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理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06384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对茶叶进行翻转的茶叶理条机,具有可使茶叶在理条槽内充分翻转的特点。该茶叶理条机,包括机架以及位于机架上方的理条槽,在理条槽下方的机架上设置有加热元件,在机架上设置有摆动结构,摆动结构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另一端铰接于理条槽,摆动结构传动连接有动力驱动系统。工作时,动力驱动系统驱动摆动结构绕机架上的铰接点转动,从而驱动理条槽相应作往复弧线运动,使得茶叶在理条槽内的翻转更充分,利于对茶叶的理条加工,提高了茶叶的品质,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同时,设置的远红外加热管、电磁感应线圈结合至少两组热敏传感器可使理条温度控制在2℃以内,使温度更稳定、均匀,适合在茶叶理条设备上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对茶叶进行翻转的茶叶理条机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现代茶饮料产业的飞速发展,茶叶加工产业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提高产 品质量、减小能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已成为茶叶加工企业的迫切需求。在理条环节,决定 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是茶叶在理条槽中的运动方式和受热温度(即槽体温度)。国内现有 的理条设备,由于多方面原因,限制了茶叶理条加工技术的提高。首先,现有的理条机,主要 采用油槽滑轨方式或轴承导轨方式驱动槽体运动;工作过程中,槽体运动轨迹为平面上往 复运动,使得茶叶在槽体内沿槽体内壁滑动,在高速时,也有可能产生的一定的翻转,但幅 度很小,这样的运动轨迹不足以使茶叶充分翻转,并在一定力的作用下紧直条索,达不到茶 叶理想的理条效果。其次,现有的理条设备大多采用煤、气、或电(电阻丝)作为理条机的 热源,不环保且耗能大,还不能很好保证理条温度的均勻稳定。然后,现有理条机大多采用 手动翻转出料,耗费了人力。最后,现有理条机主要以手动和半自动控制为主,加工效率不 高,且不利于实现大生产的流水线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茶叶翻转充分的茶叶理条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茶叶理条机,包括机架以及位 于机架上方的理条槽,在理条槽下方的机架上设置有加热元件,在机架上设置有摆动结构, 摆动结构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另一端铰接于理条槽,摆动结构传动连接有动力驱动系统。进一步的是,在机架上活动设置有运动架,理条槽设置在运动架上,摆动结构铰接 于理条槽的一端铰接在运动架上。进一步的是,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电磁调速电机以及传动部 分,电磁调速电机传动连接传动部分,传动部分传动连接摆动结构。进一步的是,在运动架与理条槽之间设置有气动翻转装置。进一步的是,在机架与理条槽之间设置有保温架,加热元件设置在保温架上,在保 温架上设置有至少两组热敏传感器。进一步的是,在机架旁设置有与加热元件以及热敏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装置。进一步的是,在保温架上设置有位于加热元件以及热敏传感器下方的保温层。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元件采用远红外加热管。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元件采用电磁感应线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摆动结构铰接于理条槽,且由于摆动结构 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则工作时,动力驱动系统工作,驱动摆动结构绕机架上的铰接点转 动,使得摆动结构作用于理条槽的一端作往复弧线运动,从而驱动理条槽相应作往复弧线 运动,使得茶叶在理条槽内的翻转更充分,利于对茶叶的理条加工,提高了茶叶的品质,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同时,设置的远红外加热管、电磁感应线圈结合至少两组热敏传感器可 使理条温度测量误差控制在2°C以内,使温度更稳定、均勻,适合在茶叶理条设备上推广应 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为茶叶在理条槽内的翻转示意图。