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10166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导电端子装设于绝缘本体中,锡球夹持于导电端子的二夹持端之间以组成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电端子通过由基部向下延伸形成二焊接臂,每一焊接臂具有一延伸臂及由延伸臂延伸形成的一夹持端,夹持端露出绝缘本体外,且于至少一夹持端凹设有一凹陷部,以使锡球进入二夹持端之间时撑张二夹持端,并且部分锡球进入凹陷部,从而使得锡球得以被二夹持端稳固夹持,避免当电连接器受到外力时锡球从二夹持端之间掉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尤指一种能够稳固夹持锡球且实现 良好焊接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
技术介绍
传统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为单臂式,其锡球必须先焊接于导电端子的尾部,再焊 接于电路板,如此,会造成焊接制程的成本增加且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容易受热变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业界出现了双臂式的导电端子。将若干双臂式导电端子装设 于绝缘本体对应的通孔中以组成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具有一基部固定于通孔中,自基部向 下平行延伸二夹持臂露出绝缘本体外,且二夹持臂之间具有一间隙以夹固锡球于其中,夹 持臂不向外超出基部侧面的延伸线。虽然上述结构借助二夹持臂来夹持锡球,可达到节省预焊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 着不足之处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连接器在朝着轻薄小的趋势发展,即在不改变绝缘 本体原有尺寸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导电端子数量来实现更多的功能,而绝缘本体的通孔也 随着导电端子的数量作相应增加,这就意味着通孔内的空间越来越来小了,故导电端子的 夹持臂露出通孔外来夹持锡球以有效利用空间,然而,由于二夹持臂自基部向下平行延伸 形成的,且夹持臂不向外超出所述基部侧面的延伸线,造成二夹持臂之间的空间有限,并且 夹持臂未设有固持锡球的结构,使得锡球容易在二夹持臂之间滑动,从而当电连接器受到 外力时容易造成锡球脱离二夹持臂的夹持。鉴于上述原因,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导电端子及由该导电端子制成的电连接器, 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固夹持锡球,并能实现良好焊接的导电端子及 由该导电端子制成的电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1.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多个导电端 子,分别对应收容于一所述收容孔,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基部固定于所述收容孔,自所 述基部上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弹性臂,以及自所基部下端延伸形成的二焊接臂,所述二焊 接臂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焊接臂具有一延伸臂以及由所述延伸臂延伸形成的一夹持端, 所述夹接端露出所述收容孔,至少一所述焊接端朝向所述间隙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 连通所述间隙;以及多数锡球,分别进入对应的所述二夹持端之间的所述间隙,并部分进入 所述凹陷部,且同时撑张所述二夹持端。2、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部;一弹性臂,由所述基部上端弯折延 伸形成;二焊接臂,由所述基部下端延伸形成,所述二焊接臂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焊接臂 具有一延伸臂及由所述延伸臂延伸形成的一夹持端,至少一所述夹持端朝向所述间隙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连通所述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通过由所述基部向下延伸形 成二焊接臂,每一所述焊接臂具有一延伸臂及由所述延伸臂延伸形成的一夹持端,所述夹 持端露出所述收容孔外,且于至少一所述夹持端凹设有一所述凹陷部,以使锡球进入所述 二夹持端之间时撑张所述二夹持端,并且部分所述锡球进入所述凹陷部,从而使得所述锡 球得以被所述二夹持端稳固夹持,避免当所述电连接器受到外力时所述锡球从所述二夹持 端之间掉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图;图3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导电端子的侧视图;图6为图4所示导电端子的正视图;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未装锡球时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9为图8所示导电端子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绝缘本体1上表面11下表面12收容孔13横梁131凸块14让位空间141限位块15导电端子2基部21第一固定部211弹性臂22焊接臂23延伸臂231弯折部2311夹持端232勾部233连料部24第二固定部241连接部25锡球3间隙4凹陷部5内墙面51空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作进一步阐 述。请参阅图1至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多 数导电端子2,以及多数锡球3。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相对设置的一上表面11以及一下表面12, 以及贯穿所述上表面11和所述下表面12的多数收容孔13。所述下表面12凸设有多数凸块14和多数限位块15,其中,每相邻的所述二凸块 14和所述二限位块15位于同一所述收容孔13外围,且所述二凸块14位于所述收容孔13 的相对两侧,所述二限位块15位于所述收容孔13的相对两侧。同一排所述收容孔13外围的所述凸块14相连接在一起。所述收容孔13外围的 所述二凸块14中,一所述凸块14凹设有一让位空间141,所述让位空间141开口端面向所 述收容孔13。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限位块15低于所述凸块14。所述限位块15与相邻的所述凸 块14相垂直,并与相邻的所述二凸块14连接在一起,以将相邻的所述收容孔13包围在其 内。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同一排中的所述凸块14也可不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块15也 可不与相邻的所述二凸块14相连接在一起。所述收容孔13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凹设有一固定槽(未图示),所述固定槽面向所 述收容孔13。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导电端子2装入对应的一所述收容孔13中。所述导电端 子2包括一基部21,自所述基部21向后再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弹性臂22,以及自所述基 部21向下延伸形成的二焊接臂23。所述弹性臂22露出所述上表面11。所述焊接臂23露 出所述下表面12,且所述焊接臂23的所在方向与相邻的所述凸块14相平行,所述焊接臂 23的所在方向与相邻的所述限位块15相垂直。请参阅图4和图6,所述基部21 —侧设有一第一固定部211,所述第一固定部211 进入所述收容孔13内对应的一所述固定槽(未图示)内定位。自所述基部21向后再向前弯折延伸形成一所述弹性臂22,以及竖直向上延伸形 成的一连料部24,所述弹性臂22与所述连料部24之间不相连接。所述弹性臂22与所述第 一固定部211位于所述基部21的同一侧。所述连料部24 —侧设有一第二固定部241。自所述基部21向下延伸形成二焊接臂23,所述二焊接臂23之间存在一间隙4。每 一所述焊接臂23具有一呈弯折状的延伸臂231及由所述延伸臂231延伸形成的一夹持端 232,所述夹持端232的宽幅小于所述延伸臂231的宽幅。所述夹持端232向外偏离所述延 伸臂231,偏离处形成一凹陷部5,所述凹陷部5连通所述间隙4,且所述夹持端232部分位 于所在所述收容孔13孔壁的延伸面外(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凹陷部5的内墙面51 配合所述锡球3呈圆弧面。所述二夹持端232末端分别相对弯折靠近形成一勾部233。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锡球3与其所在所述收容孔13外围的所述凸块14和所述 限位块15之间具有空隙6,以提供所述锡球3熔化膨胀的空间。所述锡球3装入对应的一 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二夹持端232之间,并部分进入所述凹陷部5,并使所述导电端子2 的所述二夹持端232夹持所述锡球3的最宽部(即直径处),与此同时,所述锡球3撑张所 述二夹持端232,从而使得所述锡球3得以被所述二夹持端232稳固夹持,避免当所述电连 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多数导电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一所述收容孔,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基部固定于所述收容孔,自所述基部上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弹性臂,以及自所基部下端延伸形成的二焊接臂,所述二焊接臂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焊接臂具有一延伸臂以及由所述延伸臂延伸形成的一夹持端,所述夹接端露出所述收容孔,至少一所述焊接端朝向所述间隙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连通所述间隙;以及多数锡球,分别进入对应的所述二夹持端之间的所述间隙,并部分进入所述凹陷部,且同时撑张所述二夹持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柱东彭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