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国明专利>正文

高跟鞋的弹性鞋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89609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跟鞋的弹性鞋跟,由鞋跟与大底所组成;在一空心或实心的鞋跟上方端缘延设阶梯型弹片的一端,其另一端的平板则以多铆钉贯接通孔与大底末段的钉孔相对应并铆设固接,进而与鞋跟顶部的阶梯面形成短间距的活动往覆空间的弹性间隙;在行走时,其鞋跟底部与地面接触而能直接适切地转换压力于顶部固结的阶梯型弹片上,该阶梯型弹片受弹性压缩而能有缓冲效果,提供吸收震动力并弹性避震的运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高跟鞋的弹性鞋跟,尤指一种具有吸震缓冲效果的鞋跟构造。
技术介绍
一般鞋跟在其内部设置一容置室,于容置室中装设置一由定位元件、弹性元件、止 滑元件所构成的弹性缓冲件,其中弹性元件二端分别与定位元件、止滑元件连接,而止滑元 件表面稍透出于该容置室外,当使用者行走时,能经由止滑元件、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作用, 以有效防止脚部的不适、受伤、滑倒。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问题1.现有鞋跟的设计,是在一限位管孔内的容置室作伸缩往覆的纵向伸缩,然而,在 行走中,鞋跟先行着地时会呈现一倾斜角,则弹性元件下方所连接的止滑元件侧壁必然容 易与该容置室的内壁相摩擦而有伸缩动作不顺畅的情形衍生,进而导致该止滑元件未必能 顺势进入该容置室内,造成脚根骨部位的伤害。2.现有鞋跟的结构是在容置室中装设置定位元件、弹性元件、止滑元件,其必然仅 适用于鞋跟较粗的鞋体上。二、解决手段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提供一种高跟鞋的弹性鞋跟;其中,在空心 的高鞋跟端缘上方延设阶梯型弹片一端,另端的平板则以多铆钉由下而上贯接通孔暨穿过 钉孔而铆设于钉孔上端,促使多铆钉将该另端的平板固设于大底末段下方;或在呈实心的 高鞋跟前缘上段,以固定件固设阶梯型弹片一端的固定板上,而另端的平板则以多铆钉由 下而上贯接通孔暨穿过钉孔而铆设于钉孔上端,促使多铆钉将另端的平板固结于大底末段 下方;于行走时,该鞋跟会呈现一倾斜角先行着地,经由该阶梯型弹片与鞋跟顶部的阶梯 面所形成的弹性间隙,其鞋跟底部与地面接触而能直接适切地转换压力于顶部固结的阶梯 型弹片上,同时,该阶梯型弹片因弹性压缩而有效吸收、分散震动力,提供防止脚部不适、受 伤、滑倒。2.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跟鞋的弹性鞋跟;其中,在高跟鞋与 平底鞋上皆能应用;鞋跟能依需求而为空心与实心;大底能设为一完整平面而与阶梯型弹 片另端的平板铆接或黏接,以上为结构上的简单变换设计,且实施方式与作用原理皆与前 述相同,达到鞋跟具有弹性、缓冲、避震的效益。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跟鞋的弹性鞋跟,由大底末段与鞋跟结合,所述大底又 与鞋面连结成一鞋体,该大底向上又与中底结合;所述鞋跟,在上方端缘延设或顶面固结阶梯型弹片的一端,并在顶部顺依该阶梯 型弹片的板形而对应设成一阶梯面,且该阶梯型弹片另一端的平板以多铆钉贯接通孔;所述大底,在末段开设多个钉孔;通过所述阶梯型弹片与所述鞋跟顶部的阶梯面形成短间距的弹性间隙,在行走 时,所述鞋跟底部与地面接触而能直接转换压力于该阶梯型弹片上,受弹性压缩而缓冲的 效果,提供有效吸收震动力及弹性避震的运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高跟鞋的弹性鞋跟,由大底末段与鞋跟结合,所述大底 又与鞋面连结成一鞋体,该大底向上又与中底结合;所述鞋跟,在前缘上段以多固定件固设阶梯型弹片一端的固定板上,并在顶部顺 依该阶梯型弹片的板形而对应设成一阶梯面,且该阶梯型弹片另一端的平板以多铆钉贯接 通孔;所述大底,在末段开设多个钉孔;因此,通过所述阶梯型弹片与所述鞋跟顶部的阶梯面形成短间距的弹性间隙,在 行走时,鞋跟底部与地面接触而能直接适切地转换压力于该阶梯型弹片上,受弹性压缩而 缓冲的效果,提供有效吸收震动力及弹性避震的运用。实施时,该鞋跟用铝合金、锌合金、ABS树脂、木质、铁或不锈钢制成。实施时,该鞋跟为空心或实心。实施时,该鞋跟为高跟或平底。实施时,该大底末段能为一完整平面,其下方与该阶梯型弹片另一端铆接、黏接。