图中标记为摆动结构1、气动翻转装置2、理条槽3、运动架4、保温架5、热敏传感 器6、加热元件7、保温层8、机架9、控制装置10、电磁调速电机11、传动部分1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的茶叶理条机,包括机架9以及位于机架9上方的 理条槽3,在理条槽3下方的机架9上设置有加热元件7,在机架9上设置有摆动结构1,摆 动结构1的一端铰接在机架9上,另一端铰接于理条槽3,摆动结构1传动连接有动力驱动 系统。通过设置的摆动结构1铰接于理条槽3,且由于摆动结构1的一端铰接在机架9上, 则工作时,动力驱动系统工作,驱动摆动结构1绕机架9上的铰接点转动,使得摆动结构1 作用于理条槽3的一端作往复弧线运动,从而驱动理条槽3相应作往复弧线运动,使得茶叶 在理条槽3内的翻转更充分(如图2所示),利于对茶叶的理条加工,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摆动结构1可以直接与理条槽3连接,作为优选方式,在机架9 上活动设置有运动架4,理条槽3设置在运动架4上,摆动结构1铰接于理条槽3的一端铰 接在运动架4上。即摆动结构1通过与运动架4铰接而间接的作用于理条槽3,该运动架4 可形成对理条槽3的有效保护,使结构更为可靠。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动力驱动系统可采用机械调速装置、调速电机等结构形式 实现,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包括设置在机架9上的电磁调速电机11以及传动 部分12,电磁调速电机11传动连接传动部分12,传动部分12传动连接摆动结构1。工作 时,电磁调速电机11工作,驱动传动部分12运动,从而驱动摆动结构1作往复的弧线运动, 该结构更为可靠。且该整个动力驱动系统最好设置在机架9的下部,可使整机结构紧凑。此 外,电磁调速电机11的设置可实现无级调速,则茶叶随理条槽3 —起的运动速度也可无级 调节,茶叶的运动轨迹也随之变化,用户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理条速度和茶叶翻转状态,增 加了设备的适用性。为便于茶叶理条完成后的出料操作,在运动架4与理条槽3之间设置有气动翻转 装置2。通过控制气动翻转装置2的气缸伸出,支撑理条槽3的一端升起,使得茶叶从理条 槽3另一端的出料口实现出料;出料完成后,再控制气动翻转装置2的气缸收缩回位,理条 槽3下降落回到运动架4中。这种方式实现了自动控制出料,节约了人力,有利于实现自动 化作业。为便于控制本技术的茶叶理条机的加热温度,在机架9与理条槽3之间设置 有保温架5,加热元件7设置在保温架5上,在保温架5上设置有至少两组热敏传感器6。通 过热敏传感器6可随时检测到理条槽3内的温度变化,且至少两组热敏传感器6的设置,可提高温度的控制精度以及均勻性,使得茶叶理条温度均勻、稳定、准确,而且更加的节能。而 在设置该热敏传感器6后,可通过人工或自动的方式对该温度进行控制,作为优选方式,在 机架9旁设置有与加热元件7以及热敏传感器6电连接的控制装置10。即通过该控制装置 10对加热元件7的通断实现自动控制。同时,可在控制装置10上设置人机界面,并设定有 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模式,参数化控制理条作业。操作者可先根据茶叶状况和理条要求手 动设置理条参数,并可实时调整,便于找到最优控制参数;然后将手动控制得到的参数写入 程序,通过自动控制完成茶叶理条,不但可以提高茶叶品质,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实现 自动化流水线作业。为防止热量往机架9的下方散失,在保温架5上设置有位于加热元件7以及热敏 传感器6下方的保温层8。作为加热元件7的第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加热元件7采用远红外加热管。即利用 红外辐射对理条槽3进行加热,可提高理条槽3的温度均勻性和控温精度,并结合至少两组 热敏传感器6的控温方式,能够更好的保证理条温度的均勻、稳定。远红外加热管最好设置 多组。作为加热元件7的第二种优选方式,所述加热元件7采用电磁感应线圈。即利用 电磁感应产生的涡流对理条槽3进行加热,同样能提高理条槽3的温度均勻性和控温精度, 且结合至少两组热敏传感器6的控温方式,能够更好的保证理条温度的均勻、稳定。电磁感 应线圈最好设置多组。作为加热元件7的第三种优选方式,所述加热元件7同时采用远红外加热管与电 磁感应线圈。即既设置远红外加热管又设置电磁感应线圈同时对理条槽3进行加热,显然, 在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茶叶理条机,包括机架(9)以及位于机架(9)上方的理条槽(3),在理条槽(3)下方的机架(9)上设置有加热元件(7),其特征是:在机架(9)上设置有摆动结构(1),摆动结构(1)的一端铰接在机架(9)上,另一端铰接于理条槽(3),摆动结构(1)传动连接有动力驱动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和平徐海卫曹江萍蒋毅曾潇汤江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测量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