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自行车车轮,包括:一轮框、一轮毂、一内胎、一外胎、一隔离体及数个轮辐,该轮毂设置于该轮框的中央且通过径向向外辐射的该数个轮辐而连接该轮框,该轮框的外侧面由外向内径向形成一槽道,沿该槽道底部外侧由内向外依序铺设该隔离体、该内胎及该外胎。借助该内胎与该轮框之间更设该隔离体,当该车轮使用后产生变形,而使该数个轮辐往该内胎方向移动时,借助该隔离体对该数个轮辐产生抵挡的效果,使该内胎不易与该固定单元因接触而产生摩擦、甚至因此产生破裂,可有效保护自行车驾驶者行车时的安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车轮,尤指一种自行车车轮。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5、6所示,现有的自行车轮体1包括一轮框11,该轮框11设有数个轮辐 12,该各个轮辐12的一端与该轮框11的内侧缘边连接,另一端与一轮毂13连接,该轮框11 的内部设置数个固定单元14,各个固定单元14使各个轮辐12固定于该轮框11的内侧缘 边,使该数个轮辐12提供该轮框11的结构较为稳固而不易因使用而产生变形,该轮框11 的外侧缘边为一凹槽道15,一个内胎16与一个轮胎17套设于该凹槽道15表面,该内胎16 套设于该凹槽道15外侧表面,该轮胎17套设于该内胎16外侧表面,且卡掣住该凹槽道15, 故,当该内胎16于充气后使得该轮体1得以使用。由于自行车于行驶时,该轮体1较容易因外力的影响而使得该轮框11变形,由于 该轮框11产生变形,使得该固定单元14往该内胎16的方向凸出,使得该内胎16因此较 容易被刺破或者因摩擦而破损,而使得自行车驾驶者需额外花费金钱与时间来换置该内胎 16,若于行驶时,该内胎16因该轮辐12凸出而破裂,容易酿成交通事故,而降低自行车驾驶 者的行车安全。缘此,本创作者基于对自行车活动的热爱,为使自行车爱好者从事自行车活动时, 安全上较无疑虑,于是针对上述现有自行车轮体不足的问题,开始着手研究并寻找解决问 题的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先前技术的问题,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胎与该轮框之间 具有更好间隔的自行车车轮。本技术是一种自行车车轮,包括一轮框、一轮毂、一内胎、一外胎、一隔离体 及数个轮辐,该轮毂设置于该轮框的中央且通过径向向外辐射的该数个轮辐而连接该轮 框,该轮框的外侧面由外向内径向形成一槽道,沿该槽道底部外侧由内向外依序铺设该隔 离体、该内胎及该外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借助该内胎与该轮框之间更设该隔离体,当该车轮 使用后产生变形,而使该数个轮辐往该内胎方向移动时,借助该隔离体对该数个轮辐产生 抵挡的效果,使该内胎不易与该固定单元因接触而产生摩擦、甚至因此产生破裂,可有效保 护自行车驾驶者行车时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A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5是现有技术剖视图。图6是现有技术剖视B处局部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轮体11轮框12轮辐13轮毂14固定单元15凹槽道16内胎17轮胎2车轮21轮框22数个轮辐M轮毂24固定单元25槽道26隔离体27内胎28外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文字的说明,借助附图的辅助叙述,说明本技术的构造、特点与实施例, 以便对于本技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是一种自行车车轮,包括一车轮2,请参阅图1配合图2-3所示,该车轮2包括一轮框21与数个轮辐22与 一车毂23与一内胎27与一外胎观与一隔离体沈,该车毂23设置于该轮框21中央圆心 处,由该车毂23径向向外辐射出该数个轮辐22且与该轮框21形成连接,该数个轮辐22的 两端分别与该轮框21与该车毂23连接,而使得该轮框21较不易产生变形。