实施时,该阶梯型弹片另一端以多铆钉由下而上贯接通孔并穿过钉孔而铆设于钉 孔上端,固设于所述大底末段下方。实施时,该阶梯型弹片另一端以多铆钉由上而下贯接钉孔并穿过通孔而铆设于通 孔下端,固设于大底末段下方。实施时,该固定件为螺丝或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高跟鞋的弹性鞋跟,具有吸震缓冲效果,使得 使用者穿戴行走具有弹性、避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组合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侧视组合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附图标记说明鞋跟-2 ;阶梯型弹片-21 ;通孔-211 ;固定板_212 ;铆钉-22 ;阶梯 面-23 ;固定件-24 ;大底-3 ;钉孔-31 ;中底-4 ;鞋面-5 ;弹性间隙-A。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配合参阅图1-图4所示,鞋体由鞋跟2、大底3、中底4、鞋面5所构组成; 其中,鞋跟2与大底3结合成一体,鞋面5又与大底3结合成一鞋体,该大底3向上又与中 底4结合;其中所述鞋跟2,以铝合金、锌合金、ABS树脂、木质、铁或不锈钢制成的空心或实心的 高跟或平底为主体,并在其上方端缘延设或顶面端缘焊设或前缘上段固设阶梯型弹片21 的一端,其顶部顺依该阶梯型弹片21的板形而对应设成一阶梯面23,而该阶梯型弹片21另 一端的平板则以多铆钉22贯接通孔211或焊接或黏接等方式固结于大底3末段下方,且该 阶梯型弹片21与该阶梯面23形成有短间距的活动往覆空间的弹性间隙A ;所述大底3 ;在末段开设多个与阶梯型弹片21的通孔211相对应的钉孔31或为 一完整平面以与该阶梯型弹片21 —端焊接、黏接;所述中底4 ;附结于鞋面5底部周缘;所述鞋面5 ;呈各类样式的鞋品款型的淑女鞋;由此结构,即可达到有效吸收震动 力暨弹性避震的使用效果。请配合参阅图2-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在呈空心的高鞋跟2上 方端缘延设阶梯型弹片21的一端,另端的平板则以多铆钉22由下而上贯接通孔211并穿 过钉孔31而铆设于钉孔31上端(如图4);或者颠倒设置,另端的平板则以多铆钉22由上 而下贯接钉孔31并穿过通孔211而铆设于通孔211下端,促使多铆钉22将该另端的平板 固结于大底3末段下方;当使用者在一般行走时,鞋跟2会呈现一倾斜角先行着地,经由阶 梯型弹片21与鞋跟顶部的阶梯面23所形成的弹性间隙A,其鞋跟底部与地面接触而能直接 适切地转换压力于顶部固结的阶梯型弹片21上,同时,该阶梯型弹片21因弹性压缩而有效 吸收、分散震动力,提供防止脚部不适、受伤、滑倒,达到鞋跟具有弹性、缓冲、避震的运用。请配合参阅图5-图7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在呈实心的高鞋跟2前 缘上段,以多固定件M固设阶梯型弹片21 —端的固定板212上,该固定件M可为螺丝或 螺栓等,而另端的平板则以多铆钉22由下而上贯接通孔211暨穿过钉孔31而铆设于钉孔 31上端(如图7),促使多铆钉22将另端的平板固结于大底3末段下方,提供与前段相同的 功效。请配合参阅图2、图5所示,能应用于高跟鞋与平底鞋上,且其鞋跟能依需求而为 空心与实心,在大底3也能设为完整的平面,而与阶梯型弹片21另一端的平板铆接或黏接, 作为结构上的简单变换设计,其实施方式与作用原理皆与上述相同,达到鞋跟具有弹性、缓 冲、避震的效益。综上所陈,本案确提供鞋跟吸收震力、缓冲效果的运用,使穿戴者于行走具有弹 性、避震的实用性,显巳符合新型专利实用性增进的成立要义。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理解,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跟鞋的弹性鞋跟,由大底末段与鞋跟结合,所述大底又与鞋面连结成一鞋体,该大底向上又与中底结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跟,在上方端缘延设或顶面固结阶梯型弹片的一端,并在顶部顺依该阶梯型弹片的板形而对应设成一阶梯面,且该阶梯型弹片另一端的平板以多铆钉贯接通孔;  所述大底,在末段开设多个钉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国明丁振修黄呈旸
申请(专利权)人:吕国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