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把手调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2360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体把手调整结构,主要包括:一前车体,该前车体上设有前轮上叉,其上套设连接管;一调整框,该调整框固定于连接管上,其上开设复数定位孔;一把手,该把手套设中空管两端上以螺杆穿设固定,并于中间设连接板相固定定位;一套筒,该套筒置设于上下连接板中;一操控杆,该操控杆穿过套筒插入调整框之定位孔中,于其上端套设操控杆头与弹簧;藉由通过调整操控杆与调整框之定位孔的位置来改变把手的高低位置,从而方便使用者调整适合自身需要的把手位置达到实用之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体把手调整结构,尤指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之车体把手调 整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安装在电动车、玩具车等车头位置的车体把手在安装完成后都是固定的,没 办法调整高低,即使有些车体的把手虽可以调整,但很难根据自身身高的因素来合理调整 高度。因此,如何解决习之把手高低位置之缺陷,达到更加方便使用者的需求即时待解决的 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车体把手调整结构,通过调整操 控杆与调整框之定位孔的位置来改变把手的高低位置,从而方便使用者调整适合自身需要 的把手位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车体把手调整结构,包括一前车体,该前车体上设有前轮上叉;一连接管,该 连接管插入前轮上叉中定位,其上设中空管;一调整框,该调整框固定于中空管上,其上开 设复数定位孔;一把手,该把手套设中空管两端上以螺杆穿设固定,并于中间设连接板相固 定定位;一套筒,该套筒置设于上下连接板中定位;一操控杆,该操控杆穿过套筒插入调整 框之定位孔中,并于上端套设一操控杆头活动;一弹簧,该弹簧套设伸缩杆上活动。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通过调整操控杆与调整框之定位孔的位置 来改变把手的高低位置;使用时,用手握住操控杆头将操控杆往上拉出定位孔,再扳动把手 到需要的高度后,松开操控杆头使操控杆在弹簧回弹力作用下使其底端插入调整框之另一 定位孔中卡合定位,如此便可调整把手高低位置从而满足使用者需要的把手高度达到实用 之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水平调整动作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之调整另一个高度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之另一角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第1 5图所示,本技术所设一种车体把手调整结构,主要包括一前车体1,该前车体1上设有前轮上叉11 ;一连接管12,该连接管12插入前轮上叉11中定位,其上设中空管121 ;一调整框13,该调整框13固定于中空管121上,其上开设复数定位孔131 ;一把手14,该把手14套设中空管121两端上以螺杆141穿设固定,并于中间设连 接板142相固定定位;一套筒15,该套筒15置设于上下连接板142中定位;一操控杆16,该操控杆16穿过套筒15插入调整框13之定位孔131中活动,并于 上端套设一操控杆头161活动;一弹簧17,该弹簧17套设操控杆16上活动;藉由通过调整操控杆16与调整框13之定位孔131的位置来改变把手14的高低 位置;使用时,用手握住操控杆头161将操控杆16往上拉出定位孔131,再扳动把手14到 需要的高度后,松开操控杆头161使操控杆16在弹簧17回弹力作用下使其底端插入调整 框13之另一定位孔131中卡合定位,如此便可调整把手14高低位置从而满足使用者需要 的把手高度达到实用之目的。上述之具体实施例是用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对于熟悉此 类技艺之人士而言,根据上述说明,可能对该具体实施例作部分变更及修改,其本质未脱离 出本技术之精神范畴者,皆应包含在本案的申请专利范围中,宜先陈明。权利要求1. 一种车体把手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前车体,该前车体上设有前轮上叉;一连接管,该连接管插入前轮上叉中定位,其上设中空管;一调整框,该调整框固定于中空管上,其上开设复数定位孔;一把手,该把手套设中空管两端上以螺杆穿设固定,并于中间设连接板相固定定位;一套筒,该套筒置设于上下连接板中定位;一操控杆,该操控杆穿过套筒插入调整框之定位孔中,并于上端套设一操控杆头活动;一弹簧,该弹簧套设伸缩杆上活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车体把手调整结构,主要包括一前车体,该前车体上设有前轮上叉,其上套设连接管;一调整框,该调整框固定于连接管上,其上开设复数定位孔;一把手,该把手套设中空管两端上以螺杆穿设固定,并于中间设连接板相固定定位;一套筒,该套筒置设于上下连接板中;一操控杆,该操控杆穿过套筒插入调整框之定位孔中,于其上端套设操控杆头与弹簧;藉由通过调整操控杆与调整框之定位孔的位置来改变把手的高低位置,从而方便使用者调整适合自身需要的把手位置达到实用之目的。文档编号B62K21/16GK201816705SQ20102024685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日专利技术者罗建宏 申请人:上海建迪电动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体把手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前车体,该前车体上设有前轮上叉;一连接管,该连接管插入前轮上叉中定位,其上设中空管;一调整框,该调整框固定于中空管上,其上开设复数定位孔;一把手,该把手套设中空管两端上以螺杆穿设固定,并于中间设连接板相固定定位;一套筒,该套筒置设于上下连接板中定位;一操控杆,该操控杆穿过套筒插入调整框之定位孔中,并于上端套设一操控杆头活动;一弹簧,该弹簧套设伸缩杆上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迪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