请参阅图1-4所示,该轮框21的外侧面由外向内径向形成一槽道25,于该槽道25 的底面设置数个固定单元M,各个固定单元M以提供各个轮辐22固定于该轮框21的径 向内侧缘边,而使该车轮2较不易因使用时受到较大的外力而使得该数个轮辐22因走位、 变形而造成该轮框21的结构强度与形状受到影响。沿该槽道25底部外侧由内向外依序铺 设该隔离体26与该内胎27与该外胎28,当该内胎27充气后,使该车轮2具有弹性而得以 使用,且该隔离体26以提供该内胎27较不容易与该固定单元M接触、摩擦而导致破裂,使 得本技术的该车轮2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且提供自行车驾驶者具有较优良的行车安 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是该隔离体沈由橡胶原料与塑料原料与接枝剂所组 成,该橡胶原料占总材料体积的20% -80%,塑料原料占总材料20% -80%,接枝剂占总材 料-2%,该橡胶原料与该塑料原料与该接枝剂总合不超过100%为限,使得该隔离体沈 具有较高的拉力强度(约30kgf以上)、耐磨性佳(使该固定单元M或该数个轮辐22较不 易因使用一段时间后,穿过该隔离体26而与该内胎27接触)、耐高温(约120°C上,使自行 车于骑乘时,该隔离体26较不容易软化而使该固定单元M或该数个轮轴22与该内胎27 摩擦、接触)、且使用寿命较长(约3到5年)、且质地较硬且富有弹性,使自行车驾驶者较 不容易因该内胎27破裂而造成行车上的不便与危险性。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是该隔离体沈为带体,该隔离体沈的两端部以超声波 使该两端部产生粘性而连接,而使该隔离体26沿该槽道25底部外侧做铺设。且该隔离体 26的两端部不限于使用超声波连接,也可使用高周波或者电热等方式。凡得以使该隔离体 26的两端部产生粘性而连接的方式,均为本技术所保护的标的。本技术所指的该隔离体沈不限定于上述的材质、也可为金属、塑料等,凡是 设置于该轮框21与该内胎27之间的装置,该装置始该内胎27较不易与该固定单元M或 该数个轮辐22相接触,皆为本技术的该隔离体M所涵盖的范围。4 惟上述所陈,为本技术在产业上一较佳实施例,举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 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皆属本案诉求标的的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轮框、一个轮毂、一个内胎、一个外胎、一个隔离体及数个轮辐,该轮毂设置于该轮 框的中央且通过径向向外辐射的该数个轮辐而连接该轮框,该轮框的外侧面由外向内径向 形成一个槽道,沿该槽道底部外侧由内向外依序铺设该隔离体、该内胎及该外胎。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轮,其特征在于,该隔离体为一个带体,该隔离体的两 端部以超声波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自行车车轮,包括一轮框、一轮毂、一内胎、一外胎、一隔离体及数个轮辐,该轮毂设置于该轮框的中央且通过径向向外辐射的该数个轮辐而连接该轮框,该轮框的外侧面由外向内径向形成一槽道,沿该槽道底部外侧由内向外依序铺设该隔离体、该内胎及该外胎。借助该内胎与该轮框之间更设该隔离体,当该车轮使用后产生变形,而使该数个轮辐往该内胎方向移动时,借助该隔离体对该数个轮辐产生抵挡的效果,使该内胎不易与该固定单元因接触而产生摩擦、甚至因此产生破裂,可有效保护自行车驾驶者行车时的安全。文档编号B60B1/02GK201816405SQ201020234099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3日专利技术者潘颖 申请人:潘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轮框、一个轮毂、一个内胎、一个外胎、一个隔离体及数个轮辐,该轮毂设置于该轮框的中央且通过径向向外辐射的该数个轮辐而连接该轮框,该轮框的外侧面由外向内径向形成一个槽道,沿该槽道底部外侧由内向外依序铺设该隔离体、该内胎及该外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颖,
申请(专利权)人:潘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