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膜滴耳药物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8463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的耳鼻喉科修补耳膜用滴耳药物制剂,采用中药红花、当归、川芎、蒲黄、乳香、没药等活血化淤和生肌药,改善耳部局部微循环,为鼓膜生长提供丰富的血供,刺激鼓膜纤维层生长,同时加入糜蛋白酶,松解疤痕粘连,促进鼓膜生长自愈。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制剂治疗耳膜穿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价廉、效果好,病人可自行治疗不影响工作、滴药治疗病人不感痛苦,无副作用,易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的耳鼻喉科修补耳膜用滴耳药物制剂。
技术介绍
鼓膜穿孔是耳鼻喉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临床上,仅剩鼓环的鼓膜大穿孔,目前只能进行手术治疗,如进行I型鼓室成型术,虽然在一些三级甲等医院修补成功率尚可,但是该手术属耳科显微手术,术者需较高的手术经验,术中还需显微镜和显微器材,病人须住院二周以上,并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如面瘫、感音神经性耳聋等。有报道,国内外有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在动物实验及临床中滴耳治疗鼓膜小穿孔,但因药价昂贵,且疗效不佳,已不在临床继续使用,另有报道,用中草药制成药膜后,用贴补法修复鼓膜穿孔,但也仅限于有残余边缘的小穿孔,大孔则无法贴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修补耳膜用的滴耳药物制剂替代手术治疗鼓膜大穿孔。研究证实鼓膜自愈能力很强,穿孔边缘每天能生长1mm左右,穿孔后多数能自愈,鼓膜全穿孔经久不愈的病人往往是因为有阻止鼓膜生长的因素存在。这种因素一般是鼓膜穿孔边缘微循环障碍,外侧鳞状上皮与内侧粘膜提早愈合而使中间纤维层停止生长,残余炎症、疤痕粘连。本专利技术滴耳药物制剂针对上述诸因素,采用中药红花、当归、川芎、蒲黄等活血化淤作用原理用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为鼓膜生长提供丰富的血供,采用乳香、没药生肌的作用,直接刺激鼓膜纤维层生长,同时加入糜蛋白酶,松解疤痕粘连,破坏上皮与黏膜的愈合,从而促进鼓膜生长自愈。本专利技术采用下列中药组分配比范围进行配方(按水取时每1000毫升用量计算)红花 6-30g 乳香 6-30g当归 10-40 没药 6-30g川芎 6-30g 蒲黄 10-20gα-糜蛋白酶4000u。本专利技术药物制剂的最佳重量配比是红花 12g 乳香 12g当归 18g 没药 12g川芎 12g 蒲黄 15gα-糜蛋白酶4000u。本专利技术药物制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95年版二部所制定的滴眼剂制剂通则标准,按上述组分配比,制成滴耳制剂制剂。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如下红花、当归、乳香、没药、蒲黄、川芎→水取→过滤→调节pH=8(加入磷酸盐缓冲对)→调节渗透压至等渗(加入CaCl2稳定酶活性)→过滤→无菌→包装,使用时加入α-糜蛋白酶4000u混合后滴用。△水取时浓度为每1000ml水中加入上述任一组分配比的红花、当归、乳香、没药、蒲黄、川芎等。本专利技术药物制剂按下述步骤进行制备1.取市售中药材红花、当归、乳香、没药、蒲黄、川芎加水煎制,首煎加水10倍量水,次煎加水8倍量水,煎时用文火,2.二次煎出药汁后浓缩,3.放置24-48小时沉淀,4.取上清液用棉花+滤网过滤,5.用NaOH调节pH至7.2-7.9范围,6.再过滤,7.二次过滤后得滤液,再加甘油混合,8.消毒、灭菌、封装,9.使用前,取1毫升上述滴液与α-糜蛋白酶4000u混合,得本滴耳制剂。为表明本专利技术药物补膜滴耳制剂的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对病程2年以上的20例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外伤所致鼓膜大穿孔病人进行了治疗与观察。每天用本专利技术制剂滴耳,早晚各一次,每次0.5ml,每个疗程为14天,结果显示有效率为80%,20耳中有16耳完全愈合,愈合鼓膜形态、厚度正常,听力恢复满意,气骨导差<Db。4耳治疗失败,其中有2耳失败后又接受手术修补成功,手术中显微镜下观察中耳粘膜无异常。整个治疗过程尚未发现有任何副作用。