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286370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加热部件(22)在没有设置在定影装置的单体状态下,通过施加所定条件,能使得外径可变。并且,定影装置(20)包括限制装置(23,51,52),限制使得相对夹持部相当于带部件(21)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范围的加热部件(22)的外径比其他范围的外径大。提供在定影图像上难以产生定影不匀、带部件加热效率高、加热部件向带部件的内周面侧的组装性良好、在夹持部的下游侧难以产生带部件松弛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其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其中设置的定影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设置的定影装置中,以即使加热时间或首 张打印时间短、装置高速化场合,也不产生定影不良为目的,设置由管状金属热传导体构成 的加热部件,与环状带部件(定影部件)的内周面对向,用加热器加热上述加热部件,整体 加热带部件,这种技术为人们所公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在专利文献1中,定影装置由环状带部件(定影带)、固定部件(相接部件)、与带 部件内周面对向的加热部件、设置在加热部件内部的加热器等构成。所述固定部件固定设 置在带部件内周面侧,通过带部件与加压回转体(加压辊)压接,形成夹持部。并且,向着 夹持部运送的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像在夹持部受到热及压力,定影在记录介质上。在此,加热部件系将金属板弯曲加工形成,形成开口部(两端部),在宽度方向范 围具有有端环状截面。上述专利文献1等的定影装置的加热部件系将金属板弯曲加工形成有端环状,因 此,加热部件因回弹朝着开口部扩展方向,外径不规则变大,存在局部与带部件内周面强力 相接的可能。并且,若加热部件与带部件内周面发生不规则相接,则带部件整体温度分布产 生不勻,定影图像上产生定影不勻。当为了提高加热部件的加热效率使得加热部件薄壁化 场合,这种不良状况伴随加热部件产生的回弹程度变大,尤其不能忽视。为了解决这种不良状况,考虑通过焊接等结合将金属板弯曲加工形成的加热部件 两端部,防止加热部件因回弹引起的不规则变形。但是,这种场合,若相对带部件内径,加热 部件外径过小,则通过加热部件对带部件的加热效率降低,若相对带部件内径,加热部件外 径过大,则加热部件向带部件内周面侧的组装性降低。再有,专利文献1等的定影装置的夹持部的上游侧成为带部件的伸展侧,在夹持 部的下游侧易产生带部件的松弛。并且,若在夹持部的下游侧带部件产生很大松弛,则带部 件和加热部件的离开距离变大,发生加热部件对带部件的加热效率降低那样的不良状态, 或从夹持部送出的记录介质与松弛的带部件发生干涉,记录介质运送性降低或记录介质产 生褶皱的不良状态。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34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定影图像上难以产 生定影不勻、带部件加热效率高、加热部件向带部件的内周面侧的组装性良好、在夹持部的 下游侧难以产生带部件松弛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以下技术方案(1) 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带部件,朝所定方向移动,加热/熔融调色剂像,且该环状带部件具有可挠 性;固定部件,固定设置在上述带部件的内周面侧,通过该带部件与加压回转体压接, 形成运送记录介质的夹持部;以及加热部件,固定设置为与上述带部件的内周面对向,加热该带部件,形成为在没有 设置在装置的单体状态下,通过施加所定条件,能使得外径可变;以及限制装置,限制使得相对上述夹持部,相当于上述带部件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范 围的上述加热部件的外径比其他范围的外径大。(2)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部件的下游侧的扩径量比上述加热部件的上游侧的扩径量大。(3)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部件在宽度方向具有有端环状截面,形成开口部,形成为在没有设置在 装置的单体状态下,通过作用外力,弹性变形,外径可变,配置在装置中时,使得上述开口部 与上述夹持部对向;上述限制装置是保持上述加热部件的保持部件,使得相对上述夹持部相当于上述 带部件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的上述开口部的一端侧成为固定端,相对上述夹持部相当于上述 带部件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上述开口部的另一端侧成为自由端。(4)在上述技术方案(3)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保持上述加热部件,使得在上述自由端侧,上述加热部件外径的可 变量成为一定范围。(5)在上述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是固定设置在上述加热部件内周面侧、通过上述开口部与上述固定 部件相接、加强该固定部件的加强部件,用紧固件固定上述加热部件的上述一端侧,同时, 使得阶梯紧固件的阶梯部与形成在上述加热部件的上述另一端侧的长孔配合,保持为能使 得该另一端侧能沿着上述带部件的移动方向移动。上述紧固件可以是螺钉,铆钉,或其他能实现上述功能的其他紧固件等。(6)在上述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形成为上述固定端侧的截面惯性矩比上述自由端侧的截面惯性矩 大。(7)在上述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部件形成为在没有设置在上述带部件的内周面侧、由上述保持部件保持 状态下,不作用外力时的最大外径比上述带部件内径大,作用外力时的最小外径比上述带 部件内径小。(8)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装置是热膨胀率比上述加热部件高的圆弧状部件,配设使得在相对上述 夹持部相当于上述带部件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范围,与上述加热部件的内周面相接。(9)在上述技术方案(1)_(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部件是壁厚小于或等于0. 2mm的管状部件。 (10)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上述技术方案(1)_(9)中任一个记载的定影装置。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固定部件被“固定”的状态定义如下是指固定部件没有被驱动 回转,以非回转被保持的状态,即使固定部件受弹簧等赋能部件朝着夹持部被赋能场合,若 是固定部件以非回转被保持,则固定部件为被“固定”状态。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加热部件的“外径”定义如下与意味外周面直径的一般“外径” 意味不同,意味从加热部件的假想中心的半径距离(从假想中心到外周面的距离)。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加热部件形成为在单体状态下能使 得外径可变,限制使得仅仅在夹持部的下游侧的加热部件的外径变大,因此,在定影图像上 难以产生定影不勻,带部件加热效率高,加热部件向带部件的内周面侧的组装性良好,在夹 持部的下游侧难以产生带部件松弛。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图。图2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设置的定影装置的构成图。图3是从宽度方向看图2定影装置的图。图4是表示夹持部附近的放大图。图5是表示没有设置在定影装置的单体状态的加热部件的概略图。图6是表示设置保持部件的加热部件的无负荷时状态的概略图。图7是表示设置保持部件的加热部件的向带部件的组装工序时状态的概略图。图8是表示设置保持部件的加热部件的向带部件的组装结束状态的概略图。图9是用于说明以往的定影装置的不良状态的概略图。图10是表示另一形态的加强部件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3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4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 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专利技术 并不局限于此。在各图中,相同或相当部件用相同符号表示,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带部件,朝所定方向移动,加热/熔融调色剂像,且该环状带部件具有可挠性;固定部件,固定设置在上述带部件的内周面侧,通过该带部件与加压回转体压接,形成运送记录介质的夹持部;以及加热部件,固定设置为与上述带部件的内周面对向,加热该带部件,形成为在没有设置在装置的单体状态下,通过施加所定条件,能使得外径可变;以及限制装置,限制使得相对上述夹持部,相当于上述带部件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范围的上述加热部件的外径比其他范围的外径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川政昭山口嘉纪下川俊彦石井贤治岩谷直毅今田高广长谷岳诚德田哲生池渊丰吉永洋藤本一平长谷川健一田卷俊太郎进士晃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