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解决乘客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出行的动态可达性评价、列车运行衔接
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种大运量、快速、准时、舒适的客运交通系统。随着我国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运营管理也相应地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对乘客出行而言,网络化运营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一票换乘”的方便性,在实施“一票换乘”的轨道交通网络中,乘客只需一次购票即可完成在不同线路车站间的出行。为满足乘客出行过程中的换乘需要,各条线路列车在换乘站的应做到合理衔接,这点对于各条线路的首末班车的衔接尤为重要。当这样的衔接发生在首班车的时候,乘客在出发站乘车后不一定能在换乘站及时换乘上另一条线路的列车,由此将造成乘客出行等待时间增加;当这样的衔接发生在末班车的时候,乘客在出发站乘车后可能在换乘站无法换乘上另一条线路的列车,由此将造成乘客出行无法到达目的地车站,从而对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上述两种情况一旦发生除了引起乘客服务水平的降低外,还将会引起乘客与地铁运营企业间的其它矛盾。因此,为了提高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水平和质量,应实现各线列车尤其是首末班车在换乘站的合理衔接,作为网络运营计划编制的依据。而对于各线确定的列车运行图,则重点研究网络动态可达性方案的生成和发布。目前国内外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一般提供各个车站分上、下行方向的首末班车时间,而通常不发布某站到其他各站间的可达的首末班时间及相关的路径信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复杂、换乘节点多,乘客在两站之间的出行通常有多条路径可以选择,而不同的路径往往途经不同换乘站;同时各条线路运营时间(列车运行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时间窗约束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动态可达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分析网络可达性的影响因素;(2)分析网络可达性;(3)末班车衔接建模;(4)推算流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时间窗约束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动态可达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分析网络可达性的影响因素;(2)分析网络可达性;(3)末班车衔接建模;(4)推算流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影响因素包括:①物理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车站及其之间的连通性构成其物理网络;②列车运行网络列车运行网络可以列车运行图直观描述,基于列车运行图的列车运行时间、列车交路形式、线路各站首末班车时间等都是影响OD间可达性的重要因素;a)列车运行时间列车运行时间这里是指适用于首末班车的列车的区间运行时间和车站停站时间;b)列车交路形式目前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既有全线单一交路模式,又有大小交路嵌套的模式;全线单一交路模式是指列车在线路的两个终点站间运行,为全线提供服务,而大小交路嵌套的模式是指线路上大小交路并存的形式;在大小交路嵌套模式下,当线路最后一趟开行的是小交路列车时,小交路段的线路各车站的首末班车时间可能存在两种情形,即到达全线终点站的列车末班车时间和达到小交路终点站的末班车时间,前者要比后者的时间早;当线路最后一趟开行的是大交路列车时,线路各站的末班车时间均为大交路列车的末班车时间;c)线路各站上、下行方向的首末班时间网络上两站间的首末班车衔接时间是通过该OD站间可达路径的首末班车时间来确定的,而每条路径的首末班衔接时间则根据路径起点站的首末班时间和路径途经换乘站的首末班时间反推至起点站的有效进站时间来推算的;③换乘时间在网络首末班车时间衔接匹配时,对于两站间有换乘的路径,除了起点站的首末班车时间和换乘站往换乘线路方向的首末班车时间外,换乘站时间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对于不同的出行人群,在换乘过程中的走行速度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体现首末班车衔接的合理性、可靠度,引入换乘弹性时间域,满足正常条件下完成换乘所需不同时间范围的要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OD之间的可达性需通过OD间路径的可达性来反映;对于OD间无需换乘的路径来说,在起点站开往目的站方向的末班车之前,OD在该路径上具有可达性;对于OD间需要换乘的路径来说,其间可达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进站乘车时间应该在该站开往换乘站方向的末班车之前;二是满足路径上全部换乘站换乘方向的末班车时间要求;针对这种情形需要根据列车运行时间、途经站主要是换乘站的末班车时间及换乘走行时间进行推算,上述时间因素构成网络首末班动态可达性衔接的约束条件;列车运行时间及各站首末班时间由于受列车运行图的“刚性”控制,较为确定;而换乘时间因人而异,考虑其“柔性”影响,定义各个换乘站不同换乘方向的换乘弹性时间域;换乘弹性时间域的上界值较大,保证行走速度较慢的人能从车头或车尾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完成换乘;换乘弹性时间域的下界值较小,是完成该方向换乘至少所需要的时间;根据换乘站换乘弹性时间域将末班车的可达性定义为三个层次:①完全可达:OD间至少一条路径可达,并且该路径途经的每个换乘站的预留换乘时间不小于相应换乘站换乘弹性时间域的上界;这种条件下,乘客可以从起点站按该路径到达目的地站,并且在换乘站留有较充裕的换乘时间;②条件可达:OD间至少一条路径可达,并且最晚的可达路径中,需换乘末班车的换乘车站所预留的换乘时间在该换乘站换乘弹性时间域的上、下界范围之间;这种条件下,乘客可以从起点站经该路径的换乘站换乘到达目的地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志彬,徐瑞华,罗钦,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