本专利技术药物制剂治疗耳膜穿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价廉、效果好,无手术并发症、病人可自行治疗不影响工作、滴药治疗病人不感痛苦,无副作用,即使失败也不影响下一步手术的疗效,易推广使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取中药红花12g、当归18g、乳香12g、没药12g、蒲黄15g、川芎12g,加水煎制,首煎加水600ml,次煎加水480ml,文火煎制,两次煎出药汁浓缩至350ml,放置24小时沉淀,取上清液用棉花+滤网过滤,加入NaOH调整pH至7.7,再过滤得300ml滤液,加200ml甘油混合,消毒、灭菌、封装,使用前,将α-糜蛋白酶4000u滴入1毫升上述混合液,得本滴耳制剂。实施例2取中药红花6g、当归10g、乳香6g、、没药6g、蒲黄10g、川芎6g,加水煎制,首煎加水600ml,次煎加水480ml,文火煎制,两次煎出药汁浓缩至350ml,放置36小时沉淀,取上清液用棉花+滤网过滤,加入NaOH调整pH至7.2,再过滤得300ml滤液,加200ml甘油混合,消毒、灭菌、封装,使用前,将α-糜蛋白酶4000u滴入1毫升上述混合液,得本滴耳制剂。实施例3取中药红花30g、当归40g、乳香30g、、没药30g、蒲黄20g、川芎30g,加水煎制,首煎加水600ml,次煎加水480ml,文火煎制,两次煎出药汁浓缩至350ml,放置48小时沉淀,取上清液用棉花+滤网过滤,加入NaOH调整pH至7.5,再过滤得300ml滤液,加200ml甘油混合,消毒、灭菌、封装,使用前,将α-糜蛋白酶4000u滴入1毫升上述混合液,得本滴耳制剂。权利要求1.一种补膜滴耳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按水取时每1000毫升用量计,各原料药的用量为红花6-30g 乳香6-30g当归10-40g 没药6-30g川芎6-30g 蒲黄10-20gα-糜蛋白酶4000u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膜滴耳药物制剂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取中药材红花、当归、乳香、没药、蒲黄、川芎加水文火煎制,首煎加水10倍量水,次煎加水8倍量水,二次煎出药汁浓缩,放置24-48小时沉淀后取上清液用棉花+滤网过滤,调节pH至7.2-7.9,再过滤后得滤液,加甘油混合,消毒、灭菌、封装,使用前,将α-糜蛋白酶4000u滴入上述混合液,得本滴耳药物制剂。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膜滴耳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按水取时每1000毫升用量计,各原料药的用量为红花6g、乳香6g、当归10g、没药6g、川芎6g、蒲黄10g、α-糜蛋白酶4000u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膜滴耳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按水取时每1000毫升用量计,各原料药的用量为红花30g、乳香30g、当归40g、没药30g、川芎30g、蒲黄20g、α-糜蛋白酶4000u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膜滴耳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按水取时每1000毫升用量计,各原料药的用量为红花12g、乳香12g、当归18g、没药12g、川芎12g、蒲黄15g、α-糜蛋白酶4000u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膜滴耳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制剂是药剂学上所说的滴耳剂。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的耳鼻喉科修补耳膜用滴耳药物制剂,采用中药红花、当归、川芎、蒲黄、乳香、没药等活血化淤和生肌药,改善耳部局部微循环,为鼓膜生长提供丰富的血供,刺激鼓膜纤维层生长,同时加入糜蛋白酶,松解疤痕粘连,促进鼓膜生长自愈。本专利技术药物制剂治疗耳膜穿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价廉、效果好,病人可自行治疗不影响工作、滴药治疗病人不感痛苦,无副作用,易推广使用。文档编号A61K38/43GK1342494SQ0112662公开日2002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4日专利技术者李克勇 申请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补膜滴耳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按水取时每1000毫升用量计,各原料药的用量为:红花 6-30g 乳香 6-30g当归 10-40g 没药 6-30g川芎 6-30g 蒲黄 10-20gα-糜蛋白酶4000↑[u]。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克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