第二表面28上的结合材 料层大体正交于结构构件20的纵向轴线L。同时,第二表面28上的结合材料邻接托架20 的一部分,在此为支架(bracket) 29,其大体正交于纵向轴线L。当结合材料被激活时,它结 合在结构构件22的大体平行于纵向轴线L的表面上以及大体正交于纵向轴线L的表面上, 即支架29。图5为加强件22和支架29的分解图。当结合材料被基活时,位于托架24的这些 正交表面上的结合材料28膨胀并结合到支架29上。图6为图5所示加强件22沿线6_6的剖面图。位于托架24纵向表面上的结合材 料26邻接结构构件22的纵向表面23。托架24的正交表面28上的结合材料28邻接支架 29。结合材料在激活期间结合在托架24的相应表面上。在托架24和结构构件的相互正交 的表面上所形成的结合致使结构构件20的加强作用比仅通过托架24的纵向表面与结构构 件22的纵向表面之间的结合形成的加强作用更强。图7-12所示为各种其它实施例。图7和8为同一实施例的不同视图,该实施例包 括安装在结构构件中的两个加强件。图7为移走结构构件20的一块板后的透视图,以便能够看见结构构件20的内部以及所安装的加强件22、32,而图8为图7所示组件的剖面图。 结构构件20包括支架29。第一加强件22和第二加强件32分别安装在结构构件20中支架 29的相对两侧上。第一加强件22包括第一表面26和第二表面28,二者之上都设置有结合 材料。第一表面26和第二表面28彼此大体正交。第二表面28邻接支架29。相似地,第二 加强件32也包括两个表面36、38,二者彼此间大体正交并包括布置于其上的结合材料。第 二加强件32的第二表面38在第一加强件22的第二表面28的相反侧上邻接支架29。可 以使用机械紧固件27围绕支架29连接第一加强件22和第二加强件32。安装后位于加强 件22、32两者的第一表面26、36上的结合材料结合到大体平行于纵向轴线L的结构构件表 面。位于加强件22、32两者的第二表面28、38上的结合材料结合到大体正交于纵向轴线L 的表面,即支架29上。图9-12所示为另一实施例。图9所示为具有纵向轴线L的结构构件90。图10所 示为结构构件90,且移开一决壳板以看到结构构件的内部。在结构构件90的内部设有加强 件92以及加强横梁95。加强件92包括在第一表面98和第二表面100上设置有结合材料 的托架94,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彼此大体正交。第二表面100邻接结构构件90的大体正交 于纵向轴线L的表面96。图11为加强件92的分离的图,更详细地揭示了设置在第一表面98和第二表面98 上的结合材料。如图11所示,托架94可以为多种构造,包括蜂窝结构。图12为图11所示加强件92的剖面图,加强件安装在结构构件90中。图12更好 地示出了托架构件94包括平板构件99,平板构件99的两侧100、101上都设置有结合材料。 位于第一表面98上的结合材料构造成结合到结构构件90的大体平行于纵向轴线L的表面 上。位于平板构件99两相对侧上的结合材料夹在结构构件90的两个大体正交于纵向轴线 L的平板构件96、97之间。前文所述目的在于举例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装在具有纵向轴线(L)的结构构件(20)中的加强件(22),包括:至少具有第一表面(26)和第二表面(28)的刚性托架(24),其中,所述第一表面(26)大体正交于所述第二表面(28);布置于所述第一表面(26)和所述第二表面(28)上的结合材料;以及其中所述加强件(22)构造成安装在结构构件(20)中,使所述第一表面(26)大体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L)并且所述第二表面(28)大体正交于所述纵向轴线(L)。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德尔纳夫考特F戈迪永G利松V贝尔佩尔
申请(专利权)人:SIKA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